双重时间的书评 (22)

单读 2022-09-23 22:26:30

伊朗女性,决定点燃自己的头巾

[双重时间] 伊朗女性正在剪去头发、点燃头巾,抗议年仅 22 岁的女孩阿米尼因没有佩戴好头巾被道德警察逮捕,并在拘留期间死亡;抗议 1979 年伊斯兰革命后,政权对女性自由无孔不入的侵犯。随即,更大规模的抗议浪潮涌向伊朗街头。 你大概率对一组照片不陌生,一边的伊朗女性穿...  (展开)
默扉 2021-06-03 22:36:18

《双重时间》:从谈话中理解世界,做一个“局内的外人”

读过一些对话形式的文学作品,包括国内作者之间的对话,以及国外作者之间的对话,譬如王安忆与张新颖的《谈话录》,还有风靡全球的《巴黎评论》系列,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和国籍,这一类作品中常见的谈话内容大都是围绕着“文学”的,其中就包括了作为谈话对象的文学家们的生平、...  (展开)
薛宝钗的冷香丸 2021-06-01 08:53:09

22篇文学访谈,倾听22位当代作家不同的心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对话访谈录出现在图书市场,走进万户千家,其中尤以学术与思想著作居多。与书斋式的著作相比,对话体也许更容易在学者见解与大众情怀之间搭建起一座无障碍沟通的桥梁。 《双重时间:与西方文学的对话》是原新京报资深记者,青年写作者柏琳在过去五年间,整理...  (展开)
张慕甄 2021-05-25 20:16:34

双重时间:文学到底有什么用?

即使我们读过小说里的一百种人生 也无法为“如何过上成功的人生” 提供直接的解答 这就是想象与现实的真实写照 提到文学的作用,似乎很多人都会侃侃而谈一翻。但是对于大多数来说对于这个问题的疑惑点尚且停留在如果让自己变的更好的层面上。苗师傅在《文学体验三十讲》中说:...  (展开)
你好阿唐 2021-05-10 00:17:11

在你内心深处,有一片空地——柏琳《双重时间》读后感

这本书收录了柏琳与22位作家的对话,这些作家来自不同国家,在当代文坛均可称得上首屈一指,其中包括与君特·格拉斯齐名的马丁·瓦尔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彼得·汉德克、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帕慕克、阿列克谢耶维奇,令人沉迷的阿摩司·奥兹等等。书的副标题是“与西方文学的...  (展开)
苏小陌 2021-06-12 00:18:37

看完这部书,我的书单上又增加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书

《双重时间:与西方文学的对话》是我今年读的第二本访谈文学,这本书是原新京报记者,青年写作者柏琳。在书中以对话的形式与22为作家谈论“文学”,形成了22篇文学访谈,涉及欧、亚、非以及南北美洲大陆当代首屈一指的作家,每一篇的开篇也给我们介绍了作为谈话对象的文学家们...  (展开)
单读 2021-05-18 10:24:44

在土耳其,成为作家是危险的

《双重时间》是柏琳的当代世界文学访谈录,访谈名单里有马丁·瓦尔泽、奥尔加·托卡尔丘克、阿摩司·奥兹等多位蜚声世界的大家,也不乏锋芒毕露的中青代作家。他们的交谈总是会从文学漫溢到历史、社会问题上,因为柏琳始终带着这个疑问,艺术和社会的关系是什么?对此,作家的...  (展开)
吕迪亚 2021-06-07 23:54:46

文学与世界,大局与小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柏琳这位《新京报》原资深记者真是厉害又幸运,能够与二十几位欧美文学大咖面对面访谈,了解他们对文学的看法、创作的背景,以及从文学发散出去的有关社会、政治、哲学等方面的观点。柏琳在序言中坦言,本来是奔着文学访谈去的,但是却总会不经意地跑偏。阅读本书后读者可以发...  (展开)
鲸歌sing 2021-04-27 10:10:02

对峙的时刻(序言)

出版这样一本面向当代世界文学的访谈录,对我来说有些为难,主要是心里有疑惑:好像谈论“文学”的部分不是很多?从内部看,这些与作家的对话不太聚焦文学本身,却旁逸斜出,时常走神到社会问题和道德议题上去,言不尽意。从延伸的外围看呢,那些关于历史、社会问题的探讨,囿...  (展开)
蔓藤的回旋 2023-01-28 10:08:19

《双重时间—与西方文学的对话》书评

一部用心之作,同样需要用心阅读。逐字看完,带着一丝欣喜,也带着一点惆怅。对文学阅读、创作、文学评论、历史、多元文化、宗教等相关议题感兴趣的朋友,以及制作访谈节目的相关专业人员,都值得一读。 当历史背景作为大世界、大事件、大时间,而个体作为其中的小世界、小事件...  (展开)
我家胖猫咪 2021-06-04 05:30:54

关于现代西方文学你了解多少

每年的诺贝尔奖项中最为关注的应该是文学奖吧,其他的奖项我们可能一点都不了解,只有文学奖肯能是我们知道的作家,读过的书。每一年的文学奖国内都有着呼声,读者心中有着自己期待的作家,出版社则期待自家出版的书可有作者的作品。这些年来,文学作品成为大众可以阅读的书籍...  (展开)
玉碎Melody 2021-06-27 11:47:17

文学&访谈的一些札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对这种“小说家的访谈书”还抱着挺大的迟疑感的。大概我对虚构文学本身并没有很大的兴趣,我很怕拿到一本和《巴黎评论》差不多的访谈书,它既不让我对读过的作品产生共鸣,又不让我对没读过的作品产生好奇。 我大概是在听柏琳老师说到“多是作品和文学以外的事”之后,才觉得...  (展开)
不冬 2022-02-08 22:36:58

有所偏爱,是读者的特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今年的第三本书。很喜欢柏琳老师的为人和平时生活中的很多分享,她在某些方面的坚持和针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感叹总是能给我力量。一开始知道她是因为单读上刊登的那片《贝尔格莱德的表情》,那些文字感情充沛,信息扎实,是一个懂爱之人真诚的书写。 这本书是文学访谈录,但柏琳老...  (展开)
墨台柳 2021-06-14 00:24:43

小人物与大乌托邦

“小人物与大乌托邦”这一主题来自于本书的写作者柏琳与俄国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对话中,这位20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对于自己三十年来的写作生涯的总结。通过阅读整本书,我们可以发现,多位作家都在谈话中提及,自己的写作始终以普通人为写作重点,他们几乎不以书写历史为...  (展开)
2021-06-03 03:05:18

通过对谈,聊一点点现在的苏俄文学

Pt.1: 看书之前,莫名其妙想起以前一个笑话,具体内容忘记了,大概就是: 一个法国作家说自己会为爱而死,一个中国作家说会为祖国而死,而俄罗斯作家说:我会死。 当然了这中言论,某种意义上是在搞笑且具有很严重的刻板印象,但是也足以说明苏俄文学在大家心中那种沉重且严肃...  (展开)
小小 2024-05-23 08:18:45

陌生的现代

这本书是作者对世界著名作家的访谈。每一段对作家的介绍,都写得有温度有趣味,能调动起好奇。不然作品的门槛,作家的咖位,很难让他们走入大众心里。也许听过也许看过但并不了解。 作家们,生活在各个角落,经历累计数十年,用敏锐的眼神打量周遭,用高超的文字写出关心和触动...  (展开)
艾雅书影 2023-02-02 14:20:23

《双重时间:与西方文学的对话》:一段对话,一场激荡心灵的头脑风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进入21世纪,文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还占据着足够重要的位置?曾经的世界文坛,那些璀璨如星辰般的名字,犹在耳边。 莎士比亚、狄更斯、卡夫卡、博尔赫斯、纳博科夫、托尔斯泰。。。太多的文学巨匠,用一部部长篇文学,带给人们震撼,带给世界启示。 穿越历史长河,世界当代...  (展开)
艾雅书影 2023-02-02 15:13:46

《双重时间:与西方文学的对话》:一段对话,一场激荡心灵的头脑风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进入21世纪,文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还占据着足够重要的位置?曾经的世界文坛,那些璀璨如星辰般的名字,犹在耳边。 莎士比亚、狄更斯、卡夫卡、博尔赫斯、纳博科夫、托尔斯泰。。。太多的文学巨匠,用一部部长篇文学,带给人们震撼,带给世界启示。 穿越历史长河,世界当代...  (展开)
On the road. 2022-12-02 23:48:05

双重时间:与西方文学的对话

有两个问题。 第一,作者在撰写访谈部分之前的概述内容时,部分用词用语带有主观感情色彩,而这种现象在作者拿被访谈者和其他作家进行比较时则更为明显。 第二,访谈者和被访谈者(作家)之间呈现的并不是“一个问题引出下一个问题”的状态,而是“一问,一答,另一问,又一答...  (展开)
想自由南 2021-06-12 10:27:39

透过文学的“小视野”窥探“大时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独立文化记者、青年写作者柏琳在首部个人作品《双重时间》的序言最后写道,“即使在将来,我也想做一个文学“局内的外人”,提出这些与创作经历、文学理论关系不大的问题,关心与我对话的作家所关心的世界观。找不到也没关系,就这么老老实实地困惑着也行。” 在这部涵盖五大洲...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2条)

订阅双重时间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