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史纲: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兴衰的书评 (25)

默扉 2021-06-02 15:47:43

《罗马史纲》:全方位解读罗马“超大规模共同体”

由李筠博士写的这本《罗马史纲: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兴衰》,应该是我读过的最“活泼”的一本历史书,在大家的固有印象中,历史总是严肃而繁复的,尤其对于罗马来说,它是打开西方文明的一把钥匙,研究罗马史的资料文献之浩繁正如它当时的国家之强大,而在这些文献之中,我们司空...  (展开)
开玩笑 2021-07-17 13:23:04

道理太多,历史太少

这本书的名字叫《罗马史纲》 副标题更霸气: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兴衰 光看书名,你很容易把这本书想成一本史学著作,从书的简介看,他们也是这么暗示的。 然而,实际内容却和书名极大的不符合,简单的说就是“史太少,纲太多”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 道理太多,历史太少 作者一直...  (展开)
理一分殊 2021-11-07 19:10:28

李筠谈古罗马的兴衰与得失

古罗马经历了王制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在共和时代基本完成疆域扩张,到公元一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亚非、称霸地中海的庞大罗马帝国。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系李筠教授在今年出版的《罗马史纲》一书中,将罗马视为超大规模共同体,并以此为核心概念,从政治学的视角勾勒罗...  (展开)
锦翼 2022-04-05 06:33:38

罗马的帝制与共和

本书和《西方史纲》同一个作者,本书将主要目光聚焦在了罗马历史上。 罗马和中国的东汉一样大,但和中国不一样的是,东汉的国土上生活着文化习俗上都非常相近的一个民族。而罗马这个国家靠军事征服起家,兼容并蓄,内部种族林立,文化信仰不同,他必须建立自己的模式,这就是超...  (展开)
十点 2021-08-06 10:34:18

史识缺乏的历史分析

邓公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百姓的富足和国力的强盛,改革这个词从此裹上了玫瑰色,象征着正确和进步。于是很多人就误以为只要是改革就是进步的,就是给人民带来福祉的,反对改革就是保守的反动的,阻碍社会进步的。再加上教科书的宣传,很多人便认为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  (展开)
博集天卷 2021-05-19 18:14:49

罗马: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兴衰,西方与政治的大逻辑

前言 这本书,我跟你谈罗马。很明显,这本书和我的上一本书《西方史纲》有关系,是“史纲”系列的推进,仍然是以“史”为素材呈现“纲”的逻辑,仍然是对文明之道的深究。不过,这本书绝不是《西方史纲》第二单元的放大版,它是一套新框架,目的在于“怎么理解大国”,它的内核...  (展开)
干净 2023-03-25 15:39:27

以论代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者的本业为政治学,故以此为切入口分析罗马史。所以本书的名称更恰当来说应为《罗马政治史论》。 分析工具是作者提出的“冰山模型”:制度的内部结构像一个金字塔。它分成三层:第一层是正式制度,第二层是非正式制度(习俗),第三层是民情(人民的性情)。正式制度是被国家...  (展开)
绿水人家绕 2022-09-25 13:58:42

书名改为“罗马政治论”也许更为贴切

翻了翻评论,奇怪为啥好多人拿这本书当罗马史的入门推荐……这本书与其说是罗马史,不如说是罗马政治论。不了解罗马历史的全貌,很可能就完全跟着作者的观点走了,因为作者的重点是落在论上,而不是史上。 另外,看到个打一星的评论也是好笑,评论中认为作者过分赞颂格拉古兄弟...  (展开)
流浪星 2022-09-09 14:08:57

成败

《罗马史纲》 2022-29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罗马也不是一天毁灭的。帝国和生命体一样都在经历着生成、发展和衰亡的过程。生命由基因主宰着生存方向,帝国的发展同样也有着自身的密码和逻辑链条。在激烈竞争的环境里,帝国的兴衰存亡不存在所谓正确的规制,只有顺应时代的巧合。...  (展开)
好事近 2024-01-29 00:01:35

罗马宗教转型

1. 罗马的公共建筑对在“公民”意识塑造中的作用,,大部分罗马式城市的兴建或者改建,并不是罗马当局主动出资,甚至都不用发布征服者的命令,而是地方贵族主动投诚的结果。公共建筑是凝聚人心的法宝。因为它是塑造共同体成员共同情感的特定空间。凡俗的时间在这种空间当中会被...  (展开)
王可予 2023-03-19 14:21:23

偏向政治

粗略读过,文章写的飘了起来,缺少史料的支持,有点不扎实,需要读者自己有史料积累才能有理解吧,似乎作者想用通俗的文笔讲述历史背后的政治逻辑,这些逻辑是否就是历史的真相,见仁见智吧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展开)
spruce 2023-02-19 20:08:35

无语

作者讲了很多貌似正确的大道理,这些大道理是否正确我不知道,但以我肤浅的罗马史知识,都能看出作者犯了一些低级的历史知识错误。比如作者说第二次布匿战争时罗马战死了十几位执政官,实际上只有两位执政官战死;在谈到王政时代的罗马时,说“罗马正好处在北方的凯尔特人和南...  (展开)
最善良的狼 2023-01-08 17:26:20

值得引入中国通识教育的书,我们的所谓传统文化里缺乏这类思考

人类的时间刻度是在一步步精细化的。在狩猎采集时代,春夏秋冬就够用了;在农业时代,月和日准确,就够用了;到了工业时代,需要精确到分和秒 共和是人民的共同事业,要求人民拥有爱国奉献的美德,共同通过复合型的权力结构来管理国家:一、公共性,它就是“公共财产”,是“人...  (展开)
aha219 2022-02-07 17:28:43

从未远去的罗马

2022-11! 如果说盐野七生的煌煌15册的《罗马人的故事》是描写罗马众生相的“清明上河图”,那么本书则是反思罗马兴衰的“千年江山图”。 正如本书副标题: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兴衰,所示的写作意图,言说往昔罗马,意在当下中国! 罗马从王制,共和,再到帝制,是罗马这个逐渐扩...  (展开)
与马基雅维里 2021-10-27 13:45:49

罗马共和国的终结

罗马原来的士兵皆为普通公民他们效忠的对象是共和国,并且执政官的任命只有一年干不了多少事,但是到第二次布匿战争开始,战争规模变大,时间变大,执政官的任命自然变大,这时就已经有军队效忠领袖的倾向了,而马略军改后情况更直接,事实上到元首时代情况依然如此,仔细看会...  (展开)
与马基雅维里 2021-09-02 15:07:55

从王政到帝国

罗马非一日建成这句话并非完全正确,因为罗马精神事实上在王政时期已经基本培育出来,而共和则是把它发扬光大,它的变革给罗马更多活力让罗马可以开始扩张,而汉尼拔战争之后共和国危机开始暴露,国家无法马上适应领土与财富的扩大,社会矛盾加剧,格拉古兄弟的改革策略本意是...  (展开)
广姐 2021-06-06 17:04:37

条条大路通罗马之《罗马史纲》 ——超大规模共同体背后的逻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们俗语称“条条大路通罗马”,似乎我们了解罗马的方式、渠道有很多。我们可以看它的政治版图扩张,从一个在大国夹缝中生存中快速发展成为超级帝国;从维吉尔《埃涅阿斯纪》、贺拉斯《诗艺》、奥维德《变形记》、马可奥勒留《沉思录》了解罗马文化的发展;还可以从罗马法了解...  (展开)
郭佳佳Jessieca 2021-06-05 14:43:53

罗马史纲—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文明

罗马史纲—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文明 罗马的文明传奇,很多时候都被人们潜移默化的传颂着,有电影的翻拍,有电视的情节。每每当人们想起罗马帝国,眼前总会浮现出罗马的建筑,罗马的人文,罗马的城市等等。对于罗马,人们有着太多的想象。 在罗马纲史这本书中,讲述了罗马帝...  (展开)
延陵启芷 2021-06-04 16:27:37

《罗马史纲》--思考罗马历史时“刚正面”的“好向导”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说起罗马,我们最为熟知的是各位战功赫赫的英雄人物、口若悬河的雄辩家、文笔出众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以及他们凭借自身才智给罗马带来的各类记录、制度和改变。 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罗马是如何迅速地变成人人向往、口耳相传的罗马,成为西方世界至今为止依旧不断进行...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5条)

订阅罗马史纲: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兴衰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