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以“史纲”的写作方式,围绕“超大规模共同体”这个核心概念勾勒罗马历史的发展进程,并由此模型透视西方历史和文明的一个关键发展阶段。全书包括一条主线、三个主题单元,以时间为序深入分析罗马的王制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破解罗马这一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底层逻辑。在剖析罗马历史的同时,本书也对我们重新思考中国同为“大国”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作者简介 · · · · · ·
李筠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系系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著有《论西方中世纪王权观》《英国政治思想新论》《西方史纲》。
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政治传统与政治现代化、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国家理论。
目录 · · · · · ·
1.0 王制时代:罗马最初的基因
1.1 国父:罗慕路斯的遗产
1.2 立教:精神统一的雏形
1.3 融合:小国寡民的扩容
1.4 放逐:背德乱法的代价
· · · · · · (更多)
1.0 王制时代:罗马最初的基因
1.1 国父:罗慕路斯的遗产
1.2 立教:精神统一的雏形
1.3 融合:小国寡民的扩容
1.4 放逐:背德乱法的代价
第二章 共和时代
2.0 共和时代:罗马崛起的奥秘
2.1 同化:多元一体的铸就
2.2 文化:大国灵魂的进化
2.3 阶级:政治斗争的逻辑
2.4 争霸:征伐四方的苦涩
2.5 惨败:自我膨胀的陷阱
2.6 逆袭:盖世英雄的格局
2.7 分歧:鸽派鹰派的互啄
2.8 改革:上下求索的艰难
2.9 民粹:崛起平民的脱缰
2.10 独裁:祖宗成法的回归
2.11 虚荣:政治权力的溃散
第三章 帝国时代
3.0 帝国时代:超大规模的框架
3.1 再造:王图霸业的降临
3.2 哲学:共和传统的延续
3.3 巅峰:罗马治下的和平
3.4 继承:帝国宪制的硬伤
3.5 军政:武力失控的魔咒
3.6 专制:巍巍皇权的幻象
3.7 国教:帝国衣钵的传承
3.8 切割:教会帝国的自立
3.9 蛮族:罗马帝国的倾覆
3.10 分叉:东部帝国的长命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在高调的道徳思维当中,道德激情燃烧,好像真理在握,一个人就很容易思维简单,通常就是划线站队,跟圣人先贤们一起褒奖忠臣良将,起痛斥乱臣贼子。 但是,道德激情吞食了道德判断力,会对人带来两个方面的巨大伤害。方面,智识上,人对历史和世界的复杂性会丧失敏感和时心,变得简单粗暴、顽固不化 另ー方面,道德上,人很容易变得心口不一,变得虚伪和做慢。因为燃烧道德激情的人几乎察党不到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他自己根本达不到那些已经在他心里无限推高了的道标准。人和自己的高标准分开了,那就只能嘴上说说,把自己说得道德上光鮮亮丽而已。对别人高要求,对自己却没要求,不是典型的伪君子吗?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早就严肃地提醒过,激情必须被节制。必须再追加一句,道德上的激情也不例外。节制住道德激情,用清明的智识去削析大人物面对大形势的时候有没有大智慧,オ是评判大人物的恰当姿态也オ能捕捉到历史中最有力量的部分。 形势比人强 如果不是个人的道德品性,那么,解读重大事变的重要标准是什么?这不能一概而论,但在塔克文的案子里,就像几乎所有政治大事变的案子里样,形势是重要标准。我们必须放下激情澎的道德评判,先去理智冷静地剖析当时的形势。 王制垮台最重要的原因是塔克文对形势的误判。他最失误的地方在于他高估了自己对罗马的控制力。当然,布鲁图斯迅速抓住了形势也是关键。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4 放逐:背德乱法的代价
喜欢读"罗马史纲: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兴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罗马史纲: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兴衰"的人也喜欢 · · · · · ·
罗马史纲: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兴衰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罗马史纲: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兴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 条 )
> 更多书评 19篇
-
灵魂歌姬陆女士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女人)
心理学里面有个著名的理论叫作“社会认同”。塔菲尔和他的同事们在1970年和1971年做了一批实验,他们把被试者随机分成两组,两个小组内部都没有成员互动甚至素未谋面,小组也没有结构、没有等级、没有规矩,小组成员也没有历史和文化的联系,但在进行资源分配工作的时候,任何一个人都会偏袒自己的组员。塔菲尔由此证明了“社会认同”的存在。[11]人只要被放进任何“群”里,就会自动产生认同、偏袒,甚至是对“对照组”的敌意...2022-03-19 21:03:25
心理学里面有个著名的理论叫作“社会认同”。塔菲尔和他的同事们在1970年和1971年做了一批实验,他们把被试者随机分成两组,两个小组内部都没有成员互动甚至素未谋面,小组也没有结构、没有等级、没有规矩,小组成员也没有历史和文化的联系,但在进行资源分配工作的时候,任何一个人都会偏袒自己的组员。塔菲尔由此证明了“社会认同”的存在。[11]人只要被放进任何“群”里,就会自动产生认同、偏袒,甚至是对“对照组”的敌意。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灌输,不需要纪律,也不需要共同经历。人天生就会区分“我们”和“他们”。“社会认同”理论几乎从心理学的角度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回应 2022-03-19 21:03:25 -
水牛 (是个人就饱经沧桑)
在高调的道徳思维当中,道德激情燃烧,好像真理在握,一个人就很容易思维简单,通常就是划线站队,跟圣人先贤们一起褒奖忠臣良将,起痛斥乱臣贼子。 但是,道德激情吞食了道德判断力,会对人带来两个方面的巨大伤害。方面,智识上,人对历史和世界的复杂性会丧失敏感和时心,变得简单粗暴、顽固不化 另ー方面,道德上,人很容易变得心口不一,变得虚伪和做慢。因为燃烧道德激情的人几乎察党不到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他自己根本...2021-10-20 09:08:38
在高调的道徳思维当中,道德激情燃烧,好像真理在握,一个人就很容易思维简单,通常就是划线站队,跟圣人先贤们一起褒奖忠臣良将,起痛斥乱臣贼子。 但是,道德激情吞食了道德判断力,会对人带来两个方面的巨大伤害。方面,智识上,人对历史和世界的复杂性会丧失敏感和时心,变得简单粗暴、顽固不化 另ー方面,道德上,人很容易变得心口不一,变得虚伪和做慢。因为燃烧道德激情的人几乎察党不到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他自己根本达不到那些已经在他心里无限推高了的道标准。人和自己的高标准分开了,那就只能嘴上说说,把自己说得道德上光鮮亮丽而已。对别人高要求,对自己却没要求,不是典型的伪君子吗?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早就严肃地提醒过,激情必须被节制。必须再追加一句,道德上的激情也不例外。节制住道德激情,用清明的智识去削析大人物面对大形势的时候有没有大智慧,オ是评判大人物的恰当姿态也オ能捕捉到历史中最有力量的部分。 形势比人强 如果不是个人的道德品性,那么,解读重大事变的重要标准是什么?这不能一概而论,但在塔克文的案子里,就像几乎所有政治大事变的案子里样,形势是重要标准。我们必须放下激情澎的道德评判,先去理智冷静地剖析当时的形势。 王制垮台最重要的原因是塔克文对形势的误判。他最失误的地方在于他高估了自己对罗马的控制力。当然,布鲁图斯迅速抓住了形势也是关键。 引自 1.4 放逐:背德乱法的代价 回应 2021-10-20 09:08:38
-
灵魂歌姬陆女士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女人)
心理学里面有个著名的理论叫作“社会认同”。塔菲尔和他的同事们在1970年和1971年做了一批实验,他们把被试者随机分成两组,两个小组内部都没有成员互动甚至素未谋面,小组也没有结构、没有等级、没有规矩,小组成员也没有历史和文化的联系,但在进行资源分配工作的时候,任何一个人都会偏袒自己的组员。塔菲尔由此证明了“社会认同”的存在。[11]人只要被放进任何“群”里,就会自动产生认同、偏袒,甚至是对“对照组”的敌意...2022-03-19 21:03:25
心理学里面有个著名的理论叫作“社会认同”。塔菲尔和他的同事们在1970年和1971年做了一批实验,他们把被试者随机分成两组,两个小组内部都没有成员互动甚至素未谋面,小组也没有结构、没有等级、没有规矩,小组成员也没有历史和文化的联系,但在进行资源分配工作的时候,任何一个人都会偏袒自己的组员。塔菲尔由此证明了“社会认同”的存在。[11]人只要被放进任何“群”里,就会自动产生认同、偏袒,甚至是对“对照组”的敌意。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灌输,不需要纪律,也不需要共同经历。人天生就会区分“我们”和“他们”。“社会认同”理论几乎从心理学的角度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回应 2022-03-19 21:03:25 -
水牛 (是个人就饱经沧桑)
在高调的道徳思维当中,道德激情燃烧,好像真理在握,一个人就很容易思维简单,通常就是划线站队,跟圣人先贤们一起褒奖忠臣良将,起痛斥乱臣贼子。 但是,道德激情吞食了道德判断力,会对人带来两个方面的巨大伤害。方面,智识上,人对历史和世界的复杂性会丧失敏感和时心,变得简单粗暴、顽固不化 另ー方面,道德上,人很容易变得心口不一,变得虚伪和做慢。因为燃烧道德激情的人几乎察党不到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他自己根本...2021-10-20 09:08:38
在高调的道徳思维当中,道德激情燃烧,好像真理在握,一个人就很容易思维简单,通常就是划线站队,跟圣人先贤们一起褒奖忠臣良将,起痛斥乱臣贼子。 但是,道德激情吞食了道德判断力,会对人带来两个方面的巨大伤害。方面,智识上,人对历史和世界的复杂性会丧失敏感和时心,变得简单粗暴、顽固不化 另ー方面,道德上,人很容易变得心口不一,变得虚伪和做慢。因为燃烧道德激情的人几乎察党不到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他自己根本达不到那些已经在他心里无限推高了的道标准。人和自己的高标准分开了,那就只能嘴上说说,把自己说得道德上光鮮亮丽而已。对别人高要求,对自己却没要求,不是典型的伪君子吗?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早就严肃地提醒过,激情必须被节制。必须再追加一句,道德上的激情也不例外。节制住道德激情,用清明的智识去削析大人物面对大形势的时候有没有大智慧,オ是评判大人物的恰当姿态也オ能捕捉到历史中最有力量的部分。 形势比人强 如果不是个人的道德品性,那么,解读重大事变的重要标准是什么?这不能一概而论,但在塔克文的案子里,就像几乎所有政治大事变的案子里样,形势是重要标准。我们必须放下激情澎的道德评判,先去理智冷静地剖析当时的形势。 王制垮台最重要的原因是塔克文对形势的误判。他最失误的地方在于他高估了自己对罗马的控制力。当然,布鲁图斯迅速抓住了形势也是关键。 引自 1.4 放逐:背德乱法的代价 回应 2021-10-20 09:08:38
-
灵魂歌姬陆女士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女人)
心理学里面有个著名的理论叫作“社会认同”。塔菲尔和他的同事们在1970年和1971年做了一批实验,他们把被试者随机分成两组,两个小组内部都没有成员互动甚至素未谋面,小组也没有结构、没有等级、没有规矩,小组成员也没有历史和文化的联系,但在进行资源分配工作的时候,任何一个人都会偏袒自己的组员。塔菲尔由此证明了“社会认同”的存在。[11]人只要被放进任何“群”里,就会自动产生认同、偏袒,甚至是对“对照组”的敌意...2022-03-19 21:03:25
心理学里面有个著名的理论叫作“社会认同”。塔菲尔和他的同事们在1970年和1971年做了一批实验,他们把被试者随机分成两组,两个小组内部都没有成员互动甚至素未谋面,小组也没有结构、没有等级、没有规矩,小组成员也没有历史和文化的联系,但在进行资源分配工作的时候,任何一个人都会偏袒自己的组员。塔菲尔由此证明了“社会认同”的存在。[11]人只要被放进任何“群”里,就会自动产生认同、偏袒,甚至是对“对照组”的敌意。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灌输,不需要纪律,也不需要共同经历。人天生就会区分“我们”和“他们”。“社会认同”理论几乎从心理学的角度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回应 2022-03-19 21:03:25 -
水牛 (是个人就饱经沧桑)
在高调的道徳思维当中,道德激情燃烧,好像真理在握,一个人就很容易思维简单,通常就是划线站队,跟圣人先贤们一起褒奖忠臣良将,起痛斥乱臣贼子。 但是,道德激情吞食了道德判断力,会对人带来两个方面的巨大伤害。方面,智识上,人对历史和世界的复杂性会丧失敏感和时心,变得简单粗暴、顽固不化 另ー方面,道德上,人很容易变得心口不一,变得虚伪和做慢。因为燃烧道德激情的人几乎察党不到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他自己根本...2021-10-20 09:08:38
在高调的道徳思维当中,道德激情燃烧,好像真理在握,一个人就很容易思维简单,通常就是划线站队,跟圣人先贤们一起褒奖忠臣良将,起痛斥乱臣贼子。 但是,道德激情吞食了道德判断力,会对人带来两个方面的巨大伤害。方面,智识上,人对历史和世界的复杂性会丧失敏感和时心,变得简单粗暴、顽固不化 另ー方面,道德上,人很容易变得心口不一,变得虚伪和做慢。因为燃烧道德激情的人几乎察党不到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他自己根本达不到那些已经在他心里无限推高了的道标准。人和自己的高标准分开了,那就只能嘴上说说,把自己说得道德上光鮮亮丽而已。对别人高要求,对自己却没要求,不是典型的伪君子吗?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早就严肃地提醒过,激情必须被节制。必须再追加一句,道德上的激情也不例外。节制住道德激情,用清明的智识去削析大人物面对大形势的时候有没有大智慧,オ是评判大人物的恰当姿态也オ能捕捉到历史中最有力量的部分。 形势比人强 如果不是个人的道德品性,那么,解读重大事变的重要标准是什么?这不能一概而论,但在塔克文的案子里,就像几乎所有政治大事变的案子里样,形势是重要标准。我们必须放下激情澎的道德评判,先去理智冷静地剖析当时的形势。 王制垮台最重要的原因是塔克文对形势的误判。他最失误的地方在于他高估了自己对罗马的控制力。当然,布鲁图斯迅速抓住了形势也是关键。 引自 1.4 放逐:背德乱法的代价 回应 2021-10-20 09:08:38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限时抢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 (无心恋战)
- 北京地铁书单(豆列) (向北向北)
- 让阅读成为习惯(存档) (无心恋战)
- 宏观通史:过去,今天与未来之总和 (小隐)
- 2021年购书单 (子文小偶)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罗马史纲: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兴衰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自由的海豹 2021-08-11 19:55:26
以论代史
2 有用 灰机不会灰 2021-05-19 14:39:43
一把理解所有西方问题的钥匙:剖析西方文明中的永恒之城的崛起和强盛、衰败和崩溃,从而破解西方与政治的大逻辑,探究人类的政治学原理,值得推荐。
1 有用 Victory Venus 2021-09-02 15:07:04
作者的知识水平对许多知识的了解很多,洞察力很强,(虽然有些观点我不是很认同,比如他喜欢引用盐野七生的观点)。每节都会备注引用书目,这极大方便了扩展阅读。作为解读罗马权力不失为一本好书。罗马史入门必推《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以及这本。
0 有用 协行士 2022-02-21 22:46:13
e 罗马,恢宏往事与可供汲取的众多教训。
0 有用 乔不疑 2022-03-23 11:49:48
罗翔老师在访谈里说过“我们要认识到人本来就是偏见的,我们的一生都是在走出这种成见” 一本罗马史的书,其引用中同时出现了维科和盐野七生,出现了《剑桥古代史》和席代岳译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我不好说。
0 有用 饱睡少女 2022-05-21 07:46:42
读得很快乐,就像听老师讲课一样,大致捋清了罗马的系统升级过程。对了我发现,对一个知识面的了解,一定要多读几种观点,不然容易固化自己的思维。
0 有用 文从周 2022-05-20 22:10:43
此书以政治制度及思想来叙述,私以为不适合入门罗马史,惟所附参考书籍略有裨益。叙述颇多私货,无怪乎罗翔、刘擎推荐,如2.9“民粹”一章,含沙射影,图穷匕见,“自己不劳动不是错,政府不发福利,不提高福利都是错”(第224页)云云。又,其实本书定位人群应为party干部及中年社畜。
0 有用 Pinkler 2022-05-08 16:22:12
短评第一说得对。
2 有用 四海王如如 2022-04-11 09:38:12
搞政治学的讲政治史跟搞历史学的讲政治史果然很不一样,买了得到的,路上听方便,有些见解有启发。
0 有用 greenhands 2022-04-07 14:43:45
用政治理论分析和解读罗马史,受到历史和政治理论双重教益,也是对孟德斯鸠《罗马盛衰论》这本经典温习和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