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 鹦鹉螺
副标题: 非理性如何造就近现代科学
原作名: The Knowledge Machine
译者: 任烨
出版年: 2022-7-1
页数: 313
定价: 78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21743388
内容简介 · · · · · ·
“《知识机器》是继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1970)之后最重要的科哲成就。”
——刘闯(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关注科学变革人类社会的强大力量
当代哲学家的深刻回顾与新思考
纽约大学教授、古根海姆奖得主迈克尔·斯特雷文斯新作
尹烨、江晓原、田涛、万维钢 倾情推荐
-
科学为什么如此强大?
科学为什么在人类历史上来得如此之晚?
是什么铁律在统治和支配着科学?
这本书要回答的,就是以上问题。作者回顾了科学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对哲学家的思想及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出了统治科学的“铁律”。在这本书中,他对两千年间多位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也用生动的笔触和形象的比喻带领读者走到许多个科学争辩的历史现场,还原了科学工作的真实面貌,呈现了一场细致入微的科学与思考的探索之旅。
斯特雷文斯将近现代科学称作“知识机器”,它是能够给人类...
“《知识机器》是继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1970)之后最重要的科哲成就。”
——刘闯(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关注科学变革人类社会的强大力量
当代哲学家的深刻回顾与新思考
纽约大学教授、古根海姆奖得主迈克尔·斯特雷文斯新作
尹烨、江晓原、田涛、万维钢 倾情推荐
-
科学为什么如此强大?
科学为什么在人类历史上来得如此之晚?
是什么铁律在统治和支配着科学?
这本书要回答的,就是以上问题。作者回顾了科学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对哲学家的思想及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出了统治科学的“铁律”。在这本书中,他对两千年间多位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也用生动的笔触和形象的比喻带领读者走到许多个科学争辩的历史现场,还原了科学工作的真实面貌,呈现了一场细致入微的科学与思考的探索之旅。
斯特雷文斯将近现代科学称作“知识机器”,它是能够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机器,能够不断创新并且具有实证性。通过对科学历程的梳理,斯特雷文斯向我们揭示,科学家绝非毫无偏见或者私心的完人,但在科学铁律的约束下,他们自发地把偏见与私欲排除在了科学实证研究的范围之外,在科学争论中,一切都按照游戏规则来。这正是《知识机器》中所揭示的,是解释的铁律造就了近现代科学,并令这一知识机器以如此大的能量持续改造人类社会及文明。
如今,面对全球气候问题、肆虐的流行病等种种问题,我们人类尤其需要来自知识机器的建议。对此,作者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重视和赞扬知识机器,给予它成长所需的自主权”。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迈克尔·斯特雷文斯(Michael Strevens)
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美国纽约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领域涉及科学本质探索的方方面面,诸如科学解释、复杂系统、概率、因果以及科学与社会的复杂联系等。2017年,获古根海姆基金会奖金,嘉奖他在科学与人文的历史性探索方面的杰出研究。
审校简介
刘闯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学术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学哲学、物理学哲学、分析哲学和科学史等。
目录 · · · · · ·
引言 知识机器
第一部分 方法大辩论
第1章 发掘科学方法
第2章 人性的脆弱
第3章 科学本质上的主观性
第二部分 科学是如何运作的
第4章 解释的铁律
第5章 培根趋同
第6章 科学解释的原料
第7章 追求客观性
第8章 观察至上
第三部分 科学为什么如此迟来
第9章 科学的战略性非理性
第10章 与美的斗争
第11章 科学的出现
第四部分 今日的科学
第12章 建立科学思维
第13章 科学与人文主义
第14章 知识机器的维护与保养
致谢
新术语汇编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喜欢读"知识机器"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知识机器"的人也喜欢 · · · · · ·
知识机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3 条 )

【读书半杯茶】之93 《知识机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什么是科学方法?有人说科学方法基于重复实验,有人说基于发达的数学,有人说基于观察。这些都有道理但不完整。天文学和生物进化论不能靠重复的实验,基因学说不用高深的数学,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也注重观察但也没发展出现代科学方法。 简单的问题,仔细一想,还真不容易回答。 ... (展开)
知识机器的优点与反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论证科学如何推进的道路上,波普尔的“证伪”和库恩的“范式”都无法令人满意,因为前者要求的“判决性实验”或许根本不存在,而后者则容易陷入相对主义的困境。尽管二者的理论大相径庭,但他们同样都承认科学研究需要遵循一以贯之的客观方法(证伪或普遍遵循某种范式)。此... (展开)
铁律能解决确证理论与科学发展问题吗?

世间没有梦想,方有科学革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个世界总是存在两类行为,一是脚踏实地一是怀揣梦想。你也可以依此划分科学和人文学科(哲学)。特别的,科学也是从(早期)哲学那个领域里分化出来的。这本书是说恰恰是因为科学丢掉了(早期)哲学中梦想的那一部分,排除主观和非经验性而只追求经验验证这个铁律,才得以成... (展开)> 更多书评 2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Penguin UK (2020)暂无评分 13人读过
-
Liveright (2020)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知识机器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努力奋斗的b 2024-09-21 17:26:46 广东
很久不读这种纯理性的书籍了 感觉理论性有点强 而且感觉写的一般般 就是讲的东西很乱 讲了科学是与实际联系很紧密的
0 有用 半退休活化分子 2024-01-10 20:26:51 江西
非常通俗,案例也多,所以读起来很顺畅,侧面回应了李约瑟难题,给了我一些上课时的灵感。
6 有用 冬寂黑森灵 2024-04-30 12:19:47 北京
近期对我启发最大的书。科学与人们幻想中的不同,它无关理性、和谐、信仰与美,它唯一的铁律就是事实,这其实也暗合了神学发展的思路(难怪近代科学思想的出现也被视为唯名论神学的产物),从对一个有序宇宙的幻想、对理性与美的幻想转向了“偶在性”,也就是单纯的存在着的事实,而事实也不再是理性与美的奴婢,它终于被归还给了它自身。“爱因斯坦,别去指挥上帝怎么做。” p.s.看完后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我认识的理工男不仅人... 近期对我启发最大的书。科学与人们幻想中的不同,它无关理性、和谐、信仰与美,它唯一的铁律就是事实,这其实也暗合了神学发展的思路(难怪近代科学思想的出现也被视为唯名论神学的产物),从对一个有序宇宙的幻想、对理性与美的幻想转向了“偶在性”,也就是单纯的存在着的事实,而事实也不再是理性与美的奴婢,它终于被归还给了它自身。“爱因斯坦,别去指挥上帝怎么做。” p.s.看完后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我认识的理工男不仅人文素养都特别差,还特别蔑视人文学科,这是科学体系为了运转下去而对人造成的牺牲。也终于意识到自己这辈子不可能成为一个科学家了。 (展开)
0 有用 韧勉 2022-10-24 21:22:21 北京
斯特雷文斯在对库恩的范式研究提出质疑后,指出造就近现代科学的四种创新来源于,其一所有科学家都认同一种解释力的概念。其二,公开的科学争论与个人的科学推理之间的区别。其三,科学争论(不同于推理)中对客观性的要求。其四,要求科学争论只诉诸经验性检验的结果(而不考虑哲学上的一致性、理论美等因素)。我们要建立在思想和语言上都以经验为基础的科学思维。这会让科学家更好地过上真实的生活,不管在个人层面还是在专业层... 斯特雷文斯在对库恩的范式研究提出质疑后,指出造就近现代科学的四种创新来源于,其一所有科学家都认同一种解释力的概念。其二,公开的科学争论与个人的科学推理之间的区别。其三,科学争论(不同于推理)中对客观性的要求。其四,要求科学争论只诉诸经验性检验的结果(而不考虑哲学上的一致性、理论美等因素)。我们要建立在思想和语言上都以经验为基础的科学思维。这会让科学家更好地过上真实的生活,不管在个人层面还是在专业层面,不管是在私人领域还是在更广阔的世界中,都能实现自己的经验价值。它会使科学让所有人在物质和思想上都生活得更好。 (展开)
0 有用 gigi 2024-01-12 20:10:45 广东
科哲领域的第二本书。关于这个领域的书都不大爱读,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