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明室Lucida
原作名: Die Schuldlosen
译者: 李晓艳
出版年: 2022-8
页数: 344
定价: 68.00
装帧: 精装
丛书: 明室 · 赫尔曼·布洛赫作品系列
ISBN: 9787559661593
内容简介 · · · · · ·
◎在价值崩溃的年代,没有人是无罪者
★
用宛若艺术品般的精妙结构与诗性笔触
探问价值真空时代的精神状况
托马斯·曼、汉娜·阿伦特、米兰·昆德拉、乔治·斯坦纳一致推崇
与卡夫卡齐名的“中欧四大小说家”之一
20世纪德语文学巨擘 赫尔曼·布洛赫 经典代表作
中文版首次译介!
【编辑推荐】
1.赫尔曼·布洛赫是20世纪欧洲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米兰·昆德拉对他极为推崇,在《小说的艺术》一书中对他有专门论述。托马斯·曼、汉娜·阿伦特、乔治·斯坦纳等文学名家也对他推崇备至。
2.《无罪者》是布洛赫的代表作之一,以独一无二的诗体框架和诗性笔触,描写了“二战”前的德国小市民——一群有罪的无罪者——如何在传统价值崩溃的时代,陷入孤独、麻木与痛苦之中,从而导致了纳粹的崛起。《无罪者》是反思欧洲历史的重要文学作品。
3.本书是首次从德语翻译为中文,译文优美晓畅, 完美还...
◎在价值崩溃的年代,没有人是无罪者
★
用宛若艺术品般的精妙结构与诗性笔触
探问价值真空时代的精神状况
托马斯·曼、汉娜·阿伦特、米兰·昆德拉、乔治·斯坦纳一致推崇
与卡夫卡齐名的“中欧四大小说家”之一
20世纪德语文学巨擘 赫尔曼·布洛赫 经典代表作
中文版首次译介!
【编辑推荐】
1.赫尔曼·布洛赫是20世纪欧洲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米兰·昆德拉对他极为推崇,在《小说的艺术》一书中对他有专门论述。托马斯·曼、汉娜·阿伦特、乔治·斯坦纳等文学名家也对他推崇备至。
2.《无罪者》是布洛赫的代表作之一,以独一无二的诗体框架和诗性笔触,描写了“二战”前的德国小市民——一群有罪的无罪者——如何在传统价值崩溃的时代,陷入孤独、麻木与痛苦之中,从而导致了纳粹的崛起。《无罪者》是反思欧洲历史的重要文学作品。
3.本书是首次从德语翻译为中文,译文优美晓畅, 完美还原布洛赫的诗性笔触与道德思辨。
【内容简介】
《无罪者》是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被誉为“中欧最伟大的四位小说家”之一的奥地利作家赫尔曼·布洛赫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故事发生在前希特勒时代的德国,以钻石商人A和W男爵夫人一家为中心人物,讲述了他们之间的爱恨纠葛,生动地呈现了小人物在价值崩溃时代的孤独、麻木与痛苦。
小说炉火纯青地运用了多种文学表现形式,在不同的章节中分别呈现出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等风格,各部分被统一的诗体框架天衣无缝地缝合在一起,成为一件绝妙的艺术品。《无罪者》对人性的洞察极其深刻,是反思欧洲历史的重要文学作品,本次是首次翻译为中文。
【名人推荐】
赫尔曼·布洛赫是乔伊斯之后欧洲最伟大的小说家。
——乔治·斯坦纳
赫尔曼·布洛赫以几乎超出认知的方式改变了19世纪经典小说的艺术形式。
——汉娜·阿伦特
无罪者的创作者
· · · · · ·
-
赫尔曼·布洛赫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赫尔曼·布洛赫(Hermann Broch,1886—1951)
奥地利小说家,与卡夫卡、穆齐尔、贡布罗维奇一起被昆德拉誉为“中欧最伟大的四位小说家”。布洛赫生于维也纳,父亲是纺织厂老板,母亲是犹太富商的女儿,他在20岁时接管父亲的纺织厂,后结识卡尔·克劳斯、托马斯·曼、茨威格、罗伯特·穆齐尔、埃利亚斯·卡内蒂、爱因斯坦等人,40岁时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数学、心理学和哲学,45岁时出版首部长篇小说《梦游人》,1938年流亡美国,晚年主要从事群众心理学研究,1950年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次年心脏病发作,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去世。主要代表作有小说《无罪者》《着魔》《梦游人》《维吉尔之死》《未知量》。
译者|李晓艳
译者,德语文学博士,目前就职于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目录 · · · · · ·
声音:1913 007
Ⅰ 伴着微风启航 015
Ⅱ 条理的构思 030
声音:1923 045
Ⅲ 浪子 050
Ⅳ 养蜂人之歌 087
Ⅴ 女仆策琳的故事 098
Ⅵ 惘然若失 131
Ⅶ 参议教师扎哈里亚斯的四次演讲 150
Ⅷ 老鸨之歌 187
Ⅸ 买来的母亲 201
声音:1933 257
Ⅹ 石客 270
Ⅺ 乌云飘过 308
成书记 321
在地狱中寻找家园 328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无罪者"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无罪者"的人也喜欢 · · · · · ·
无罪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 更多书评 13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Marlboro Press (2000)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Suhrkamp (1974)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Suhrkamp (2003)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张怒)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有生之年一定要读的1001本书 (Viking)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 德语文学 (胡桑)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无罪者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龙之芥 2022-12-20 21:14:41 重庆
最初看到布洛赫的名字是在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中,当时布洛赫在我的脑中只是一个符号,没有具体的文学形象。在昆德拉看来,布洛赫的小说不再像传统小说那样靠情节或人物生平产生粘合力,而是通过主题的连贯性将小说的不同部分凝聚起来。心切想读的火星终于被《无罪者》点燃并扇旺了,贯穿于布洛赫的作品和思想之中的似乎是一种对整体性和绝对性的追求,整体性表现在事物构成诸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与不可分,绝对性则指向某种基于普... 最初看到布洛赫的名字是在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中,当时布洛赫在我的脑中只是一个符号,没有具体的文学形象。在昆德拉看来,布洛赫的小说不再像传统小说那样靠情节或人物生平产生粘合力,而是通过主题的连贯性将小说的不同部分凝聚起来。心切想读的火星终于被《无罪者》点燃并扇旺了,贯穿于布洛赫的作品和思想之中的似乎是一种对整体性和绝对性的追求,整体性表现在事物构成诸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与不可分,绝对性则指向某种基于普遍人性的伦理与永恒。布洛赫认为“发现唯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乃是小说唯一的存在理由”,他将小说视为理性的综合,可以将哲学、艺术、科学、诗歌、小说、散文杂糅为一体,对作者而言是一种文学冒险,对读者而言则是一种智识挑战。 (展开)
1 有用 略 2023-03-04 13:27:06 北京
策琳这条线最适合东方人阅读理解
0 有用 拉奥孔安提戈涅 2023-07-11 16:32:25 上海
啊,我们是何等惊恐, 从幽灵柏林飞驰而过 市侩皇帝紫色刻奇的末日预言, 发动机轰鸣,披着白釉皮, 按着白喇叭,非常巴洛克地 坐在宽敞的豪华轿车中; 我们摩肩接踵, 我们的惊恐便是大笑。 这只是开端,三十年后 怪兽迫近、满嘴大话, 说出的话像浓痰, 我们不再言语;言词变得干瘪, 我们的相互理解似乎被永远地褫夺: 谁仍在创作,就是个可鄙的傻子, 从果子中造出干枯的花朵。 我们失去了笑容,我们看到 恐怖... 啊,我们是何等惊恐, 从幽灵柏林飞驰而过 市侩皇帝紫色刻奇的末日预言, 发动机轰鸣,披着白釉皮, 按着白喇叭,非常巴洛克地 坐在宽敞的豪华轿车中; 我们摩肩接踵, 我们的惊恐便是大笑。 这只是开端,三十年后 怪兽迫近、满嘴大话, 说出的话像浓痰, 我们不再言语;言词变得干瘪, 我们的相互理解似乎被永远地褫夺: 谁仍在创作,就是个可鄙的傻子, 从果子中造出干枯的花朵。 我们失去了笑容,我们看到 恐怖的面具,哀伤的刻奇, 把刽子手绑到市侩脸前, 面具对着面具,反常盖着反常, 无泪的面容。 (展开)
4 有用 冬妮娅 2022-12-23 10:23:36 北京
从《梦游人》到《无罪者》,从描述现代世界价值崩溃进程到探问价值真空时代的精神状況。只要看一章,不,只要一页,就能知道布洛赫这位勇士在进行一项怎样艰辛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审判人的恶并还要在那地狱重建应许之地。
0 有用 brennteiskalt 2022-12-20 18:21:05 北京
似乎是个更为kitschig的本雅明?有几篇短/中篇,尤其是最后一段,写得绝妙,但每当布洛赫试图用象征或类比将这些典型的非人物提高到群体意义上时,文章的重手痕迹便显露出来。他自报家门式的诗学声明,即长篇小说的圆融性和现代的分裂性云云,似乎彰显了这种断裂感,大概用坎普的眼光来看会更有韵味?既然他认为艺术里的恶在于刻奇,那本文大概也需要做一番自我审判式的剖析才能获得救赎。
0 有用 藠头与秋葵 2024-11-10 21:50:47 北京
布洛赫去掉那些价值探讨会好很多,和梦游人问题一样
0 有用 沉静的纸君 2024-11-10 17:31:19 河北
小说采用很新颖的写法 作家的确功力深厚 西方文学着力探索“自我”“精神”等话题,具有二元倾向 总体很棒 值得一读
0 有用 鹈鹕糊糊糊i 2024-10-27 23:45:23 广西
虚无和享乐无罪。但是在那个众人受苦的战争年代,虚无是逃避;偶尔行善是一种妥协和让步,是无视恶的存在时的自我安慰。 “但我无法判断,单凭纯粹的正直是否可以将世界重新带回上帝身边。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我们继漠然,甚至更罪恶地助纣为虐,推动世界不可阻挡地向着犯罪和兽行堕落,那就不可能回到上帝身边。” (题外话,我不清楚书中长篇累牍的小说的意义,或许是艺术性。高潮就是声音1933中A先生的自我忏悔。事... 虚无和享乐无罪。但是在那个众人受苦的战争年代,虚无是逃避;偶尔行善是一种妥协和让步,是无视恶的存在时的自我安慰。 “但我无法判断,单凭纯粹的正直是否可以将世界重新带回上帝身边。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我们继漠然,甚至更罪恶地助纣为虐,推动世界不可阻挡地向着犯罪和兽行堕落,那就不可能回到上帝身边。” (题外话,我不清楚书中长篇累牍的小说的意义,或许是艺术性。高潮就是声音1933中A先生的自我忏悔。事后看,确实是艺术性高于文学故事性) (展开)
0 有用 记录record 2024-10-24 13:11:48 浙江
第一次读布洛赫是几年前在《世界文学》上看到《女仆的故事》,多年后在《无罪者》中重逢依然叹赏。抽取过往的作品中,穿针引线极大程度上完善了作品的整体性,文后创作谈中控诉罪恶但没有沦为纯然的政治檄文,文中的政治观点是和“不可理喻”的角色紧密勾连的,他们煞费苦心,汲汲营营,到头来不过为了无足轻重的,乃至可笑的事物,其疯狂就建立于代价和收获的二元不平衡上。
0 有用 小克 2024-10-16 23:24:11 北京
中短篇拼成的长篇,挺喜欢前半本,很不喜欢后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