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倾向于因时间不可逆转的流逝而愤恨,而不是欣赏恒久真实的过去。当我照镜子时,我看到的是一个偏好未来、深深恐惧死亡的人。
爱至少有两面:一面是关心他人过得怎样,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给他;另一面是觉察到值得保护的价值,热忱回应人类生命的尊严。当你爱一个人,你会发现这个人的存在非常重要,无可替代。
阿图尔·叔本华,这位西方哲学史上颇负恶名的悲观主义者,同时也是“得到你想要的”(getting what you want)精神的严谨批评者,指出了这一点。
叔本华对欲望充满警惕,你应该不会对此感到惊奇。但他的态度出人意料地极端:不是欲望常常得不到满足,而是它们制造了一种困境,即使满足了欲望,也跳不出这困境。假设你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即你的欲望终于得到了满足。你本应感到高兴,可恰恰相反,你发觉此刻的自己漫无目标、情绪低落。你的追逐结束了,现在你无事可做。生活需要方向,你必须有未获满足的欲望,尚未实现的目标或计划。然而这也是个致命的问题,因为想要的东西自己尚未拥有,也是痛苦。
这就是叔本华的困境,你的意志要么有目标要么没有,你要么想要点东西要么不想。如果你不想要什么,你就漫无目的,你的生命就是空虚,这是无聊的深渊。而如果你确有所求,它一定是你尚未取得的成就,进而成为你追寻的标靶,指引占据你生活的各种活动;但想得到尚未拥有的东西又非常艰辛。为排遣无聊而找事情做,你就会将自己置于悲剧之中。
但叔本华还是触及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他对人们与欲望的关系充满怀疑,但其中有真知灼见。让我们从这个角度来思考,你的人生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你有目标。但是当你追逐目标,你可能失败(这是负面的),或者成功的同时让这些目标走向终结。如果你关心的是成就—获得升职,有自己的孩子,写一本书,挽救一个生命—完成计划可能是有价值的,但同时意味着计划将无法再引领你前进。当然,你有其他目标,也可以形成新计划。这里的问题不是目标枯竭,... (查看原文)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