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调的书评 (46)
音乐或是其它,我们总能找到抵御悲伤的方式
新年的第一天,当我正在为提前约好的火锅局备菜时,收到了友人临时取消聚会的短信。 其实她已经到我家楼下,突然接到家里老人病危的消息,于是立刻打的准备回去。 在等车的同时,她订好了最近一班回老家的机票。回家后,简单收拾出行李,又把容易变质的食物打包清理掉,安顿好...
(展开)
书评|“我想不出哪怕一个拒绝巴赫的理由”
文:李梦 提笔写作此文时,正逢圣诞新年假期。因寒冷天气和疫情反复宅居已久的我们,终于趁着难得好天气,往户外放松身心。假日晨早,与友人相约行山,随身带上加拿大传奇钢琴家格伦·古尔德加拿大传奇钢琴家格伦·古尔德(Glenn Gould,1932-1982)演奏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展开)
永恒之物的一缕光│编辑手记
2020年4月,签下《复调》这本书。 初初读来就很喜欢,关于音乐的阐释、对于亲情的回忆,行文风格,叙事节奏,都让我一见倾心。甚至在审读报告里翻译了大段大段的内文给同事看,非常努力地向大家推荐这本心爱的书。 成功签下它之后,交到我非常信任的译者王知夏手里,开始踏实的...
(展开)
我害怕生命会在一事无成中走向终结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者讲述了自己在母亲去世后,学习巴赫最复杂的作品《哥德堡变奏曲》的过程,他试图从这首伟大的乐曲中探寻生命的意义。 全书的文笔优美,细节生动,读上几句就会卷入他的悲恸之中。结构上也匠心独运,叙事空间广阔,内容极其丰富。除了巴赫的生平与创作经历,巴赫作品的演奏和... (展开)爱乐之人以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疗愈悲与哀
“音乐不是一件物品,不是我们可以占有然后随意舍弃的东西。它是一种关系,把它从我们的生活中剥离就等于切除一部分自己。我们会回到它身边,因为它归根结底与希望、与我们在人生中不懈前进的毅力紧密相连。” 美国建筑与艺术评论家菲利普·肯尼科特在本书中,以丧母之痛和借征...
(展开)
当行李中的衣服再次回到衣柜,母亲就不在这个世界了
常听人说,艺术、或音乐,能给人慰藉。 我们可以在旋律里平静入睡,也可以用歌声连结共同的情绪,但治愈也会存在失效的例外,比如疾病、比如亲人离世。 事实上,当悲伤关乎生死,你甚至连一首适合聆听的乐曲都难找,那旋律与悲哀总是格格不入。 至亲离世会在我们的人生中画下一...
(展开)
:短评字不够了所以在这里
买这本书因为,《哥德堡变奏曲》是我人生中听过的第一个现场完整组曲,2022年12月24日平安夜武汉场郎朗。后来《哥德堡变奏曲》成了我生命里很有力量感的音乐。巴赫是我当小琴童的时候最想逃避的曲子,但又沉迷它的旋律,一个曲子往往只有集中精力静下心在妈妈坐在旁边看着的情...
(展开)
《复调》死亡是父母给我们上的最后一堂课
车往妈妈的方向开,头靠着车窗。如果说父母像玻璃一样,把我们和死神隔开,那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破裂的? “得知妈妈病重的消息,我收拾行李,突然意识到,等把手上的衬衣放回衣柜时,妈妈就不在人世了。这个怪念头一冒出来,每件琐事都染上了一层悲凉。” 音乐和悲伤一样,喜...
(展开)
《复调》:请巴赫帮助我们缓释生命之恸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对菲利普·肯尼科特《复调——巴赫与生命之恸》的阅读建议是,手边放一张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的唱片,随时聆听。“对于一部分变奏曲来说,速度和清晰度构成了最主要的挑战,比如变奏5和23;还有一些变奏的根本难点在于装饰音,比如变奏7;而包括变奏6和9在内的其他变奏曲虽然... (展开)【豆瓣鉴书团】需要《哥德堡变奏曲》的人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复调,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在同时进行、互相形成和声关系、以对位法为主要创作技巧的音乐。巴赫是复调音乐领域里的佼佼者,他将这种创作法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其技巧与水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本名为《复调》的书,副标题是“巴赫与生命之恸”,很容易被误以为是一本巴... (展开)论那些把我扎成筛子的书
像是献给音乐、献给母亲、也献给自己的一首生命的安魂曲,感人至深。我们常常把生命比喻成河流,其实生命的过程也像一首漫长的复调:镶嵌于时间之上,过去现在未来彼此勾连。亲情的爱与痛就像主题与倒影并置其中,时隐时现。匮乏和伤痛有时被爱与希望打败,渐渐隐匿;有时又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