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12位思想家之一”(德国《明镜周刊》)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社会学和人类学教授伊娃·易洛思多年研究,
直击当代人的情感困境,写给每个人情感问题的诊断书!
为什么我们的情感越来越疏离?爱越来越难?
☆深入分析互联网、消费文化对当今人们恋爱关系的影响
揭秘相亲、征友、社交网站背后的交友和恋爱逻辑
对网络时代的情感疏离进行了独到而深刻的剖析!
☆扎实的理论+鲜活的案例,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杰作
交友网站、脱口秀节目、杂志、电影、心理咨询案例,都展现出当今人们的情感纠结
理论与案例交替,犀利、精准,可读性极强!
☆情感疏离时代的爱情解药
在爱的体验中,我们要关注整体的人,而不是他的各部分条件
破除冷亲密,不要做过度理性的傻瓜
知名社会学家、复旦大学教授沈奕斐大力推荐
-----------------
爱情中应该有算计吗?理性和情感是对立的吗...
☆“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12位思想家之一”(德国《明镜周刊》)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社会学和人类学教授伊娃·易洛思多年研究,
直击当代人的情感困境,写给每个人情感问题的诊断书!
为什么我们的情感越来越疏离?爱越来越难?
☆深入分析互联网、消费文化对当今人们恋爱关系的影响
揭秘相亲、征友、社交网站背后的交友和恋爱逻辑
对网络时代的情感疏离进行了独到而深刻的剖析!
☆扎实的理论+鲜活的案例,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杰作
交友网站、脱口秀节目、杂志、电影、心理咨询案例,都展现出当今人们的情感纠结
理论与案例交替,犀利、精准,可读性极强!
☆情感疏离时代的爱情解药
在爱的体验中,我们要关注整体的人,而不是他的各部分条件
破除冷亲密,不要做过度理性的傻瓜
知名社会学家、复旦大学教授沈奕斐大力推荐
-----------------
爱情中应该有算计吗?理性和情感是对立的吗?在消费时代如何获取真爱?
在资本主义和消费文化盛行的当下,我们与人相识的机会和方式越来越多,互联网更是为我们打开了海量的选择之门,但无论是进入还是持续发展一段恋爱关系,或者更简单地说,爱上一个人,正变得越来越难了。孤独、疏离、冷淡的情绪弥漫在广大的单身群体中。
社会学家伊娃·易洛思研究人类情感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二十余年。在本书中,她提出了“情感资本主义”的概念,意指情感关系和经济关系彼此定义和塑造的双重过程。通过分析各类约会交友网站、脱口秀节目、杂志、电影、心理咨询行业等,并结合丰富的文化批判理论,她为21世纪的人类情感问题给出了一份诊断说明。
------------------
冰冷理性的分析,却给了感性最有温度的诠释。
——沈奕斐
伊娃•易洛思再次证明,她是法兰克福学派丰富的知识传统的真正继承人……这本优雅而简洁的书将与布迪厄、福柯和吉登斯的作品并驾齐驱,并与之展开激烈的对话。
——拉里·格罗斯(美国南加州大学传播学教授)
在这部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杰作中,伊娃·易洛思追溯了亲密情感进入许多思想家所解读的资本主义功利化和理性化的话语和实践的过程。她让我们看到心理治疗和女权主义观点对经济生活的主流解释的巨大影响。
——薇薇安娜·泽利泽(美国社会学家)
冷亲密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伊娃·易洛思 Eva Illouz
享誉世界的当代思想家、社会学家。
德国《时代周刊》称她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12位思想家之一”。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社会学和人类学教授。曾担任美国西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导师、德国柏林高等研究院院士。
曾获得以色列最高科学成就奖E.M.E.T奖,并被法国授予荣誉骑士奖章。
伊娃·易洛思著述颇丰,她的书已被翻译成至少18种语言。代表作品有《爱的终结》《爱,为什么痛?》《冷亲密》《消费浪漫乌托邦》等。
目录 · · · · · ·
导语
弗洛伊德及克拉克大学讲座
重塑企业创造力
一种新型情感风格
作为合作精神的交流伦理
玫瑰与刺——摩登家庭的美好与伤痛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痛苦、情感场域与情感资本
导语
自我实现的叙事
情感场域与情感惯习
心理学的实用主义实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浪漫之网
导语
浪漫化的网络
网络相识
本体论式的自我展示
标准化和重复
幻想与失望
本章小结:一种新型马基雅维利主义
致谢
注释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后现代自我是没有核心本质的自我,它只是一系列待扮演的角。心理学和互联网技术结盟而制造出来的这一自我,是“本体”意义上的,因为它假设有一个永久的核心自我,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展示方式(如调查问卷、照片展示、电子邮件等)来把握它。互联网技术复仇式地再次挑起了旧有的笛卡尔式的身心二元论,只不过现在,思想和身份唯一真正的所在地是在心灵中。拥有一个网络自我就是拥有笛卡尔式的“我思”,人们从其个人意识之墙的内部来观察这个世界,并通过此种观察参与到这个世界中。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本体论式的自我展示 -
因此,正如阿多诺在半个多世纪前所强有力地论证的那样,在自我商品化的过程中,不同的机构包括心理学理论、自助文学、咨询行业、国家、医药行业、互联网技术等,都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些机构都以自我为其首要目标,这便形成了现代心理自我的基础。20世纪的这种市场类目(market repertoires)和自我语言的渐进式融合,我称之为“情感资本主义”。在情感资本主义文化中,情感已经成为一种可被评估、检查、讨论、协商、量化和交易的实体。在这种创造自我以及通过部署大量文本和范畴来管理和改变自我的过程中,它们也促成了一个痛苦的自我,一个由其心理缺陷来组织和定义的身份自我,它需要通过不断完成自我改变和自我实现的命令,才能被重新纳入市场之中。相反,情感资本主义为经济交—一实际上也为大多数的社会关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关注,它聚焦于情感的语言管理,使情感成为对话、认可、亲密关系和自我解放策略的重中之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本章小结:一种新型马基雅维利主义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冷亲密"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冷亲密"的人也喜欢 · · · · · ·
冷亲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7 条 )
> 更多书评 47篇
论坛 · · · · · ·
好难读,是我缺乏社会学知识的缘故吗? | 来自小雨锅锅 | 7 回应 | 2023-06-28 09:14:2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Polity (2007)8.3分 88人读过
-
Polity (2007)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Le Seuil (2006)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Suhrkamp (2023)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身体-性别研究 (H.弗)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工作后购书目录 (张小国)
- 选择性待购—4 (大雨中的狼)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84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冷亲密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睡觉的Aho 2023-08-10 23:05:25 上海
1.里面有很多有趣的例子不是理论,而是观察。譬如说,心理治疗疗法是弗洛伊德在美国讲座所遗留下来的精神分析变体;又譬如工厂制对行政人员在关怀和谈判能力的期待,使我们对性别刻板印象的期待发生了互换。2.理论里最有趣味的是教训:我们理应秉持一种马基雅维利式主义,把理性算计和情感引导分离开来。我们的确为了谋求亲密关系用尽各种算计。但我们也该信赖自己的情感。这种区分虽然困难,但也值得去做
3 有用 晓豆 2023-04-30 23:58:28 浙江
前两章还有心理学扩张的历史成因,之前不知道有这么多现实因素的博弈,学习了。情感资本主义的概念非常有意思,私密的个人的情感已经从人的肉体基础上剥下,独立了。想象浪漫爱情却实践智性爱情的人们正在经历在自我主体和他者客体之间漫长的撕裂,无药可救。
94 有用 mumudancing 2023-04-25 10:39:58 浙江
「情感资本主义」,真是一个有意思的词。解答了我一直以来对“私人情感是否已经成为公共领域商品”的疑惑。对心理学滥用的警惕还是必要的。
35 有用 法奶 2023-04-18 01:48:09 湖北
薄薄的一本书,读起来并不算太轻松,因为作者对心灵鸡汤毫无兴趣,而是试图对当代人的情感现象做出手术刀一般的冷静剖析。典型的Illouz风格,而她处理这类问题举重若轻的风格着实令人佩服。书中很多主题在后来的书中有更详细的论述,包括已有中译的两本。读起来感觉前后有点脱节,前面谈的是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如何与资本主义交织在一起塑造了人类的情感(或人类如何看待情感);后面说的则是人们为何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表达... 薄薄的一本书,读起来并不算太轻松,因为作者对心灵鸡汤毫无兴趣,而是试图对当代人的情感现象做出手术刀一般的冷静剖析。典型的Illouz风格,而她处理这类问题举重若轻的风格着实令人佩服。书中很多主题在后来的书中有更详细的论述,包括已有中译的两本。读起来感觉前后有点脱节,前面谈的是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如何与资本主义交织在一起塑造了人类的情感(或人类如何看待情感);后面说的则是人们为何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表达亲密情感的能力,而将更真实的自我情感投注到网上。跟自己的男友/女友难以沟通,却在微博和豆瓣上跟不认识的网友打得火热;在现实生活中不知如何找到对象或朋友,却在网上谈笑风生。很多人都是这样吧? (展开)
1 有用 Unmensch 2023-08-01 00:17:54 湖南
还可以,从心理学的谱系学与其女性主义的联姻到弗洛伊德后疗愈话语的修炼昌盛(这里作者混淆了精神分析的伦理学和精神诊断,也是阿伦卡在生命政治性与无意识中瞄准光头开火的重要方向)但是作者在第三章讲社交媒体下情感资本与场域作为布迪厄的补充后论证,社交媒体下的爱情变得超理性化,冷马基雅维利化是以传统爱情以肉身,性驱力,理性化, “适度”的幻想,情状感知为基准的… (伊娃,请务必小心这种恋尸癖)而且作者说并不... 还可以,从心理学的谱系学与其女性主义的联姻到弗洛伊德后疗愈话语的修炼昌盛(这里作者混淆了精神分析的伦理学和精神诊断,也是阿伦卡在生命政治性与无意识中瞄准光头开火的重要方向)但是作者在第三章讲社交媒体下情感资本与场域作为布迪厄的补充后论证,社交媒体下的爱情变得超理性化,冷马基雅维利化是以传统爱情以肉身,性驱力,理性化, “适度”的幻想,情状感知为基准的… (伊娃,请务必小心这种恋尸癖)而且作者说并不假设社会实践是否是压抑性的还是解放性的,P153伊娃由一部电影 “说明”了物理实体亲密关系吸引力才是值得的…再者,我觉得不过瘾的地方还有没有仔细给你讲讲社交媒体下作为各部分,无身体的器官/ 视觉机器的变迁/ 精神分裂的协助作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