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历史背景描写深厚悠远,战争过程交代清晰有条理
文笔凝练传神,人物刻画生动感人
【媒体推荐】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就阅读过史蒂文•朗西曼的多本作品,其中包括这本书,作为拜占廷历史与文化的初学者,当时便深有感悟。
最深的感悟是作品具有的浪漫情调,远非学院派著作可比,不仅读起来平实无华朗朗上口,毫无学究气,而且内容易懂贯通性强,凸显学养之厚重。他的作品在国际拜占廷学界浩繁的作品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如果不是独树一帜的话,那也称得上是特立独行。相信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能够联想到这位睿智的作者,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陈志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世界史学系主任)
史蒂文•朗西曼爵士又一次向我们展现了他过人的历史叙事功底,这段精彩的传奇在他雍容高雅的文笔下,显得跌宕起伏、令人唏嘘。——《历史》(History)
史蒂文•朗西曼爵士,一位以其权威著作改...
【编辑推荐】
历史背景描写深厚悠远,战争过程交代清晰有条理
文笔凝练传神,人物刻画生动感人
【媒体推荐】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就阅读过史蒂文•朗西曼的多本作品,其中包括这本书,作为拜占廷历史与文化的初学者,当时便深有感悟。
最深的感悟是作品具有的浪漫情调,远非学院派著作可比,不仅读起来平实无华朗朗上口,毫无学究气,而且内容易懂贯通性强,凸显学养之厚重。他的作品在国际拜占廷学界浩繁的作品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如果不是独树一帜的话,那也称得上是特立独行。相信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能够联想到这位睿智的作者,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陈志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世界史学系主任)
史蒂文•朗西曼爵士又一次向我们展现了他过人的历史叙事功底,这段精彩的传奇在他雍容高雅的文笔下,显得跌宕起伏、令人唏嘘。——《历史》(History)
史蒂文•朗西曼爵士,一位以其权威著作改变了我们对拜占庭、中世纪教会及十字军认知的历史学家。——《卫报》(The Guardian)
【内容简介】
1453年5月,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是世界历史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代表着拜占庭千年帝国的落幕,新兴伊斯兰强权的崛起,更为欧洲、近东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刻变化,甚至一度被作为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在长达7周的战役中,双方不论民族、信仰,均表现出惊人的英雄气节与坚韧,荡气回肠,令人动容。英国历史学家史蒂文•朗西曼1965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书,在大量西方同类专著中,结构清晰,考据严谨,文笔典雅,篇幅适中,已成为此领域备受推崇的权威著作之一。
1453 :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的创作者
· · · · · ·
-
斯蒂文·朗西曼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著者简介】
史蒂文·朗希曼,英国著名拜占庭史、中世纪史专家。他出生于贵族世家,精通多种语言(英语、拉丁语、希腊语、俄语、保加利亚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土耳其语、亚美尼亚语、 叙利亚语、希伯来语、格鲁吉亚语)。自剑桥三一学院毕业后,周游列国,于多所大学任教,尤其在拜占庭历史及十字军史方面颇有造诣。
【译者简介】
马千,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知名军事史著译者,译有《战争的试炼:十字军东征史》《拜占庭兵法》,著有《医院骑士团九百年》等。
目录 · · · · · ·
译 序 iii
前 言 vii
第一章 帝国迟暮 1
第二章 苏丹国的崛起 27
第三章 皇帝与苏丹 59
第四章 西援之代价 75
第五章 准备围攻 89
第六章 围城开始 103
第七章 金角湾失守 121
第八章 凋零的希望 135
第九章 拜占庭的末日 147
第十章 君士坦丁堡陷落 157
第十一章 战败者的命运 171
第十二章 欧洲与征服者 189
第十三章 幸存者 215
附录一 关于君士坦丁堡陷落的主要参考资料 229
附录二 征服之后的君士坦丁堡教堂 237
译者后记 史蒂文 · 朗西曼爵士 :通往东方的桥梁 243
注 释 252
参考文献 274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的确,1453年在整个历史长河中,不过沧海一粟而已。拜占庭已然入土。即便没有土耳其的致命一击,随着帝国领土萎缩,人口锐减,财政枯竭——末日早晚也会到来。认为君士坦丁堡陷落促使希腊学者涌向意大利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在这之前整整一代人的时间里,大批希腊学者便已经前往意大利定居。1453年,希腊世界最杰出的两位学者——贝萨里翁,早已移居意大利;另一位金纳迪乌斯则留在君士坦丁堡与苏丹展开某种合作。如果说意大利的海上贸易出现了某种衰退,这更多是因为新航路的发现,而不能归咎于土耳其人控制了海峡。诚然,热那亚在1453年之后迅速衰落,但这主要源于它在意大利本土地位不稳,而威尼斯则在此后漫长的时间中保有黎凡特地区兴盛的商路。即使此刻俄国自告奋勇地试图担任东正教派领袖,并将莫斯科称作“第三罗马”,这也并非石破天惊之举。多年以来,随着俄国军队逐步击垮了鞑靼异教徒,随着君士坦丁堡陷入衰颓并可耻地希望与西方教会达成妥协,俄罗斯人心中便已开始酝酿这样的想法。种子早已播下,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不过令它瓜熟蒂落罢了。假使默罕默德苏丹多几分优柔寡断而哈里而帕夏多几分口灿莲花,假使威尼斯的增援舰队及时抵达,假如危急关头朱斯提尼亚尼并未负伤或没有科克波塔门的疏忽——长远来看,局势也不会有多少改变。拜占庭也许能额外苟延残喘十年,土耳其对欧洲的入侵也许将放慢步伐,但西方国家并不能因此获利。换言之,不妨将君士坦丁堡的安全视为西方心理上的屏障——只要它还在基督徒手中,危险似乎就是不那么迫切的。随着土耳其事物缠身无暇他顾,西方的压力随后有所减轻,不过若干年后奥斯曼人便卷土重来了。 尽管如此,1453年5月29日依然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它意味着古老拜占庭文明的终结。在长达11个世纪的岁月里,屹立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这座城市中,知识精英得到尊重,无数经典得到传承与弘扬。没有拜占庭抄写员与注释者的努力,我们今天必然无法了解如此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6页 -
不过,西方天主教国家真的会援助已经分裂的东方教会吗?他们是否会把土耳其人的入侵当作对拜占庭的“天谴”而袖手旁观?带着这些疑问,约翰五世皇帝于1369年启程前往教廷进行外交活动,并向教皇表示归顺之意。然而他谨慎地未将其臣民卷入其中,虽然他内心也幻想拜占庭人与他一道走向教会和解之路,然而在当时这是没有基础,注定会失败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1453 :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1453 :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的人也喜欢 · · · · · ·
1453 :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7 条 )



一座老城的终点与起点

全书梳理、笔记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斯蒂文·朗西曼(Steven Runciman) 著 马千 译 第一章 帝国迟暮 一、古罗马帝国:曾是抗击异教徒的中流砥柱 拜占庭一度是基督教世界抵御穆斯林冲击的中流砥柱,令人敬畏。 11世纪中叶东方的土耳其人兴起,与此同时西方的诺曼人也开始尝试入侵,拜占... (展开)
> 更多书评 57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未知出版社 (2014)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4)8.7分 1888人读过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8)8.4分 139人读过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汗青堂」 (后浪)
- LESS新世相出版奖 (新世相)
- 「后浪2023书目」 (后浪)
- 2023年购书目录 (思郁)
- 闲着没事读读书(二) (鹿小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19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1453 :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杜兰达尔 2024-01-01 20:00:09 安徽
2023年的最后一本。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黑海、马尔马拉海、爱琴海;犹太教、天主教、东正教;拜占庭人、希腊人、威尼斯人、热那亚人,都是配角,在1453的年代,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才是更加文明和先进的一方。但历史大势不断演变,到了1760年一切封建国家都要收拾东西准备彻底离开舞台了。
0 有用 彩云间 2024-03-19 16:39:44 上海
默罕默德二世给足了体面,君士坦丁十一世留够了尊严。600年前的改弦更张,相比现在的文明世界似乎更有武者遗韵。
0 有用 Jy Li 2024-03-17 13:40:57 江苏
君士坦丁大帝统一罗马后,即迁都于东部拜占庭,教堂建筑的基本形式跟了他东渐。后来建筑法渐次进步,形式大加华丽,建筑史上称之为“拜占庭式”,为教堂建筑的一种特殊的风格。唏嘘,文化和政治的演变息息相关
1 有用 Andr00 2025-04-11 22:01:51 广东
本书既不是历史,也不是小说。作者带有强烈的个人信仰和偏向性,参考意义为负。作者有两章完全是表达个人认为“应该”是怎么样的规范性“建议”。对于一本写历史的书而言,是难以想象的,完全变成了意识形态的宣传。
3 有用 花与年华逝 2024-03-12 06:51:13 山西
古老帝国的体面谢幕,令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