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关于“人情”与“面子”,中国人似乎“一听就懂,所以细想的人大约不很多”(鲁迅语),然而它们是认识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基础。通过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可以得到一种本土分析框架,以此分析它们在社会、经济、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等各领域的重要影响,并寻求到一种与西方相关领域对话之可能。至于它们与“权力”如何关联,以往的社会学研究并未给出答案。本书从“关系”及其网络建构的特点出发,指出两者结合将形成“权力的再生产”,即指权力因关系会发生转移,导致一些原本没有权力者获得权力。
总之,本书以社会学本土化的视角,在理论与经验两个层面,对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运行方式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针对一些学理问题与西方社会科学形成观照,较为完整地勾勒了中国社会之文化脉络与中国人关系运作的全景图,也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此领域为构建中国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而做出的努力。
作者简介 · · · · · ·
翟学伟,男,1960年生于南京。自1986年考入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班起,开始研习社会学,1988年入职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其间获法学硕士学位和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于2015—2020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致力于社会学本土化研究,曾两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代表作有《人伦、耻感与关系向度——儒家的社会学研究》《中国人的社会信任:关系向度上的考察》《中国人行动的逻辑》《中国人的关系原理:时空秩序、生活欲念及其流变》等,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日文及阿拉伯文,并在新加坡等地有繁体字版。
目录 · · · · · ·
研究视角与方法篇
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研究的反省、批判及出路
儒家的社会建构
——中国社会研究的视角与方法论的探讨
心理学本土化之我见
——从本土概念向本土研究方法的转化
事实再现的文学路径
——建构社会与行为科学中的人文方法
关系模式研究篇
中国人际关系模式
中国人关系网络中的结构平衡模式
社会流动与关系信任
——也论关系强度与求职策略
脸面与人情研究篇
中国人脸面观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在中国官僚作风及其技术的背后
——偏正结构与脸面运作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
——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
社会运作理论篇
“土政策”的功能分析
——中国地方与组织领导的权力游戏
中国人在社会行为取向上的抉择
——中国人社会行为变量的考察
个人地位
——中国日常社会学理论的建立
社会系统、关系运作与权威结构
——在北京大学的讲演
索 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中国社会传统上的类似结构性关系往往发生在表达型结构之内部的不一致性上,即体现为表层结构(话语及其制度设置)和深层结构(实际行动规则)之间的不一致上性。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3页 -
“脸”在中国的基本含义是表示一个体根据(为迎合)其所处的社会圈所认同的做人标准,比如道德规范、礼仪廉耻、社会风尚、地方习俗,乃至帮会内部的规则等而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当自我形象一旦展现出来之后,自然会受到来自该个体所处社会圈的各种反应、议论和评估。面子就是该个体根据他人的正反评价而形成的自我感受和认定。个体的“面子”有无或大小,是根据他的“脸”的展示情况而定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要获得良好的社会赞誉,他首先要看他自己做得怎么样。 但实际上,脸面运作的这一理想模式在中国社会现实中很难发生(也可以说儒家的这一做人思想在中国得不到贯彻)。 试想,一个可以根据他人表现来发表正反评价和议论而无须看他本人感受的社会,首先就要假定这个社会是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直言不讳的社会。显然,如果一个社会可以容忍不同声音的存在,容许不同地位间的平等对话,或者只管说话而无所顾忌得罪人与否,那么这个社会就无所谓面子问题了。 即使有面子问题,也不过属于礼节方面的或印象整饰方面的问题。显然,同样来自儒家的影响,中国社会的假定不是这样。中国人的社会交往首先是建立在(至少是形式上的)和气、义气、人情、成人之美之类心理基础上的。这意味着人们在行事原则上总是担心得罪他人,伤害他人的面子。由此,面子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总是让人要力图奉承交往中的对方。顺应着这种心理惯性,有面子和没面子就不再来自于个体的自我形象施展得如何,而是来自于他人给不给该个体面子。 从上面形成的脸面运作框架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在构成上为了确保面子的维护,形成了一个与之相配合的表达性结构,我称之为偏正结构。 主从结构与父子结构的意思相近,其解释力比父子结构更加抽象,用于解释更多情况下的中国社会和政治特征,另一方面它也包含了父子结构的内涵,似乎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概念“孝”保持了高度的同质性。 主从结构所体现的主要是在顺服、遵从、依附、忠诚...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精装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人伦、耻感与关系向度 8.6
-
- 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 8.2
-
- 中产阶级与美国社会转型研究 8.0
-
- 学系与学科 8.4
-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8.4
-
- 终始 9.0
-
- 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 8.2
-
- 美洲印第安人的图画文字 9.1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精装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 条 )

权力的游戏:交往即人情,关系即面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整本书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阐释与解构西方社会学理论无法直接搬运到国内。社会学理论是在西方社会环境中推演而成,而“人情”、“面子”等概念是在这片土地上自然生长出的东西,尽管费孝通等学者提出“差序格局”等概念,却依旧未形成统一的体系,现有的学者多半是针对概念中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2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8.1分 866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8.7分 39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34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精装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撒呓挣 2025-02-11 21:18:53 北京
“在中国社会,地方官员掌握自己场域的权力分配和地位占有分布,也有自己的非制度的运行逻辑和规则,其他中心进入期间进入其间进行争夺,即意味着他们不顾各场域共同恪守的信仰——和谐与秩序(稳定),所以即使更高级介入某一场域也不能违背甚至破坏这一信仰......这也是十八位京官提出杨乃武一案再怎么路途遥远也要进京重审,和今天许多无法就地解决的问题需要越级上访、换个地方评理,而许多更高一级领导(在信访中)仍然... “在中国社会,地方官员掌握自己场域的权力分配和地位占有分布,也有自己的非制度的运行逻辑和规则,其他中心进入期间进入其间进行争夺,即意味着他们不顾各场域共同恪守的信仰——和谐与秩序(稳定),所以即使更高级介入某一场域也不能违背甚至破坏这一信仰......这也是十八位京官提出杨乃武一案再怎么路途遥远也要进京重审,和今天许多无法就地解决的问题需要越级上访、换个地方评理,而许多更高一级领导(在信访中)仍然坚持要将问题转回地方解决,进而导致问题还是不可能解决的缘由。” 翟学伟对于“偏正结构”的这段儿论述,解决了我一个颇有点儿卡夫卡色彩的疑惑。总之推荐一读,有门槛儿,但只要进入了节奏便绝对能有所收获。个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平衡”:当中国人的互动呈现为三个人以上的交往状态时,平衡性就成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则 (展开)
0 有用 秋杏 2024-11-19 13:03:25 上海
看似很多理论,实则不成体系,噱头成分更多。这个主题要学术化,或许真的有难度,目前还远比不上一个普通的故事
0 有用 ccnuli 2024-03-26 20:59:39 陕西
第一部分学术名词太多,难读,后边可读性比较强
0 有用 鱼皮 2024-04-15 10:51:35 广东
其实这本书更像作者在某一章中为自己定言的“提纲式”文集,更重框架构建。因此给人的观感也更散……
1 有用 En 2024-02-17 13:01:04 河南
用西方理论而不套用,并且能解释中国社会自身的逻辑(或者说核心是借用方法研究中国),看得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