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Elsa Panciroli
出版社: Prószyński Media
副标题: Nowa historia pochodzenia i ewolucji ssaków
出版年: 2023-4-18
页数: 416
ISBN: 9788382953084
出版社: Prószyński Media
副标题: Nowa historia pochodzenia i ewolucji ssaków
出版年: 2023-4-18
页数: 416
ISBN: 9788382953084
豆瓣评分
目前无人评价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艾尔莎·潘奇罗利,古生物学家,在布里斯托尔大学和爱丁堡大学进行学习和研究后,曾在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系任研究员,现于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生代的哺乳动物。她定期为《卫报》《古生物学在线》和《生物科学评论》等报纸、期刊撰稿,著有《人类之前的野兽:哺乳动物起源和进化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等科普作品。
【译者简介】
郎振坡,本科就读于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并获文学学士学位,硕士就读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专业,译著有《云端革命》《失控的波音》《野生动物家族》等书籍。
【审校人简介】
余婷钰,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古生物学专业。目前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鸟类演化。曾为《博物》杂志公众号撰写科普文章。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居维叶是一个“灾变说者”。灾变说者认为,地球会周期性地被洪水等灾难性事件彻底“抹干净”,即所有生命都会灭绝。在这种叙述中,第二纪(中生代)岩石记录了爬行动物的时代,随后一场灾难导致了爬行动物时代的结束和哺乳动物第三纪的开始,再后来是大洪水和人类的时代。根据这种世界观,没有哺乳动物能与巨大的爬行动物共存。随着每一次灾难性的“清理”,都会有一个新的动物群体重新接管地球一 但肯定不是通过进化。 众所周知,居维叶不相信进化论,在当时,进化论仍然以“演变”(transmutation)的形式存在。当代科学的重量级人物让-巴蒂斯特·拉马克(Jean-Baptiste Lamarck)认为,演变是由生命形式复杂性的不断增加所驱动的,演变最终导致完美。[1)但是诸如居维叶这样的博物学家则认为,动物和植物已经完全适应了它们的生活方式,不需要改进:形式和功能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如 果生物与其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那么生物似乎不可能改变,否则它们将无法生存。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完全现代的鸭嘴兽 023 -
正当莱尔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他的朋友威廉·布罗德里普 (William Broderip)在斯通菲尔德发现了另一个哺乳动物颌骨与第一个不同的物种,并将其细节公开发表。一个国际地质学家团队对斯通菲尔德采石场的地层进行了二次研究,并一致认为它确实处于第二纪(中生代)。哺乳动物的下颌毕竟是侏罗纪的,而且在鲕粒灰岩中的负鼠化石不是一种,而是两种。这对莱尔来说是个极大的安慰。“关于逐渐完善的理论…就说这么多!”1827年,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即使早在鲕粒灰岩所代表的时代,什么动物都有了,但就是没有人类。”6换言之,演变的可怕含义不可能是正确的,因为在爬行动物的时代,已经有了有袋类哺乳动物而且这些动物一直没有变过。 在18世纪,灭绝的想法似乎是不可思议和令人不安的。为什么上帝创造了生命,却又要将其扼杀?许多西方思想家认为,我们在古代岩石中发现了一些动物的化石,而这些动物本身一定还生活在地球的其他地方一只是我们还没找到它们。拉马克也不相信动物会完全消失,这就是为什么他认为这些动物一定是迅速变成了其他生命形式。偶然发现的“活化石”似乎证明了这个观点:它们仍然存活于世,只是有些处于隐秘的角落里。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完全现代的鸭嘴兽 023
> 全部原文摘录
Na ścieżkach nauki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 条 )

你知道现在的古生物学家怎么工作吗?
看到鼓楼新悦这本《人类之前的野兽》, 我就想到了这本《人类灭绝之后》哈哈哈,都是人类根据科学推导的没有人类的时代,一本正经的科学推测。 这本作者也是英国的古生物学家,艾尔莎潘奇罗利,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生代的哺乳动物 。 《人类之前的...
(展开)


哺乳动物进化始于恐龙的灭绝吗?
在我们通常的认知中,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大量毁灭,于是开始了哺乳动物进化的历史进程。真的是这样吗?英国古生物学家艾尔莎·潘奇罗利的这本《人类之前的野兽》告诉我们一切没那么简单,本书推翻了之前的一些看法,对哺乳动物的起源和进化进行了一次详细的祛魅。 得益于...
(展开)

译后记之前因后果皆是缘
(一)翻译之书何处来 2022年4月17号,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最近手头没有合适的书翻译了,如果哪位朋友有相关的翻译资源,可以与我联系。合译的也可以。(玫瑰)” 当晚十一点多,微信名为“琥珀酱”的助教学姐在朋友圈下面给我留言夸赞,而我却一直不知道学姐的名字,所以第二...
(展开)

为哺乳动物及所有的生命唱支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喜欢看BBC的纪录片。一次看《哺乳类全传》,随着爱登堡娓娓道来,一个又一个关于哺乳动物的故事扑面而来。从寒冷的极地到炎热的沙漠,从深邃的海洋到茂密的森林,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哺乳动物们的身影,看着让人感动。 譬如在非洲的草原上,有着无数的哺乳动物,狮子、猎豹、... (展开)
看完这本书,我想去学考古…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为300个月的大宝宝,我基本每个季度都要去一趟自然博物馆打卡,里面的故事百听不厌,恐龙的大骨架百看不厌。提到作古的古生物,我脑海中闪现的就是那个大骨架,而这本书告诉我们的远不止这些。 这本书中,我们能看到不如动画进化之旅中并不熟悉的场面,在这些惊人的化石面前... (展开)
演化之路就像非线性的“编舞”——人类的祖先曾与谁共舞?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史前时代的人类,不是可怜又猥琐的小老鼠一般在巨大的恐龙们脚下求生存的哺乳动物吗?哺乳动物不是爬行类演化来的?有袋类和单孔目并不比其他哺乳动物低等?吃苦耐劳、带着铲子勇敢走在荒野上的科学研究者,成了古生物学中普遍存在的刻板印象?现实中的团队与好莱坞展示的情形... (展开)
穿越时空,与野兽来一场邂逅之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化石是人类了解其他生物的重要载体。在北京古动物馆参观时,曾见到过禄丰龙、诸城鸭嘴龙、辽西孔子鸟的化石。 在人类未出现之前,世界是什么样子?除了恐龙,又有哪些野兽?它们的生存方式是什么样的?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古生物学家艾尔莎·潘奇罗利《人类之前的野兽:哺乳... (展开)
一部颠覆传统的哺乳动物进化史
《人类之前的野兽》 作者:艾尔莎:潘奇罗利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人类之前的野兽》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科普读物,作者艾尔莎:潘奇罗利以生动的笔触,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探索哺乳动物进化的奥秘。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揭示了哺乳动物在恐龙兴起之前就已经活跃在地球上的事...
(展开)

用现代科技,为动物的祖先重新谱写历史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不禁在想,人类对动物真的了解么?当我们冲着企鹅的大长脖子,或者猫头鹰的大长腿瞠目结舌的时候。是不是觉得汗流浃背了?光靠骨骼推断那些远古动物的长相,是不是有点太随意了? 只可惜这个问题永远无从考证。不过骨头给我们提供的信息不至于还原远古动物的外...
(展开)
> 更多书评 2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3)8.3分 64人读过
-
Bloomsbury Sigma (2021)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Na ścieżkach nauki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