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 · · · · ·
本書為闡釋性的作品,深入探討卡理斯瑪支配,傳討型支配與法制型支配,在人類歷史上所曾出現過的各種具體的基本的變化;最後,透過對教權制的分析,韋伯跨入宗教與政治交會的領域,研究這兩種支配的交互影響,並進一步探討其與近代民主政治的關係,支配社會學的研究,曾被評斷為韋伯整個詮釋社會學體系中〝功力最純熟與最精緻的部分〞;透過這兩本書,我們即可一窺其究竟。
支配社會學I的创作者
· · · · · ·
-
马克斯·韦伯 作者
目录 · · · · · ·
目錄
總序 …余英時
編序 …康樂
第一章支配的結構及其功能型態
一、權力與支配,過渡型態
二、支配與行政,民主制行政的本質與界限
三、基於〝組織〞的支配,支配的妥當性基礎
第二章官僚制支配的本質、前提條件及其開展
一、近代官僚制的特殊功能模式
二、官僚的地位
三、官僚化的前提條件與附隨現象
1.貨幣經濟與財政等前提條件
2.行政事務之量的擴
3.行政事務之質的變化
4.官僚制組織的技術優越性
5.行政手段的集中
6.社會差異的齊平化
四、官僚制機構的永續性
五、官僚化的經濟與社會的影響
六、官僚制的權力
七、理性的官僚制支配結構的發展階段
八、教養與教育的〝理性化〞
第三章家父長制支配與家產制支配
一、家父長制支配的本質及其形成
二、望族支配與純粹家父長制
三、家產制支配
四、家產制國家的支配結構
五、家產制支配者的權力地位:家產制與非家產制軍隊;家產制支配者的政治支配──基於傳統且正當的支配者權力
六、家產制需求的供應:賦役制與連帶責任,強制團體
七、家產制官職,家產制官吏與官僚制官吏的差異
八、家產制官吏的生計:實物俸祿與規費俸祿
九、家產制行政的分權化與定型化,官職之占有與獨占的結果;特權制國家
十、家產制支配之鞏固統一的手段
十一、家產制行政功能之實例
1.古埃及
2.中國
十二、家產制支配的分權化,總督與分國
十三、家產制的支配者與地方莊園制
十四、以出身鄉紳的治安長官為基礎的、英國的望族行政,〝紳士〞類型的養成
十五、沙皇的家產制
十六、家產制與身分榮譽
第四章 封建制、身分制國家與家產制
一、采邑的本質與封建關係的類型
二、采邑與俸祿
三、采邑制的軍事起源與正當性基礎
四、封建的權力分配及其定型化
五、從采邑團體至官僚制的過渡型態,〝身分制國家〞,家產官僚制
六、與經濟的關係,商業對家產制發展的意義
七、家產制與封建制對經濟穩定化的影響
八、家產制的經濟獨占,〝重商主義〞
九、封建支配下財富的形成與分配
十、家產制獨占政策的經濟影響
十一、支配的結構,〝心態〞與生活態度
註釋
· · · · · · (收起)
總序 …余英時
編序 …康樂
第一章支配的結構及其功能型態
一、權力與支配,過渡型態
二、支配與行政,民主制行政的本質與界限
三、基於〝組織〞的支配,支配的妥當性基礎
第二章官僚制支配的本質、前提條件及其開展
一、近代官僚制的特殊功能模式
二、官僚的地位
三、官僚化的前提條件與附隨現象
1.貨幣經濟與財政等前提條件
2.行政事務之量的擴
3.行政事務之質的變化
4.官僚制組織的技術優越性
5.行政手段的集中
6.社會差異的齊平化
四、官僚制機構的永續性
五、官僚化的經濟與社會的影響
六、官僚制的權力
七、理性的官僚制支配結構的發展階段
八、教養與教育的〝理性化〞
第三章家父長制支配與家產制支配
一、家父長制支配的本質及其形成
二、望族支配與純粹家父長制
三、家產制支配
四、家產制國家的支配結構
五、家產制支配者的權力地位:家產制與非家產制軍隊;家產制支配者的政治支配──基於傳統且正當的支配者權力
六、家產制需求的供應:賦役制與連帶責任,強制團體
七、家產制官職,家產制官吏與官僚制官吏的差異
八、家產制官吏的生計:實物俸祿與規費俸祿
九、家產制行政的分權化與定型化,官職之占有與獨占的結果;特權制國家
十、家產制支配之鞏固統一的手段
十一、家產制行政功能之實例
1.古埃及
2.中國
十二、家產制支配的分權化,總督與分國
十三、家產制的支配者與地方莊園制
十四、以出身鄉紳的治安長官為基礎的、英國的望族行政,〝紳士〞類型的養成
十五、沙皇的家產制
十六、家產制與身分榮譽
第四章 封建制、身分制國家與家產制
一、采邑的本質與封建關係的類型
二、采邑與俸祿
三、采邑制的軍事起源與正當性基礎
四、封建的權力分配及其定型化
五、從采邑團體至官僚制的過渡型態,〝身分制國家〞,家產官僚制
六、與經濟的關係,商業對家產制發展的意義
七、家產制與封建制對經濟穩定化的影響
八、家產制的經濟獨占,〝重商主義〞
九、封建支配下財富的形成與分配
十、家產制獨占政策的經濟影響
十一、支配的結構,〝心態〞與生活態度
註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更精确地说,“支配”即意味着此一情况:“支配者”(单数或多数)所明示的意志(“命令”)乃是要用来影响他人(单数或多数的“被支配者”)的行动,而且实际上对被支配者的行动的确也产生了具有重要社会性意义的影响一一被支配者就像把命令的内容(仅只为了命令本身之故)当作自己行动的准则。从另外一端看来,此一情况即可称为“服从”。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一、权力与支配,过渡形态 -
直接民主制的行政,其存在是不稳定的。随着经济分化的出现,行政职务即可能落入有产者的手中。其原因并不在于他们有过人的资质或专门知识,而只是因为他们有“余暇”兼职性地来处理行政事务,报酬很低或根本是无偿的。对那些被迫要工作以维持生计的人而言,这种兼职就意味着时间一一换言之,收入一的牺牲,劳动的强度愈是增加,这种牺牲即愈无法忍受。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二、支配与行政,民主制行政的本质与界限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新橋譯叢(共41册),
这套丛书还有
《歐洲經濟史:工業社會的興起Ⅱ》《歐洲經濟史:工業社會的興起Ⅰ》《古猶太教II》《宗教社會學》《南海舡人(Ⅰ)》
等
。
喜欢读"支配社會學I"的人也喜欢 · · · · · ·
支配社會學I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权力与支配,韦伯如何破解官僚制的牢笼?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的最后一页写道:对“权力与支配”的社会学研究曾被认为是韦伯整个诠释社会学体系中“功力最纯熟与最精致的部分”。韦伯深入讨论了卡理斯玛支配、传统型支配与法制性支配在人类历史上所曾出现过的各种变化,并在最后对教权制的讨论中跨进了宗教与政治的交汇领域,探讨卡理... (展开)
【转】田耕:“政治作为天职”的两分——韦伯支配学说与国家概念的两个关联
摘要:韦伯的支配学说与他的国家定义有两个特别的关联。一方面,国家概念中的“垄断”有赖于政治经营的“剥离”程度;另一方面,被垄断的强力不会自动构成一种新的“正当性支配”。以此为入手点,本文仔细检讨《社会学基本概念》,指出行政集团集政治经营和代表这两个能力于一...
(展开)


【转】李荣山:权力与伦理——韦伯支配社会学中的国家理由问题
来源:《社会》2020年第3期 李荣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摘要:韦伯在权力与伦理之间的纠结,鲜明地体现了马基雅维里主义“国家理由”学说的双重性。和马基雅维里一样,韦伯看到,随着近代国家的兴起,政治成为一个独立的价值领域,与其他价值领域相冲突,但又不能彻底脱离其他价...
(展开)

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二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韦伯进入“支配”的议题之初,首先以“共同体行动”作为讨论“支配”的起点,后者被认为是共同体行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所以,理解共同体行动是理解“支配”的重要前提。根据日注所指出的,共同体行动经历的是由“习俗”(Sitte),基于“谅解”(Einverstandnis)形成“共同... (展开)
“反传统”的传统型家产制支配——读《支配社会学》第3章“家父长支配与家产制支配”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 两条线索:正当性信念与支配的经营 韦伯“政治作为一种志业”的演讲以对国家、政治和三种正当性类型的定义开篇。尽管他直言“在此,让我们特别感到兴趣的”是卡理斯玛型支配(韦伯,2004a:200),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离开正当性支配的话题而转入支配经营所需的人和物... (展开)
韦伯:《支配社会学》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章 支配的结构及其功能形态 【支配的定义】韦伯把支配看作共同体行动最重要的环节之一【1】权力的特殊个案【2】区分基于利害状况(基于独占地位)的支配和基于权威(命令权力和服从义务)的支配,前者最纯粹的类型是市场的独占性支配,后者为家父长权力、官职权力或君侯权... (展开)>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9.6分 419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9.2分 285人读过
-
上海三联书店 (2021)9.3分 191人读过
-
遠流出版 (1993)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橋譯叢@遠流 (议场猴话研究)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支配社會學I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