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俄罗斯]
列夫·托尔斯泰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
页数: 1500
定价: 60.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ISBN: 9787535440440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
页数: 1500
定价: 60.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ISBN: 9787535440440
内容简介 · · · · · ·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战争与和平(套装上下册)》以战争与和平两大事件为圆心,向四周辐射了鲍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库拉金四个贵族家庭及其众多的人物关系,构成史诗性的重心向四周扩散的圆形结构。小说以事件串联人物,推动多条情节线索交叉发展。以俄法战争为背景,着重通过对安德烈•鲍尔康斯基、皮埃尔•别祖霍夫和娜塔莎•罗斯托娃这三个中心人物的描写,回答贵族的命运与前途的问题。小说从表现俄罗斯民族同拿破仑侵略者、俄国社会制度同人民意愿间的矛盾着手,肯定了俄国人民在战争中的伟大历史作用。他努力写入民的历史,把卫国战争写成是正义之战,高度赞扬了人民群众高涨的爱国热情和乐观主义精神。
海报:
战争与和平-上下册-全译本的创作者
· · · · · ·
-
列夫·托尔斯泰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他的作品包括文学、宗教、哲学、美学、政论等著作,反映了俄国社会的一个时代,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复活》等。
刘辽逸(1915—2001),原名刘长菘,安徽濉溪人,曾用名长松。1939年于西北联合大学俄文商业系毕业。1943年在桂林开始从事俄苏文学译介工作。译著有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杜布罗夫斯基》《哈吉穆拉特》、高尔基的《童年》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当我们完全不了解一种行为(不论这是一种罪行还是一种善行,或是一种无所谓善恶的行为)的原因时,我们认为这种行为的自由成分最大。如果我们看到的是罪行,我们就急于想惩罚它。如果我们看到的是善行,我们就赞赏它。如果我们看到的是无所谓善恶的行为,我们就认为它最独特、最自由。但如果我们知道无数原因中的一个,我们就会看到一定程度的必然,我们就不会那么坚持惩罚罪行,不会那么赞赏善行,对貌似独特的行为也并不觉得那么自由。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28页 -
苹果熟了就落下来,但它为什么落下来?是因为地心吸力,是因为果柄于枯,还是因为苹果被太阳晒熟,果实变重了,因为风吹动它,还是因为站在树下的孩子想吃它? 这都不是原因。这一切只是由于发生重大的有机的自发事件所需条件的偶合。植物学家发现苹果落下是纤维质腐烂等原因造成的。站在树下的孩子说,苹果落下是因为他想吃并为此做了祷告。他们的说法同样都是又对又不对。有人说,拿破仓到莫斯科是因为他想去那里,他的灭亡是因为亚历山大要他灭亡;另外有人说,一座被挖空的大山塌陷是因为最后一个工人挖了最后一镐土。这两种说法同样都是又对又不对。历史事件中的所谓大人物,其实只是给事件命名的标签罢了。他们同事件本身的关系极小,就像标签样。 他们的每一行动,他们自以为是由他们的意志决定的,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而是同历史的全部进程相关联,由永恒的力量注定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部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共130册),
这套丛书还有
《死魂灵》《巴黎圣母院》《魔山/全译本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套中人》《基督山伯爵(上下)》
等
。
喜欢读"战争与和平-上下册-全译本"的人也喜欢 · · · · · ·
战争与和平-上下册-全译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38 条 )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8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9.4分 24783人读过
-
Wordsworth Editions Ltd (2001)9.2分 145人读过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9.4分 9467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8.7分 923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长江文艺出版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半支竹简)
- 领导力 (妍爱恩)
-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TCL)
- 我的国 (一切才刚刚开始)
- 我的书籍 (台风来了)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战争与和平-上下册-全译本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Emma 2020-12-24 00:20:19
后悔这么多年来才首次阅读托翁的著作。我真的好喜欢这种生动形象,事无巨细的全景生活描述!对于俄国的上流社会生活,一边刻画那皮毛表面的堂皇,一边娴熟地揪出内里的虱子。私以为第一部更精彩,第二部夹带关于历史发展和个人自由意志讨论的私货更多。难以想象托翁在年轻时就写出这样厚重的作品。感觉他更像书中的安德烈,沉稳多思。
0 有用 啊噗啊呸 2022-08-04 11:21:44
今年看了俄罗斯拍的电影,和小说一样宏伟。演员都完美符合我的想象(除了海伦,什么大妈)。还给这场战争写了歌词,哈哈哈哈哈哈
0 有用 任天真 2020-06-25 12:50:27
七月读计划。 实际读完时间:上册8月16日下册9月5日 于我而言,安德烈公爵死了,这书也就结束了。
0 有用 电话听听 2016-09-06 16:23:05
看了很久,书里的人物众多,剧情宏大,对于俄国贵族的生活有很详尽细致的描写,战争场景的描写更是气势磅礴。不过也因此,这本书我看的比较吃力,人物和人物的区分有时会发生混乱……文中大量对于战争对于历史分析的桥段对于我而言还是显得有些乏味了
0 有用 川璧凜 2013-12-08 10:08:59
附录二没有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