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原作名: Война и миръ
译者: 刘辽逸
出版年: 2003-1
页数: 1336
定价: 4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名著名译插图本
ISBN: 9787020039685
内容简介 · · · · · ·
1805年,俄法战争一触即发,但俄国上层社会却依旧歌舞升平。
女主人公娜塔莎是一个贵族小姐,年轻貌美,天真活泼,能歌善舞。哥哥尼古拉是一名英俊的骠骑兵军官。而娜塔莎一家的朋友皮埃尔也是贵族,他刚从法国留学归来,对未来尚无打算,常出入于社交场所和在赌桌上消磨时光。不久被一位公爵看中,并被安排与公爵女儿海伦结婚。但这不是一桩成功的婚姻。
皮埃尔的挚友安德烈公爵是库图佐夫属下的一名军官,一次因公来到娜塔莎家,他对娜塔莎一见钟情。对俩人的婚事娜塔莎的父母均赞同,但安德烈的父亲坚决反对,他坚持要等一年之后才能考虑。
在等待的这一年中,娜塔莎与海伦的哥哥阿纳托利相识,她经受不住阿纳托利的勾引,打算与之私奔,并致函安德烈要求解除婚约。虽然私奔企图未能得逞,但对安德烈却是一个沉重打击。
俄法战争中,双方伤亡都很惨重。安德烈在著名的波罗金诺战役中身负重...
1805年,俄法战争一触即发,但俄国上层社会却依旧歌舞升平。
女主人公娜塔莎是一个贵族小姐,年轻貌美,天真活泼,能歌善舞。哥哥尼古拉是一名英俊的骠骑兵军官。而娜塔莎一家的朋友皮埃尔也是贵族,他刚从法国留学归来,对未来尚无打算,常出入于社交场所和在赌桌上消磨时光。不久被一位公爵看中,并被安排与公爵女儿海伦结婚。但这不是一桩成功的婚姻。
皮埃尔的挚友安德烈公爵是库图佐夫属下的一名军官,一次因公来到娜塔莎家,他对娜塔莎一见钟情。对俩人的婚事娜塔莎的父母均赞同,但安德烈的父亲坚决反对,他坚持要等一年之后才能考虑。
在等待的这一年中,娜塔莎与海伦的哥哥阿纳托利相识,她经受不住阿纳托利的勾引,打算与之私奔,并致函安德烈要求解除婚约。虽然私奔企图未能得逞,但对安德烈却是一个沉重打击。
俄法战争中,双方伤亡都很惨重。安德烈在著名的波罗金诺战役中身负重伤,不久便去世。皮埃尔的妻子海伦也病故于彼得堡。
1812年冬,拿破仑从莫斯科撤军。此时的莫斯科已是满目疮痍,但对娜塔莎和皮埃尔来说却是新生活的开始。
作者简介 · · · · · ·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丛书信息
喜欢读"战争与和平(上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战争与和平(上下)"的人也喜欢 · · · · · ·
战争与和平(上下)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战争与和平(上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6 条 )




高植•高地•高地植——倏忽消逝的托尔斯泰翻译专家
> 更多书评276篇
-
蓝绯月 (阿根廷蚂蚁)
先前使他苦恼的、他经常寻找的那件事情——人生的目的,现在对于他不存在了。这个未知的人生目的,在他并不是现在偶然不存在了,也不是此时此刻才不存在,但是他觉得,它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正是这目的的不存在,给了他完全的、可喜的自由的感觉,他的幸福此时就在于这个自由的感觉。 他不能有目的,因为他现在有了信仰,——不是信仰某种规章制度、或者某种言论、或者某种思想,而是信仰活生生的、经常可以感觉到的上帝。以...2017-08-27 22:57 1人喜欢
先前使他苦恼的、他经常寻找的那件事情——人生的目的,现在对于他不存在了。这个未知的人生目的,在他并不是现在偶然不存在了,也不是此时此刻才不存在,但是他觉得,它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正是这目的的不存在,给了他完全的、可喜的自由的感觉,他的幸福此时就在于这个自由的感觉。
他不能有目的,因为他现在有了信仰,——不是信仰某种规章制度、或者某种言论、或者某种思想,而是信仰活生生的、经常可以感觉到的上帝。以前他是抱着他给自己提出的一些目的去寻求它。这种有目的的寻求不过是寻求上帝罢了;可是,他在被俘期间突然认识到,不是靠语言、推理,而是靠直感认识到保姆早就给他说的那个道理:上帝就在眼前,就在这儿,它无所不在。他在被俘期间认识到,卡拉塔耶夫心目中的上帝比共济会员们所承认的造物主更伟大,更无限,更高深。一个人极目远望,结果却在自己的脚下找到所要寻求的东西,他觉得他就是这样的人。他一生都在迈过周围人们的头顶望过去,其实用不着睁大眼睛往远处看,只看自己跟前就行了。
他过去完全看不见那个伟大的、不可思议的、无限的东西。他只觉得,它一定在某个地方,于是寻找它。在近处一切可以理解的东西上面,他只看见有限的、渺小的、世俗的、没有意义的东西。他曾经装备一副想象的望远镜,向远方瞭望,他觉得隐藏在远方云雾中的渺小而世俗的东西之所以显得伟大和无限,只不过是看不清楚罢了。他心目中的欧洲生活、政治、共济会、哲学、慈善事业,就是这样的。但是,就是在他认为自己软弱的那一阵子,他的神智也曾深入那个远方,他在那儿看见的仍然是渺小、世俗、没有意义的东西。而现在他已经学会在一切东西中看见伟大、永恒和无限了,因此,为了看见它,为了享受对它的观察,他自然就抛弃那副他一直用来从人们头顶上看东西的望远镜,而欢欢喜喜地观察他周围那永远变化着的、永远伟大的、不可思议的、无限的人生。他越是近看,就越觉得心平气和,觉得幸福。先前曾毁掉他的全部精神支柱的那个可怕的问题:“为什么?”现在对于他已经不存在了。现在对“为什么?”这个问题,他心中经常准备一个简单的答案:“为什么?”“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
回应 2017-08-27 22:57
-
这是一本我买了超过十年,看了不超过一页的书。 开篇整整六行,一个自然段,都是一个呱噪女人的字说自话,其中提到了两个地名,热那亚和卢加,还有一个家族波拿巴,这些都是我完全不知道的。 接下来就是超长的人名,我想我一辈子也记不住这些角色的名字。 一向不喜欢名著,总觉得名著,太难懂,太深奥,如果是读小说的话,娱乐性对于我来说的意义,远远高于教育性。 今天,我第不知道几百次拿出这本书来,又是从第一页开始翻起...
2017-09-30 17:19
-
1 都说一部小说的第一句话很重要,看看这部小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借由这位皇后的女官 好阿公爵,热那亚和卢家成为波拿巴的领地了” 开篇第一句话,由皇后的女官口中说出了战争的消息。安娜·帕夫洛夫娜·舍列尔,带着质问的语气,直接说出自己对战争的态度,而她的身份,是玛利亚·费奥多罗夫娜皇后的亲信。 “不过我要预先告诉您,如果您还对我说我们没有战争,如果您还袒护这个敌基督(是的,我认为他是敌基督)的一切卑劣行...
2017-10-01 11:18
1
都说一部小说的第一句话很重要,看看这部小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借由这位皇后的女官
好阿公爵,热那亚和卢家成为波拿巴的领地了”
开篇第一句话,由皇后的女官口中说出了战争的消息。安娜·帕夫洛夫娜·舍列尔,带着质问的语气,直接说出自己对战争的态度,而她的身份,是玛利亚·费奥多罗夫娜皇后的亲信。
“不过我要预先告诉您,如果您还对我说我们没有战争,如果您还袒护这个敌基督(是的,我认为他是敌基督)的一切卑劣行为,和他造成的一切惨祸,那么我就不再理您了,您就不再是我的朋友,不再是,像您所说的,我的忠实奴仆了”
安娜·帕夫洛夫娜·舍列尔,用撒娇的语气,赤裸裸的威胁瓦西里公爵,可以看出她的地位有多高,多少人巴结追捧她。这不是一个沉稳的人,或许还有一点儿轻浮,当然,也许这种轻浮,是她现下身份必要的伪装。
“哦,您好您好,我看得出我把你吓坏了,坐下来谈谈吧。”
真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女人啊!
她是真看出了,还是从心里这样希望的?下马威?
真的很有意思,这样厚重的一本书,第一个出现的人物,竟被塑造成这样一个自负张扬,或许还带着一点表演性人格的宫中女官
我试图通过首尾呼应来,理解第一段的用意,然而当翻开下册的最后一页,看到的,最后一句话却是这样的:
在现在的情况下,同样要否定被意识到的自由,并且承认我们感觉不出的依赖。
看来,还是要循序渐进的从头读下去好了。
安娜·帕夫洛夫娜·舍列尔,得意洋洋的说了一大篇开场词之后,终于心满意足的想起,该请他的第一个客人坐下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安娜·帕夫洛夫娜·舍列尔,举办的这个晚会吧:以自己生病为由,当天下午发出请帖。
我个人是非常讨厌这样的临时邀约,通常我会有一个周计划,虽然自己也未必会准时执行,但是被这种当天的临时邀约打扰我的计划,总是令我很反感。另外,如果是在不熟的朋友之间,这样的行为也让我觉得很不礼貌。
我们再来看看请帖的内容:
伯爵(或公爵)如果您心中尚无有更好的消遣,如果与我这个可怜的病人共度一个晚间尚不至使您太害怕…
多讨人厌的用语,不像诚意邀请,倒让人不去不行。明明探病应该是善意的主动为之,现在好意被抹杀,变成了道德绑架,如果是我一定不会参加了。
呵呵,如此正好说明我的情商有多低了!
回应 2017-10-01 11:18
-
null (未抱緊,便放低。)
他在驿站的房子里走来走去,回想自己不道德的过去,满怀新生的喜悦想象那他认为唾手可得的极乐的,白璧无瑕的,有德行的未来。他觉得,他之所以没有道德,只不过是偶尔忘却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多么好罢。先前在他心中的疑虑,一扫而光了。他坚决相信,人们在通往道德的途中,以互助为目的的而团结一致是可能的,他心目中共济会就是这样的。2019-01-27 15:05
-
null (未抱緊,便放低。)
你恨,那么你就改变它,净化自己,随着净化,你就会逐渐获得智慧了。看一看您的生活吧,先生。您是怎样过活?是在狂饮和荒淫中度过的,从社会得到一切而什么也没有给予社会。您关心过您的几万奴隶,在物质和精神上帮助过他们吗?没有。您靠他们的劳动过着放荡的生活。这就是您所干的事情。您有没有找一个可以给邻人带来好处的差事?没有。您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后来您结了婚,先生,负起管好年轻夫人的责任,可是您做了什么呢...2019-01-27 14:44
你恨,那么你就改变它,净化自己,随着净化,你就会逐渐获得智慧了。看一看您的生活吧,先生。您是怎样过活?是在狂饮和荒淫中度过的,从社会得到一切而什么也没有给予社会。您关心过您的几万奴隶,在物质和精神上帮助过他们吗?没有。您靠他们的劳动过着放荡的生活。这就是您所干的事情。您有没有找一个可以给邻人带来好处的差事?没有。您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后来您结了婚,先生,负起管好年轻夫人的责任,可是您做了什么呢?您没有帮助她走向一条通往真理的道路,先生,而是把她推入流言蜚语和不幸的深渊。一个人侮辱了您,您就用枪打他,而您说您不信上帝,恨自己的生活,这倒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先生!
回应 2019-01-27 14:44
论坛 · · · · · ·
艾伦和阿纳托里乱伦了吗? | 来自刘黎娟 | 2017-08-24 | |
索妮娅怎么办?? | 来自小团月 | 2 回应 | 2017-03-09 |
看过的帮忙说一下,要看这本书之前,需要了解哪些... | 来自她乡 | 2 回应 | 2013-01-05 |
在这没法看,只能买书??????? | 来自子轩 | 8 回应 | 2012-11-03 |
看着累 | 来自万元户 | 3 回应 | 2012-02-01 |
> 浏览更多话题
其他版本在豆瓣书店有售 · · · · · ·
其他版本的电子版有售 · · · · · ·
- 豆瓣阅读 9.99 元
- 豆瓣阅读 9.99 元
- 豆瓣阅读 9.99 元
- 豆瓣阅读 9.99 元
- 豆瓣阅读 6.00 元
- 豆瓣阅读 6.00 元
- 豆瓣阅读 6.99 元
- 豆瓣阅读 6.99 元
- 豆瓣阅读 24.99 元
- 豆瓣阅读 6.99 元
在哪儿买这本书 · · · · ·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4 )
- 上海文艺出版社版 2007-8-1 / 3457人读过 / 有售
- Wordsworth Editions Ltd版 2001-10-5 / 123人读过 / 有售
- 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1997-12 / 8371人读过
- 上海文艺出版社版 2008-5-1 / 940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9.0~9.7(1000+人参与评价) (第五顾尘ᕦ)
- 英国卫报评选的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百本书 (jelly)
- 1000+条豆瓣评价9.0以上的书 (Sheryl)
- 名著名译插图本-人民文学 (HE ™)
- 名著名译插图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冬瓜)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战争与和平(上下)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杨重 2011-07-15
严肃推荐
3 有用 [已注销] 2009-04-14
有生之年要细细重读。比《安娜》好。
2 有用 成 2014-05-05
上下两册分隔十年读完的书,一晃十年,不胜唏嘘。
1 有用 井斯塔·囧安娜 2015-02-14
其实这不是一部小说,而是一本历史哲学著作。
13 有用 Irgendwie 2011-04-02
我可算读完了!乌拉!
0 有用 真·刀郎 2019-02-22
我想书中的尼古拉一定是作者本人
0 有用 小马过河 2019-02-21
读了一半才知道自己读的是删减版,也没有勇气去重新读原版,因为删减版的人物关系就很令人迷茫了。比《百年孤独》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这本读物也变成了鸡肋,最后还是读完了,好在核心人物,故事主线都在,但故事中男女主角移情别恋的速度也忒快了点… 整体围绕战争引发对和平,人生哲理的思考。我们知道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只知道当下的感受如何。
0 有用 Jalioust 2019-02-11
因为是大作家的手笔,不敢给太低的分数,我承认自己很无耻,但是我真觉得,它只值三颗星。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作家本身的文笔,这些文字数量庞大但并没有吸引我,按我自己的写作标准来看有很多冗余,不过没有冗余也就不成其为托尔斯泰。老派小说的时代已经过去。
0 有用 stulit 2019-02-08
应该再读一遍了
0 有用 云梦泽 2019-02-07
最喜欢的托翁的小说,当时可喜欢玛利亚公爵小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