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ohn Stuart Mill
出版社: Quiet Vision Pub
出版年: 2005-09-30
定价: USD 6.95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1576469606
出版社: Quiet Vision Pub
出版年: 2005-09-30
定价: USD 6.95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1576469606
豆瓣评分
目前无人评价
作者简介 · · · · · ·
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理论家,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因其对个人自由的热情辩护并以清晰的逻辑对自由主义原理作出了杰出阐释,而被尊称为“自由主义之圣”。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人们最初认为并且庸俗地认为,多数者暴政之所以像其他暴政一样可怕,主要是因为它是通过公共权力的措施来施行的。但是深思之士已经察觉到,当社会本身就是暴君时,即当社会集体地凌驾于组成它的个别个体之上时,暴政的实施就并不限于借助政治机构之手而行的各种措施。社会能够并且确实在执行自己的命令,而如果它执行了错误而非正确的命令,或者对它根本不应干涉的事发号施令,那么它便是实行了一种比其他各种政治压迫更为可怕的社会暴政,它虽然不常以严厉的惩罚为支撑,但却由于更深入地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细节之中,甚至束缚了人们的心灵本身,从而使人们更加无法逃脱。因从,仅仅防范各级官府的暴政是不够的,还需防范优势意见和大众情感的暴政,防范社会即便不用民事惩罚,也能有法将自己的观念和做法作为行为准则强加于异见者的趋势,防范社会束缚与自己不相一致的个性的发展,甚至有可能遏止其形成,从而使所有人都必须按照社会自身的模式来塑造自己的那种倾向。集体意见对于个人独立的合法干涉是有一个限度的。发现这一限度并维护其不受侵蚀,对于使人类事务进至良善之境来说,正像防范政治上的专制一样,是不可或缺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页 -
……却忘记了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不同,一般来说正是最能吸引彼此相互注意的事情,他们会因此注意到自己的缺陷及对方的优点,也会因此有结合各自的长处而产生优于双方任何一个的新品格的可能。我们要以中国为前车之鉴。那是一个人才兴盛并且在某些方面极富聪明智慧的民族,以其难得的幸运,这个民族在草昧时代就有了一套特别优良的风俗制度,这几乎是即便最文明的欧洲人在一定限制之下也必须承认的圣哲之士开创垂范的功业。同样令人称奇的是,他们运用杰出的手段,竭尽可能地将他们所拥有的聪明睿智深印在社会的每一个人中,并且确保最富智慧的人占据尊贵显要的高位。想必能有如此成就的民族已经发现了人类进步的秘密,必能使自己的行动稳居世界先列。然而恰恰相反,他们却从此变得静止不前,而且一停就是几千年;欲使其再有进一步的改善,必得有赖于外人。使人民彼此完全一样,用同样的训诫与规则支配全体人民的思想与行动,正是英国的仁爱之士所勤求致力于之的希望,中国人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功已然超乎于此,然而他们的结果确是如此糟糕。现代公共舆论一统天下的体制,正是中国教育和政治体系的翻版,只不过在形式上后者是由组织的,而前者是无组织的;除非个性总是能够成功地挣脱束缚而伸张自己,不然欧洲虽有恢弘的祖业和基督教的信仰,终将变成另外一个中国。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On Liberty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88 条 )



自由的意义与界限——《论自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去年宪法课上,林来梵老师曾多次推荐《论自由》。我就一直记在心里。然令人汗颜的是,我拖拖拉拉、断断续续地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在前天才把它读完。 此书作者是约翰•密尔,亦翻译为约翰•穆勒,是英国19世纪的自由主义者。 本书分为五章,分别是第...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7 )
-
上海三联书店 (2019)9.3分 6189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05)8.7分 7363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9.4分 5786人读过
-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0)9.0分 1016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On Liberty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