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地带”的革命的书评 (66)

茅海建:不同的声音——读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
来源: 《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1期 1921年至1949年的中共党史,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 都可谓辉煌灿烂。从上海的兴业路进军北京的中南海, 一代共产党人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相比之下, 研究这一时期的党史著作却是淡然无采。我不止一次地听到青年学生对此类著作表示生厌。 就我...
(展开)

民族主义还是国际主义
花了几天看完这部大书,感慨颇深。本书在史料使用、论述方法等方面都有鲜明的特色。本书在史料使用上最令人叹为观止,作者对原始史料极其重视,全书很少引用著述或者转引观点,都是从各种史料汇编中选取资料的,引用了上百种文献史料汇编丛书 ,还有数十种回忆录,大量...
(展开)

转载:一部视野和观念全新的革命史
一部视野和观念全新的革命史 20世纪的中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革命、20世纪初的俄国革命一起,被称作人类历史上三次最具影响的革命。和另外两次革命相比,中国革命持续的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内涵最复杂,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也最丰富。应该说,中国革命...
(展开)

国家社会关系下的革命过程分析
这本书从交换前看到交换后,中间三个月停掉了,拾起来的时候倒也不太累。因为不是历史系的,看这本书的时候也就看不出什么历史领域的东西,史料运用非常牛是有感觉的,不过更多的是社会学视角下的东西了。 显然喊着要打破学科限制的人会不同意我的划分,不过我还...
(展开)

这是一本怎样的党史著作 ---------读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的作者杨奎松先生是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领域的权威,笔者在学生时代就拜读过作者《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西安事变新探》等作品,这本《中间地带的革命》虽然在书架上已经摆放多时,但是一直到今年才开始翻阅,用了月余时间读完本书,所思所感简录如下。 选择本书阅读,... (展开)
微缩党史:《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之下看中共成功之道》
《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之下看中共成功之道》一书,是杨奎松教授的代表作之一。读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一部微缩的中共党史,主要叙述的,就是中共从诞生之际,中央决策就受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影响,一直到解放后一边倒。虽然其中长征与莫斯科方面断了联系,但马克思主义及...
(展开)

关于本书注释的勘误及补充
笔者检索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等史料,发现以下注释或者存在错误,或者在本书中只注了标题,笔者将其注释补充完整。陋见所及,定有疏漏,还待指正。 P209,注释2,载《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第351-355页。 P211,注释3,载《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第679页。 ...
(展开)

打破学术陈规,开拓革命史研究新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视角多元融合:全球视野重塑革命叙事 传统革命史研究常局限于国内政治、军事斗争范畴,呈现相对单一的叙事视角。《中间地带的革命》却大胆破局,将中国革命有机嵌入全球历史进程。书中巧妙穿插国际外交风云变幻、美苏冷战格局动态演变轨迹,把中国革命视为国际地缘政治棋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