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地带”的革命的书评 (66)

西风独自凉 2011-05-16 09:56:13

历史不忍细睹——我读《中间地带的革命》

历史不忍细睹,自古皆然。也许是习惯了小时候在历史课上学到的党一如既往的伟大,在本书中看到中国共产党在成长中无数次的阵痛、迷茫和挫败中感到尤其的惊讶。没有刻骨铭心的失败,便没有难以取代的成功。 何以原本弱小的共产党成功了,而原本强大的国民党却终于失败?作者更多...  (展开)
沐恭朝夕 2021-07-25 12:01:42

羑里斋评史著(1)《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

《中间地带的革命》是杨奎松在人大教授党 史过程中,有感于传统党 史脱离国际背景讲成功之道太不真实,于1991年在中央党校支持下初次出版的一部政治史力作。笔者对于本书非常欣赏,尽管有着种种小瑕疵,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在1921年到1949年党史研究方向上是无法被忽视的。该书...  (展开)
冰棒汽水 2019-02-03 18:56:18

【全书笔记】国际背景下的中国革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杨老师的这本书很详细、系统地叙述了在国际背景下,中共成功走上革命道路。前面大部分讲述的都是苏联插手,而且是对国共两方面的。尔后二战爆发,国际战争局势对国共斗争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战结束后,美苏之间的微妙关系直接影响了国共内战。(豆瓣的编辑格式能不能多样...  (展开)
理一分殊 2019-10-26 19:53:52

茅海建:不同的声音——读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

来源: 《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1期 1921年至1949年的中共党史,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 都可谓辉煌灿烂。从上海的兴业路进军北京的中南海, 一代共产党人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相比之下, 研究这一时期的党史著作却是淡然无采。我不止一次地听到青年学生对此类著作表示生厌。 就我...  (展开)
孤峰山人 2012-04-20 23:51:46

民族主义还是国际主义

花了几天看完这部大书,感慨颇深。本书在史料使用、论述方法等方面都有鲜明的特色。本书在史料使用上最令人叹为观止,作者对原始史料极其重视,全书很少引用著述或者转引观点,都是从各种史料汇编中选取资料的,引用了上百种文献史料汇编丛书 ,还有数十种回忆录,大量...  (展开)
Benedetto 2010-05-21 16:58:14

“请告诉我们苏联能够提供多大程度的援助”

作者自承:“这本书的最大阅读价值……它清楚地说明,CP革命的成功和新中国的由来,和朝鲜、越南,以及许许多多落后国家和民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独立解放的经过,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别。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是得益于整个世界大环境和国际运动理念的改变,得益于毗邻...  (展开)
凤歌笑孔丘 2010-07-09 17:21:11

转载:一部视野和观念全新的革命史

一部视野和观念全新的革命史 20世纪的中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革命、20世纪初的俄国革命一起,被称作人类历史上三次最具影响的革命。和另外两次革命相比,中国革命持续的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内涵最复杂,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也最丰富。应该说,中国革命...  (展开)
陈灼 2011-02-07 14:57:17

说势

勢,形声字,说文未曾收录,查不到这个字。可见这属于汉朝才造出来的字,如同去年流行的“给力”,大概要等上百年,再流通的广泛些,词典才会收录。 势虽是形声字,却又像一个会意字,势者,执力也,既是对权力的掌握,也是对权力的执着。 查世传本《老子》,仅有第五十一章...  (展开)
钱戈 2010-11-02 08:58:35

这本书应该是中学历史教材!

杨奎松的书最近看了两本 第一本是<建国史研究 1>, 里面有关于最初建国时候政府官员工资待遇的设置, 有点意思, 另外关于土改一章也有料 刚看完这本<中间地带>, 应该说是我国党史研究的最高峰, 不仅客观, 而且放在了国际政治大局的背景下写CCP的成长, 是很难得很新颖的角度. ...  (展开)
脆弱社畜晴阳阳 2012-01-07 23:37:59

国家社会关系下的革命过程分析

这本书从交换前看到交换后,中间三个月停掉了,拾起来的时候倒也不太累。因为不是历史系的,看这本书的时候也就看不出什么历史领域的东西,史料运用非常牛是有感觉的,不过更多的是社会学视角下的东西了。 显然喊着要打破学科限制的人会不同意我的划分,不过我还...  (展开)
2020-03-27 11:15:42

中间地带的革命

中间地带的革命 ——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 一、以俄为师——国共起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唤起了中国人民的平等期望,但在强权政治时代“弱国无外交”的基本逻辑下依然产生了巴黎和会的不平等结果,这一落差...  (展开)
dzhaha 2022-05-04 09:18:35

这是一本怎样的党史著作 ---------读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的作者杨奎松先生是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领域的权威,笔者在学生时代就拜读过作者《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西安事变新探》等作品,这本《中间地带的革命》虽然在书架上已经摆放多时,但是一直到今年才开始翻阅,用了月余时间读完本书,所思所感简录如下。 选择本书阅读,...  (展开)
无忌 2021-06-16 19:33:39

乘风破浪的人

⭐⭐⭐⭐⭐ 书评:从生命周期论来说,一个组织从诞生到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断失误到正确,有的事情就是那样,再怎么删减也还是会有人记住。关键应该不是纠结于过去而是未来,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再是那个从前少年,发生了那么多的改变。”对于理想...  (展开)
我不是陈pp 2016-07-17 00:56:27

微缩党史:《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之下看中共成功之道》

《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之下看中共成功之道》一书,是杨奎松教授的代表作之一。读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一部微缩的中共党史,主要叙述的,就是中共从诞生之际,中央决策就受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影响,一直到解放后一边倒。虽然其中长征与莫斯科方面断了联系,但马克思主义及...  (展开)
Bergstrom 2011-10-02 13:51:47

敌人?朋友?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之前一直不理解,看了此书就明白了。政治无非就是笼络大多数,打击一小部,议会选举如此,工人暴动如此,武装夺取政权亦如此。 中共那么多会议都在讲形势,其实就是形势判断,分析力量对比状况。根据不同的发展时...  (展开)
freud 2020-09-01 13:34:44

关于本书注释的勘误及补充

笔者检索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等史料,发现以下注释或者存在错误,或者在本书中只注了标题,笔者将其注释补充完整。陋见所及,定有疏漏,还待指正。 P209,注释2,载《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第351-355页。 P211,注释3,载《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第679页。 ...  (展开)
误入歧途 2019-01-10 16:54:41

历史的功与过

本是自主选择的党的学习读物,翻开该书后惊喜的发现这是一本严谨的历史著作,引述备注无不详细,赫然不能停。 该书从历史的国际背景上介绍了中国近代史的民主革命,中国近代革命不同凡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行者开启国民革命,艰苦卓绝,同样也取得了国民党的先入为主的地位,...  (展开)
little Point 2017-08-04 22:14:34

天时地利人和

任何事情的成功与失败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因素。中国GCD的胜利也是如此。各种原因书里说的很清楚。因此这种具备特殊情况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有其特殊性,我感兴趣的是现在我们能够越来越正视历史,拨开宣传和误导看到真实的情况。今天的社会也有很多各种因此导致所谓的成功...  (展开)
谦钰 2024-12-08 19:50:21

打破学术陈规,开拓革命史研究新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视角多元融合:全球视野重塑革命叙事 传统革命史研究常局限于国内政治、军事斗争范畴,呈现相对单一的叙事视角。《中间地带的革命》却大胆破局,将中国革命有机嵌入全球历史进程。书中巧妙穿插国际外交风云变幻、美苏冷战格局动态演变轨迹,把中国革命视为国际地缘政治棋局...  (展开)
胡慎之 2024-08-27 12:21:23

读后小记

20240827丨补充了丰富的史料观点,认识上也产生了不少新收获。简述之: 1、苏联曾对国民党的军力财力支持之深,以及对中共组织思想影响之巨,是此前没那么充分认知的因素。第一次国共合作,党内合作为何应运而生,因为中共确实彼时不具备自身的武装,实力孱弱不被视为革命核心...  (展开)
<前页 1 2 3 4 后页> (共66条)

订阅“中间地带”的革命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