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 · · · · ·
学校では知識は教えるけれど知識の獲得のしかたはあまり教えてくれない。メモのとり方、カードの利用法、原稿の書き方など基本的技術の訓練不足が研究能力の低下をもたらすと考える著者は、長年にわたる模索の体験と共同討論の中から確信をえて、創造的な知的生産を行なうための実践的技術についての提案を試みる。
知的生産の技術的创作者
· · · · · ·
-
梅棹忠夫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梅棹 忠夫
1920年京都市に生まれる。1943年京都大学理学部卒業。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を経て、現在、国立民族学博物館名誉教授・顧問。専攻は民族学、比較文明論(本データはこの書籍が刊行された当時に掲載されていたものです)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P1 每个人的学问都要靠自己刻苦求取,而不是单纯依赖别人灌输能够得到的。 P6 为了防止混乱,人们常常采用的方法就是,一种类似于“剔除”的舍弃方法。也就是将自己的研究兴趣,尽可能地限制于极其狭窄的范畴以内,对与其直接关系的其他事项,统统弃之不顾。一旦自己将自己的专业方向限制得十分狭窄以后,其所需得资料自然就会少之又少。其他资料便会揉成纸团,扔进废纸篓里。的确一旦采取这种方法,整理资料得必要性就会减少,研究室里也就不会混乱不堪。于是乎,人们就容易沦为所谓专业傻瓜那样视野狭隘、学术生产力贫乏的研究者。这是一个稍有不慎便会误入其中的陷阱,我们的研究者必须时刻警惕,严格自律。这一点,只要掌握好资料整理技术,可以化险为夷,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P15 会阅读、会写作、会计算。这三会能力乃是近代市民必备的看家本领。 P28 在我重温自己的发现记事薄时,屡次见到内容完全相同的“重大发现”。以前已经有过的“发现”早已忘在九霄云外,却又将完全相同的历史,重新“发现”了一次。不过,总而言之,好在记录保存在案,毫无意义的重复“发现”也可以甄别筛选出来。假如这种情况毫无文字记录,那么,即使我自己感觉每天都有重大发现,我自己的实际智识活动内容,或许就只是待在和若干年以前同样的地方原地踏步,毫无进展。只要留下问文字记录,以前的发现就会成为以后发现的跳板,就有可能日记月累成为一个庞然大物。在构建人们的思想体系方面,“发现记事簿”仍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素材积累方法。 P30 只要条件许可,“发现”就要在当场立即写成文章。如果条件不许可,则在当场写下该篇文章的“标题”。事后,抓紧时间,补充内容,完成文章。只写文章标题,时隔几日,“发现”就会褪色、枯萎。发现之中,总会或多或少地伴随自己的感动,如果不趁着感动尚未褪色、枯萎写成文章,那么,就会永远写不成了。 P57 卡片是为了忘却而书写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正如营养学与味觉享受泾渭分明一样,在读书理论之中,技术论与欣赏论也是水火不容的。说句老实话,人们在通常谈论读书问题的时候,未必就弄清了这二者的区别。所以,搞不好,原本是打算阅读营养烹调教科书的,却误入了美食家侃大山的席面。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岩波新書(共915册),
这套丛书还有
《ホッブズ》《戦争と美術》《日本中世の民衆世界》《ケインズ》《日本の幽霊》
等
。
知的生産の技術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3 条 )



怎么用卡片来做记录和写文章?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智识的生产技术》,简单来说,是一本关于如何记录、整理信息,读书和写文章的书。它出版于1969年,因对信息爆炸的预判,进而确定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的培养是梅棹忠夫写这本书的初衷。书中,提到的卡片记录法和小札法对近半个世纪的我也是非常受益,想立刻去执行。 当然,因为年... (展开)
这是一篇带着问题阅读,并用Logseq记录的卡片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写作背景 梅棹忠夫在上世纪60年代感于大学研究教育的不足,以及学生和研究者研究能力的低下,而尝试结合自身及其所在学术圈的经验,就研究活动的实践性技术提出方案。 本书首先是以文章连载的形式在杂志上发表的,起初只打算连载三四期,但在连载过程中,读者及作者自身不... (展开)
有关卡片笔记,一个简单的个人记录
how to take smart notes的笔记总结还没写,先梳理一下这本小书的。 to summary,这本书不断地告诉我,写这件事比整理要重要,希望自己以后时刻记得。 我写的这篇东西只是自我的一个记录。对于方法而言,只有自己亲身尝试过之后才能有不一样的感受。 这本书1969年出版,探讨了...
(展开)

卡片式笔记——读梅棹忠夫《智识的生产技术》
阅读本书自己主要的收获有两点: 第一点是每则卡片只写一件事情。 以读书笔记为例,自己原本是一遍读书一边将一本书的重点和自己的想法统一记在一则笔记中。这样每则笔记实际上包括挺多主题,不同笔记之间难以归类和联系起来。现在根据书中的做法,在读完书后根据之前记录的重...
(展开)

和梅棹忠夫学习卡片 ||《智识的生产技术》
卡片笔记是近年来讨论得比较多的话题,相信不少人都被知识管理博主安利过卡片笔记法。听他们的描述感觉很美好,可实际上手却是另外一回事,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信息源的问题,我们大家了解的卡片笔记法,几乎都是来自卢曼,但是这些“来自”卢曼的卡片笔记法有些缺陷。 大众了解...
(展开)

实践后才知道好在哪里的书(附读书笔记)
趁着有空,将家里重新整理收纳了一遍。 从个人书桌到宿舍到出租屋再到新家,我在不同时空中重复了无数次整理和收纳这个过程,终于总结出一点东西。 好的收纳整理有五个体现: 1、能节省并腾出空间,让空间更有秩序。 2、能匹配家居动线,减少走动和拿取步骤,让物品的拿取、放...
(展开)
> 更多书评 2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知识管理数字化----数字化核心4 (小毛叔)
- 2021年tbr (賀茂川)
- 在日本学社会学 (ㄩㄣ)
- 日本語勉強用 (ㄩㄣ)
- 书单|社会研究方法 (银辟法斯特)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知的生産の技術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酒制鹅 2022-02-03 01:49:30
所谓旧根基在新的时代已部分腐朽却支撑起一颗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