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榮獲法蘭西文化獎最佳外語小說
美國當代重要作家保羅‧奧斯特經典之作
版權售出三十餘國,全球長銷二十餘年
三段追索的故事,改寫了人類對存在的呼求
《紐約三部曲》由三個人物和三件任務組成,跳離了傳統偵探小說的解謎模式,用大膽、聰明的鋪陳,使真相如萬花筒般眩目迷離,藉以探尋身分、認同和存在的難題,開創獨樹一格的小說風格。
〈玻璃之城〉這一切,都從一通打錯的電話開始。匿名小說家化身為偵探,建立多重身分,在城市中追尋等待,然而他等到的卻是……
〈鬼靈〉私家偵探「阿藍」日夜監視對街的「阿黑」,「阿黑」也從對街望向窗外。在監視者與被監視者之間,可能建立什麼樣的聯繫?
〈禁鎖的房間〉范修失蹤了,留下妻兒和作品,任由童年好友闖入他的生活,也一步步走進他謎樣的陷阱……
作者简介 · · · · · ·
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 集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译者、电影导演等多重身份于一身,被视为是美国当代最勇于创新的小说家之一。1947年生于新泽西州的纽渥克市。在哥伦比亚大学念英文暨比较文学系,并获同校硕士学位。年轻时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不断尝试各种工作,甚至曾参加舞团的排练,只为了“观看男男女女在空间中移动让他充满了陶醉感”。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写作是一件孤独的事情。需要你付出整个一生。在某种程度上,一个作家是没有自己的生活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4页 -
他犹豫着是否爬起来到窗口去看一下,但想想还是决定算了。如果现在不是夜里,他想,那么过一会儿黑夜自然会来的。这是肯定的,不管他是否去窗口那儿张望,答案都是同样的。另一方面,如果这会儿确是纽约的夜晚,那么阳光一定在其他地方闪耀着,比如说,在中国,那儿准是正午时分,稻农们正在揩拭额头上的汗水。夜晚和白天正好是相对的概念;他们并不意味着绝对的状态。在任何时刻,两者都是同时登场。我们之所以不知道这回事,那是因为我们不可能同时到置身两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紐約三部曲"的人也喜欢 · · · · · ·
紐約三部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9 条 )
我们的名字叫“不受控不舒服斯基”
Paul Auster似乎专情于扭曲人的身份,这次,他以一种迫不及待地口吻宣布:我们可以是任何人。 Paul用颜色作为人名应是有迹可循。我武断地以为《幽灵》的灵感来源于Paul脑海中长存的黑白两极端,即极端二元化的世界。它的二元性不表现为一种对立状态,而是表现在直接作用于生存...
(展开)
《纽约三部曲》:无意义或者有意义
看过小说之后,常会不由自主地投射关注的目光在平常的事物,这大概是小说唤起了我们的敏锐的观察力。而看了保罗•奥斯特的小说之后,在对这个平常世界多加留意,发现平凡事物隐藏的意义之后,又不自觉地想,一切是否本没有意义,一切都是混沌,如同,总是渴望逃离此在身份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8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2 )
-
九州出版社 (2019)8.0分 1432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2006)8.0分 199人读过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7)7.8分 4697人读过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2)7.8分 37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3年 10 ✓ (ink)
- <读书>『辛卯年』购书单 (混涅洁)
- 我想收藏的繁體書 (愁容騎士)
- 企鹅75 (浪人)
- 文学VOL1 (rui)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紐約三部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灵魂捏麵人 2013-02-26 21:12:55
打从第一篇故事《玻璃之城》便深深吸引着我,Paul Auster的故事里有源源不绝的故事群,无法界定哪一个才是主轴,彼此间似有若无地联系丶碰撞着。此书出版於上世纪八0年代,现今读来依旧迷离。是本令我渴望一读再读的好书。
0 有用 👀 2013-06-21 05:03:45
非常優秀。
0 有用 Xinz 2024-10-29 23:43:23 美国
幽灵 :一个叫威克菲尔德的牧师想与妻子开个玩笑。他对她说他要外出几天办点事情。可是他并没有离开这个城市,只是拐过了街角,在附近的一处房子租下来。他不知为什么要这么做,但重要的是他已经这样做了。几天过去了,他仍然没有想回去的意思,就在房子里继续住下去。然后是几个星期,几个月,几年……结果他这一住就是二十多年。二十多年后,一个秋天的雨夜里,他走过空荡荡的街道,正巧路过自己的老房子。他从窗口望了望,看见... 幽灵 :一个叫威克菲尔德的牧师想与妻子开个玩笑。他对她说他要外出几天办点事情。可是他并没有离开这个城市,只是拐过了街角,在附近的一处房子租下来。他不知为什么要这么做,但重要的是他已经这样做了。几天过去了,他仍然没有想回去的意思,就在房子里继续住下去。然后是几个星期,几个月,几年……结果他这一住就是二十多年。二十多年后,一个秋天的雨夜里,他走过空荡荡的街道,正巧路过自己的老房子。他从窗口望了望,看见壁炉里燃烧着温暖的炉火。他想,如果他这会儿呆在里面的话该有多快活啊,他可以在壁炉边的一把椅子上坐下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站在雨中。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