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中国的书评 (1069)

西墙 2020-12-14 22:11:51

何伟之后,再无寻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彼得·海斯勒的《寻路中国》不是新书,但无论何时阅读这本书从不会让人有过时的感觉。作为《纽约客》、《国家地理》的记者和撰稿人,彼得·海斯勒即具有记者的专业观察素养和敏捷的分析能力,又文笔非凡,把一部游记写成了气势浩荡的纪实文学。但这些禀赋还不是构成《寻路中国...  (展开)
helen要有钱 2019-10-17 22:37:05

寻路中国读书笔记(反正我也没什么观点,纯记录)

何伟是一个比中国人还要了解中国人的老外。他在中国快速发展最重要的10几年时间里,见证了这个神奇的土地上发生的一切或好或坏,以及很难用好坏来定义的事情。这本书,是可以让我们理解为何我们走到现在,为何是现在这样子,而不是别的形态。 最开始,他来到长城。这是中国的历...  (展开)
黄大锟 2018-11-14 21:10:40

中英文版《寻路》之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文列出了《寻路中国》中英文版有差异的内容,仅作为对比参考之用,不代表任何一方观点。 (由于不可描述的原因,部分图片为倒置,建议使用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浏览,请谅解) 中文版来源:微信读书 英文版来源:亚马逊英文原版 第一部 城墙 第二章 中文版删减了与博物馆讲解...  (展开)
eyecq 2013-12-25 20:06:02

外国记者眼中的真实中国

全书花了我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读完。因为字太小,行距窄,看得费劲。 不过内容还可以。 前面写作者开着越野车沿着长城开到中国西部乡村的见闻,作者从地图,汽车,租车,高速公路,考驾照,长城的历史,西部贪官等等方面,不管是细小的还是宏大的内容都能给你写到书里,农村生...  (展开)
驰越可言 2013-09-12 17:32:19

现代版的马可·波罗游记

继《江城》之后,接着读了这个老外关于中国的另一本著作——《寻路中国》,我想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前者而认识他的。单看《寻路中国》这个书名以及封面,还以为是一本普通的旅行指南。封面是一个塑胶模特做的“假警察”伫立在一条崭新的马路上,马路一直向远方延伸,貌似中国北方...  (展开)
爱从零开始 2013-05-20 18:26:34 Harper2010版

魔幻中国

这并不是走马观花的中国游记,作者何伟的笔如同锋利的手术刀,切开中国日常生活的皮肤,深入肌理,把当代中国的荒谬与合理一一展现给我们看。 从京北的农村到浙江的工业园区,何伟目睹了农村的衰败与城镇的崛起,这是当下中国无法避免的走向,但是一切都发生得这么迅猛,所有...  (展开)
被松绑的人 2013-05-14 01:41:43

冷眼看中国

几乎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外国人写的作品,之前读过他的《江城》,读的非常顺畅,出于对作者的信任感,毫不犹豫把他这本《寻路中国》也收入囊中。 这本书是何伟的纪实三部曲系列之一,同《江城》一样,依然是记录了他在中国游历四方的见闻和感悟,其实更多的部分是在忠实的...  (展开)
羽毛 2013-04-24 14:58:19

寻路中国,寻常中国

他者的身份才能让彼得海斯勒在中国的大地上看到这些让我们司空见惯却很少深思的东西。他写了呼啸而过的路上北方农村的浮光掠影,当然这浮光掠影如此真实和显而易见。那里有何伟对于中国农村日渐衰落的悲悯情怀。如果冬天的时候走过北方大大小小的村庄,干枯和瑟索的大地会让这...  (展开)
silent 2013-04-09 21:58:25 Harper Perennial2011版

过客之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过客之年 Peter Hessler行文流水,句型用词不难, 非常适合阅读. 先看行路中国, 为PH吸引,开看river town和country driving. 但我实在怀疑那些看中文版的体会. PH的三本书是非常个体化的, 相对而言, 确实country driving选材和结构都更为成熟. 对于river town而言, 作...  (展开)
gardening 2013-02-18 20:00:05

“新兴国家”发展之路——寻中国之路

在西方新闻媒体的报道中,经常提及中国,并把她与其他众多亚洲、非洲国家一样,成为emerging market,新兴市场。是的,我们正在经历全球化的巨大变革,经济快速发展,物质财富急剧增长。像《寻路中国》一书中记录到的河北、甘肃、怀柔、丽水一样,在我们这里,在这个国家的很多...  (展开)
海苔 2013-02-16 18:18:02 Harper2010版

洋大人的指点江山

10天,翻看完了何伟所谓的《中国三部曲》第三部。 长久以来对于国人对何伟的追捧,我是不甚理解的。抛开某种小资或是怀旧情怀,网络上的书评几乎九成九都是谀词如潮,诸如了解中国、关注民生。但很有意思的是,作为想要在New Yoker这样杂志上发表文章的作者,“关注中国民生”...  (展开)
爱玩的孩子 2013-02-05 11:19:35

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 千禧年过后的第一个春天,何伟考下了他在中国的驾照,此后的七年中开始了他已计划好,但仍带给他无限困惑和惊喜的旅程。他把这旅程中发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悟一一写下,于是有了呈现在你我眼前的这本《寻路中国》(Country Driving)。 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最直接的...  (展开)
若辰 2013-02-03 22:23:24

换个角度看中国

彼得·海斯勒的《寻路中国— 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关于这本书,有个小插曲,它恐怕是我用最多的工具阅读的一本书了。 首先,我在家里的书柜翻出它,许久前党支部发的书,临睡前翻看了几页,前面讲他租车在北方自驾的经历,几次三番列举10年前北京驾照考试的试题看来...  (展开)
河人 2012-12-16 23:15:05

深入底层观察中国

40年代,鲁思·本尼迪克特没有去过日本,仅凭材料就写出了《菊花与刀》,后来成为各国研究日本的重要参考著作。21世纪头10年,《纽约客》和《国家地理》的专栏作家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长期生活在中国,跟各个阶层的中国人打交道,说中国话,深入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做志...  (展开)
傲宇 2012-11-12 11:40:35

与何伟寻路中国

http://towerjoo.github.com/blog/2012/11/12/country-driving-in-china/ 彼得*海斯勒,中文名是何伟,是《纽约人》驻北京的记者,在中国有了多年的生活 和旅行经历,写就了关注中国真实基层变迁的著作《寻路中国》,当然这只是其 系列作品中的一部,另外2部分别是《江城》和...  (展开)
runner up 2012-09-24 21:12:18

阅读报告•寻路中国•齿轮上的中国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何伟(彼得·海斯勒)进入中国的第一年,是1996年,再之后两年,东南亚金融海啸爆发,全球经济引来第一波衰退潮。同年,中国遭遇98特大洪水的袭击,农田收成、基础设施均损失惨重。中国人有句老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98年之后,政府开始意识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巨大的...  (展开)
余弦 2012-09-19 21:57:24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通读完《寻路中国》,心中百般滋味却不知如何表达。人在一个环境生长久了,你就会周围的一切习以为常,有时甚至是一种麻木的状态。当何伟作为一个美国人,以外国人的角度解读中国,你就会惊叹这就是你生活的国度,这就是一个你再熟悉不过的地方,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中许多的细...  (展开)
nipaan1999 2012-09-09 14:47:17 Harper2010版

行路中国

三个月终于看完。看twitter知道分子讨论,也捧了一本来读。知道分子多数只谈论了很前面的一点点,中国交规的诡异的地方。实际书的三章,第一章:绝望;第二章:成长;第三章:希望。全部的出彩来自:Wei Ziqi,Master Luo和Tao家庭的境况改善。记得陈丹燕讲过:现在的人要看真...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53 54 后页> (共1069条)

订阅寻路中国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