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中国的书评 (1069)

家樂福的空調涼 2011-10-02 17:22:39

迷路中国

何伟的这本书成于2009年9月,译介后在大陆出版则是2011年1月,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的中国一年零四个月的时差足够使书中数据绝大部分失去参考价值,所幸何伟并不十分热衷于做统计学上的工作,出于记者的习惯动作本书主要做的还是发现和反映问题。值得玩味的是这些主要问题在中国速...  (展开)
当心马路骗子 2011-04-26 14:26:50

何伟:以我的方式反映中国

何伟:以我的方式反映中国 转自2011-04-03 南方都市报 文:田志凌 《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美)彼得·海斯勒著 李雪顺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1月版 33.00元 何伟 原名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何伟为其中文名,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国家...  (展开)
兰小欢 2011-03-17 22:49:33

强推《寻路中国》

“在中国开车时间长了,我慢慢发现很多时候,什么样的人开什么样的车,而这车谱的两极,往往最为凶险。如果某人开的是奔驰或豪华别克,那司机很可能是刚刚暴富的生意人,开起车来横冲直撞。而看见最便宜的车,比如破破烂烂的夏利和长安铃木,我也是尽量躲开,那些司机早就死猪...  (展开)
真迷幻 2023-01-23 22:13:51

破事提醒

今年第2本。去年看完《江城》便约了这两本书的译者李雪顺老师筹备做节目,心想着读完何伟三部曲就聊,没想到我进度还是太慢了。 以前我总喜欢充满哲思的宏大叙事、“研究”国际政经时的高谈阔论,认为把握抽象规律便不必拘泥于细节。 去年为了锻炼耐性陆续看了《邓小平时代》《...  (展开)
Becausethe 2022-11-08 15:04:35

从《寻路中国》看中国寻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个外国记者笔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探索 《寻路中国》是一本老书,是2000年代关于中国社会生活三部曲的最后一本。作者何伟是一名在中国有长期旅行居住史的美国记者。 本书曾经在国际上获得奖项,并且在国内受到不少人的好评,有读者称在这里看到了中国的现实。但也有人读出了...  (展开)
安溪 2022-09-26 17:46:48

随读随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22/9/26 第一部第一章 讲美国记者何伟在中国观察,学车,租车自驾沿着长城探寻中国内陆和西北。他的经历发生在二十一世纪初,记叙中穿插很多人文地理历史的成分。在这个外国人的眼中,很多自己已经熟以为常的中国社会的现象和逻辑,显得非常可笑,比如何伟讲中国人劝酒的一个...  (展开)
漆黑天使复活 2015-06-28 18:37:51

细致的描述和忠实的记录

很难想象一个老外居然能写出那么细致的中国。从刚开始看书名,还以为是又一本寻常的老外中国游记,打开第一眼就密密麻麻的文字劈头盖脸的上来,很少见那么朴实的书了,书的内容非常细致,一看就知道做了非常深刻的研究。。。但是中的但是。。。毕竟是看过《乡土中国》了,跟乡...  (展开)
kid-b 2015-04-03 19:18:15

去看看我和何伟的观察差在哪里

看何伟的《寻路中国》和《江城》的时候,只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他和我看到的中国不一样?!为什么他能看到我看不到的街角旮旯?为什么他能为他碰到的每个中国人做素描而我面对生活成了脸盲? 我第一次对北京郊区一个叫三岔村的地方有了兴趣,因为它在一个美国记者的笔下是生动的...  (展开)
依然 2014-01-20 09:09:57

寻路中国

一个外国的记者用了十年的时间,从他的角度把观察到的中国十年的变化描述出来,故事从2001年开始,他一路由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中国北方的万里行程,有中国汽车业的巨大发展,有由农而工而商,乡村变城市的发展。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有趣的将驾驶考...  (展开)
量子 2013-12-31 08:53:24

一个美国人眼中的部分中国人

海斯勒的下笔很棒。直白,准确,还有一种小幽默——这一点很像韩寒。 原以为这本书是类似于游记的。结果比游记更丰富。 海斯勒描述了几种典型的中国人。 农民。 这个群体占了中国人的3/4以上。在中国历史上,至今为止,农民这个庞大群体一直都是被利用的角色。共和国的成立...  (展开)
sophie 2013-12-14 11:20:11

这样的世界,有谁能够看明白呢?

「这样的世界,有谁能够看明白呢?」 作为中国经济腾飞进程中的一代人,一直以来的生活状态是:仅仅“身”在其中,引以自豪地见证大国之崛起,我却不曾想从一个外国人的眼里看到了另一个中国——一个横冲直撞,一往无前的年轻人一心想要闯出一番事业,却不曾停下...  (展开)
铁旦 2013-12-03 20:57:34

《寻路中国》:激流进行时

《寻路中国》这本书可能是我近几年看到的同类型书籍中最赞叹的一本,也是今年看过最好的一本书,当然无需我赞,他早已风靡一时。彼得是《纽约客》长驻中国的记者,他在中国喜欢租车旅行,也喜欢住在农村。但着并不是一本旅行书籍,他通过农村的生活,亲身感受到了中国一日千里...  (展开)
Felven 2013-11-18 22:34:52

《寻路中国》读后感

十一去成都之前读完了何伟写的那本《江城》,如今又读完了他的三部曲之三的《寻路中国》。这两本书给我的感觉很深刻,一个外国人能够用他自己的视野发现我们中国的种种变化,而且能用如此丰富细腻的文字描述出来,着实不一般。为什么中国的作家们写不出这样的书?想来也只能...  (展开)
归梦 2013-11-03 12:16:24

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纽约客》驻北京作者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书中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他驾车沿着长城城墙旅行的经历,第二部分是以农民魏子淇一家来反映中国乡村人民的生活写照。关于这本书的书评,如同柴静说的,她说何伟写出了我们熟视无睹的中国和那种亲切的酸楚。 鲜少见一个老...  (展开)
髙喵喵 2013-10-01 14:28:05

旁观者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哦,他们本来就是这样。” 当你在一片土地生存久了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的说出这样一句话,顺理成章。就像我们过了童年之后,就不会好奇的询问为什么。 有些东西,没有点破之前,不知道它有多奇怪。读了一本外国人写的中国纪实,却好像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国度,我们生长的国...  (展开)
summer! 2013-07-05 21:15:06

大学生的读后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13.07.02 刚去图书馆,站着近三个小时,看了一百多页的《寻路中国》,期间被同在书架间复习的陌生同学询问:“站着不累么”,还真的一点都不累,腰不疼腿不酸,可惜就是看看时间,来不及看完了,毕竟接下来还有五门考试,时间好像有些来不及了。 看了<城墙>篇的结尾...  (展开)
mymike 2013-06-09 23:43:24

旁观者清

彼得·海斯勒的中国三部曲《江城》《甲骨文》《寻路中国》,除了第二部之外,其余两部终于都有了中译本。而首部曲《江城》是目前唯一一本让我看了中译本后又迫不及待地买了一本英文原版的作品。只要有人问我有什么书值得看,我总会推荐他:《江城》。 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以及...  (展开)
蓝太阳 2013-05-25 10:58:55

变革中国的典型基层人物写实素描

适合于只到过帝都魔都的外国人了解一个更全面的中国。从普通人的生活变化,工作经历,思想意识和他们的追求与奋斗中,全频谱地观察一个快速变化的“开发中”国家。 以发达国家文明人的判断,很多底层中国人的行为显得粗陋肤浅,无知甚至荒谬。但这些粗陋的人却在粗鄙的...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53 54 后页> (共1069条)

订阅寻路中国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