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美国-卡夫卡文集-第二卷-增订版的书评 (11)

骑桶人 2024-02-24 17:40:07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版

更接近写作本身的写作

这本书包括了卡夫卡的两个长篇,即《失踪者》也就是《美国》,以及《诉讼》,也就是《审判》。 我意识到卡夫卡对于我们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的看待世界的方式,或者说他的虚构世界的方式,还在于他的叙述的直接、直指本心,以及赋予(这个词不准确,但我找不到替代)故事意义...  (展开)
小矮子 2023-07-29 12:27:57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版

《失踪者·诉讼》:失踪者无处诉讼

卡夫卡在文学史的地位很高,但这样说是空洞的。不过假如读一读《变形记》,会发现他的想象力和孤独感非常强,这是突破了传统小说的。但假如没读过几本传统小说或对传统小说没什么概念,那《变形记》只是篇好玩的故事,至少可以说给小孩听:一天早晨,有个人变成了一只甲虫。 我...  (展开)
oppıʞ 2012-01-02 13:47:16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版

in the fog

人是不能相互理解的。 不一定是因为故意欺骗/隐瞒 比如K.和律师 (立场,角度) 比如K.和法院 (徒劳,单向) 比如K.和意大利同行 (语言) 比如K.和K.自己(自欺) 看到后面发现书里碰巧也分析了一个例子: 乡下人不理解守门人 守门人没有故意欺骗 (甚至受骗的是守门人)...  (展开)
羊123 2018-02-02 12:16:42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版

《失踪者》注定无法找回

我读的是漫步文化2015年10月姬健梅译本。 卡尔·罗斯曼经历的两次重大驱逐,似乎并不是为了使他得以流放,而是要赋予他观察和经历的角色,这个观察者自然也可以被称之为做梦人,如若被父母驱逐遣往美国是一次明显意义上的流放的话,而舅舅的驱逐,才真实地赋予了卡尔·罗斯曼...  (展开)
_ 2022-09-12 11:50:20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版

卡夫卡和床上的人

最近一直在缓慢地看《诉讼》,每次看几页就睡着了。走在路上突然就想到 K 的律师,一直躺在他的床上,掀开被子两条又白又细的大腿冷得发抖的情节。卡夫卡似乎很钟情于将场景设置在床上,而躺在床上的人全都奇形怪状的。 《判决》 他把父亲抱到床上。当他在向床前走这几步路的时...  (展开)
一颗酸枣树 2021-04-22 01:30:14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版

书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卡尔·罗斯曼经历的两次重大驱逐,似乎并不是为了使他得以流放,而是要赋予他观察和经历的角色,这个观察者自然也可以被称之为做梦人,如若被父母驱逐遣往美国是一次明显意义上的流放的话,而舅舅的驱逐,才真实地赋予了卡尔·罗斯曼成长的丰富经历——我相信(134_136页)德蕾莎...  (展开)
K 2019-10-15 21:51:59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版

浅谈《失踪者》《审判》《城堡》的主题与联系

比起说卡夫卡的三部长篇是彼此独立的,它们倒更像一个彼此联系的整体,在其中有一种类似递进的结构。《失踪者》大体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只是在最后的部分才开始变得荒诞离奇。《审判》介于现实与梦境之间,主角约瑟夫K在整个审判的过程中都保持着理智,他所处的世界却开始扭曲...  (展开)
Cai 2015-07-08 18:31:12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版

对卡夫卡的误解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说“误解”,意味着已经有了一种理解,可是算上《变形记》,这也才是我读过的卡夫卡的第三本小说,绝不敢大言不惭说自己认识了卡夫卡。但是,至少我对卡夫卡只能行怪异之路,写荒诞之事的看法是有偏差的——《失踪者》就是一部大众眼里很传统的小说,故事接了地气,是你我都能...  (展开)
莎莎费德勒 2007-12-03 18:54:41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版

像失忆一样的诉讼

那个K先生,不知何时何地造物之手将我们放在黑夜的褶皱上,漫无目的地蜗行,身影幢幢,敛容啜泣,而前前后后还有重重之重重,滴答不尽的哀容、戚目 喜欢守门人的寓言,让人好费脑筋  (展开)
有一些书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夏奈 2023-08-18 10:50:48

《失踪者·诉讼》:失踪的美国梦,回不去的异乡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言: 看的书越多,越发现自己的贫瘠,也越觉得自己的幸运,我们的世界里出现过那么多伟大的作家,他们的作品长盛不衰,让我们能够透过文字,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 经常混迹豆瓣的我,会把自己的看书心得发到上面,经常写了几百上千字停不下来,就干脆整理成书评发上去,后来...  (展开)

订阅诉讼.美国-卡夫卡文集-第二卷-增订版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