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新修订版)》是牛顿科学才华处于巅峰时期所写的旷世巨著。是他“个人智慧的伟大结晶”。这部书,精辟地解答了牛顿之前几个世纪最有才智的人一直想解答却一直无法解答的问题。牛顿不但总结出了力学的基本定律。而且还发现了证明这些定律的数学方法。奠定了数学成为描述宇宙运动的语言的基础。
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后,人类在自然科学中的伟大成就才层出不穷。但这些成就无一不与这部非凡的著作直接相关。牛顿提供了科学思维体系的样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科学史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史中的不朽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不仅影响自它面世后的300年里的自然科学领域,而且对人类的宇宙观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因此形成了我们今天的“世界图像”。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创作者
· · · · · ·
-
牛顿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牛顿(1642—1727年),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和影响最深远的科学大师。1661年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5年毕业,并发明二项式定理,次年发现万有引力、微积分,并开始光谱和望远镜研究。1669年,26岁的牛顿晋升为三一学院数学教授。1684年开始写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三年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面世,举世震惊。1703年任皇家学会会长。1708年被安妮女王封为爵士。牛顿死后,同许多杰出的英国人一样,被安葬在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
目录 · · · · · ·
序
导读
绪论
定义
定义1
定义2
定义3
定义4
定义5
定义6
定义7
定义8
附注
运动的公理或定律
定律1
定律2
定律3
推论1
推论2
推论3
推论4
推论5
推论6
附 注
第一编 物体的运动
第1章 通过量的初值与终值的比率,我们可以证明以下命题
引理1
引理2
引理3
引理4
引理5
引理6
引理7
引理8
引理9
引理10
附 注
引理11
附 注
第2章 向心力的确定
命题1 定理1
命题2 定理2
附 注
命题3 定理3
附 注
命题4 定理4
附 注
命题5 问题1
命题6 定理5
命题7 问题2
命题8 问题3
附 注
命题9 问题4
引理12
命题10 问题5
附 注
第3章 物体在偏心圆锥曲线上的运动
命题11 问题6
命题12 问题7
引理13
引理14
命题13 问题8
命题14 定理6
命题15 定理7
命题16 定理8
命题17 问题9
附注
第4章 通过已知焦点求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的轨道
引理15
命题18 问题10
命题19 问题11
命题20 问题12
引理16
命题21 问题13
附注
第5章 由未知焦点求曲线轨道
引理17
引理18
附注
引理19
引理20
引理21
命题22问题14
附注
命题23问题15
命题24问题16
引理22
命题25问题17
命题26问题18
引理23
引理24
引理25
命题27问题19
附注
引理26
命题28问题20
引理27
命题29问题21
附注
第6章 如何求已知轨道上物体的运动
命题30 问题22
引理28
命题31 问题23
附 注
第7章 物体的直线上升或下落
命题32 问题24
命题33 定理9
命题34 定理10
命题35 定理11
命题36 问题25
命题37 问题26
命题38 定理12
命题39 问题27
第8章 如何确定物体受任意类型向心力作用运动的轨道
命题40定理13
命题41 问题28
命题42 问题29
第9章 物体沿运动轨道进行运动以及在回归点的运动
命题43问题30
命题44定理14
命题45问题31
第10章 物体在给定表面上的运动以及物体的摆动运动
命题46 问题32
命题47 定理15
附 注
命题48 定理16
命题49 定理17
命题50 问题33
命题51 定理18
命题52 问题34
命题53 问题35
命题54 问题36
命题55 定理19
命题56 问题37
第11章 在向心力作用下,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运动
命题57 定理20
命题58 定理21
命题59 定理22
命题60 定理23
命题61 定理24
命题62 问题38
命题63 问题39
命题64 问题40
命题65 定理25
命题66 定理26
命题67 定理27
命题68 定理28
命题69 定理29
附 注
第12章 球体的吸引力
命题70 定理30
命题71 定理31
命题72 定理32
命题73 定理33
附 注
命题74 定理34
命题75 定理35
命题76 定理36
命题77 定理37
命题78 定理38
附 注
引理29
命题79 定理39
命题80 定理40
命题81 问题41
命题82 定理42
命题83 问题52
命题84 问题43
附 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学界的风气是一事当前必先追问终极原因,这种思维方式至今仍在许多人的头脑中存在,但它在大多数场合并不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知识。···伽利略对人们说,要先搞清楚事物是怎么样,然后才能回答为什么。在思辨风气甚嚣尘上的时代,伽利略得不到广泛的认同感,而自牛顿始,这种先描述后解释的思维才成为自然科学的标准思维,正因为如此,牛顿以后的科学才步入正轨,日益昌明。(牛顿,导读p17) (查看原文) -
哲学中的推理规则 规则I 寻求自然事物的原因,不得超出真实和足以解释其现象者 为达此目的,哲学家们说,自然不做徒劳的事,解释多了白费口舌,言简意赅才见真谛;因为自然喜欢简单性,不会响应于多余原因的侈谈。 规则II 因此对于相同的自然现象,必须尽可能地寻求相同的原因。 例如人与野兽的呼吸;欧洲与美洲的石头下落;炊事用火的光亮与阳光;地球反光与行星反光。 规则III 物体的特性,若其程度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且在实验所及范围内为所有物体所共有:则应视为一切物体的普遍属性。 因为,物体的特性只能通过实验为们所了解,我们认为是普适的属性只能是实验上普适的:只能是既不会减少又绝不会消失的。我们当然不会因为梦幻和凭空臆想面放弃实验证据;也不会背弃自然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应是简单的,首尾一致的。我们无法逾越感官而了解物体的广延,也无无法由此而深入物体内内部:但是,因为我们假设所有物体的广延是可感知的,所以也把这一属性普遍地赋予所有物体。我们由经验知道许多物体是硬的:面全体的硬度是由部分的硬度所产生的,所以我们恰当地推断,不仅我们感知的物体的粒子是硬的,而且所有其他粒子都是硬的。说所有物体都是不可穿透的,这不是推理而来的结论,而是感知的。我们发现拿着的物体是不可穿透的,由此推断出不可穿透性是一切物体的普遍性质。说所有物体邡能运动,并赋予它们在运动时或静止时具有某种保持其状态的能力(我们称之为惯性),只不过是由我们曾见到过的物体中所发现的类似特性而推断出来的。全体的广延、硬度、不可穿透性、可运动性和惯性,都是由部分的广延、硬度,不可穿透性、可运动性和惯性所造成的:因而我们推断所有物体的最小例子也都具有广延、硬度、不可穿透性、可运动性,并赋予它们以惯性性质。这是一切哲学的基础。此外,物体分离的但又相邻接的粒子可以相互分开,这是观测事实,在未被分开的粒子内,我们的思维能区分出更小的部...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几何原本 8.4
-
- 九章算术 8.0
-
- 相对论 7.4
-
- 物种起源 8.9
-
- 果壳中的宇宙 8.6
-
- 光学 8.8
-
- 古今数学思想(一) 9.0
-
- 微积分学教程(第1卷) 9.4
-
- 什么是数学 9.4
-
- 普林斯顿数学指南(第二卷) 9.6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0 条 )




我其实是对人类杰出的才智感兴趣!

“如果说我所看的比笛卡尔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伊萨克·牛顿(1643—1727):“如哲学家所言,自然之功不多不少,过多是徒劳。简洁明了才是万物真理,大自然无需用华丽复杂的辞藻来解释。” 17世纪的笛卡尔认为经验和演绎是帮助我们探寻事物真理的两种途径,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遵循的亦是标准的演绎逻辑推... (展开)

这是一本牛顿写的书 读《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 更多书评 3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8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9.1分 947人读过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9)暂无评分 17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06)8.6分 431人读过
-
重庆出版社 (2015)8.2分 15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影响人类历史的经典读物 (凤凰决定图书传媒)
- 经典系列 (凤凰决定图书传媒)
- PHYSICS (L.yh)
- 烂书 (派大星)
- 三亩书店 (何成)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TimeCapsule 2017-11-03 17:13:28
开始读的时候,觉得比商务印刷社的版本更容易理解。可是当静下心再看时,觉得除了故事多,插图多,内容还是难以理解。因此,决定暂时放下这本著作。
7 有用 纵横四海 2014-09-22 01:57:08
这哪是在写书,分明就是在写大自然的律法。 给我的感觉:伟大的牛顿可以用他超凡的数学知识解决一切观测到的以及可以想象到的物理问题。
0 有用 AnthonyCheng 2022-01-13 21:15:53
传说中奠基经典物理学的著作。各种定理推论证明十分硬核,没能都看进去,倒是序言的牛顿生平和贯穿全书的科学故事颇有价值。 遥远东方的中国在整个清朝时期,西方的科学界却在快速萌芽并群星闪耀,奠定了整个近代直至今日的世界格局,也将一个个伟大的名字写进了数理化的课本中…
1 有用 积克韦舒亚 2012-12-07 17:32:58
满满的微积分
0 有用 姑蘇小兵 2017-07-10 13:36:43
单这版本不该给星,太自以为是,改得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