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麥田出版
副标题: 馮內果作品集1
原作名: Slaughterhouse-Five
译者: 洛夫
出版年: 1994-2
页数: 256
定价: NT$260
装帧: 平装
丛书: 馮內果作品集
ISBN: 9787702053794
内容简介 · · · · · ·
全世界最偉大的反戰書之ㄧ
詼諧……,卻不容笑的餘地∕悲傷,卻流不出淚來
《第五號屠宰場》因為一場戰爭而起,卻影響了另一場戰爭。
馮內果藉此撼動了七○年代、越戰時期的美國年輕人,點燃了新世代的觀念之火!
1945年,德勒斯登遭到大轟炸時,馮內果本人正巧身在德國。他和其他戰俘一起,在「第五號屠宰場」地下貯存獸肉的地窖裡捱過了一夜,逃避了頭頂上的一場狂轟濫炸。二次大戰的親身經驗,衍生出了這部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反戰書之一。
馮內果運用科幻小說的技巧,讓主人翁畢勒在德勒斯登一場因空襲而起的大火中九死一生後,展開了一場自由穿梭時空的冒險之旅。這次的經歷讓他認識了四度空間,也學會了如何看待死亡。在《第五號屠宰場》裡,無論戰場上或時空旅行中,馮內果描述許多面臨生死邊緣或受苦受難的人所採取的方式皆是冷靜超然——把自己掩埋在池底下、地底下或是宇宙底層,人類可以無視時間與空...
全世界最偉大的反戰書之ㄧ
詼諧……,卻不容笑的餘地∕悲傷,卻流不出淚來
《第五號屠宰場》因為一場戰爭而起,卻影響了另一場戰爭。
馮內果藉此撼動了七○年代、越戰時期的美國年輕人,點燃了新世代的觀念之火!
1945年,德勒斯登遭到大轟炸時,馮內果本人正巧身在德國。他和其他戰俘一起,在「第五號屠宰場」地下貯存獸肉的地窖裡捱過了一夜,逃避了頭頂上的一場狂轟濫炸。二次大戰的親身經驗,衍生出了這部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反戰書之一。
馮內果運用科幻小說的技巧,讓主人翁畢勒在德勒斯登一場因空襲而起的大火中九死一生後,展開了一場自由穿梭時空的冒險之旅。這次的經歷讓他認識了四度空間,也學會了如何看待死亡。在《第五號屠宰場》裡,無論戰場上或時空旅行中,馮內果描述許多面臨生死邊緣或受苦受難的人所採取的方式皆是冷靜超然——把自己掩埋在池底下、地底下或是宇宙底層,人類可以無視時間與空間的存在,任憑自己的心靈自由飄蕩,八方馳騁。
作者簡介
第五號屠宰場的创作者
· · · · · ·
-
库尔特·冯内古特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寇特·馮內果(Kurt Vonnegut1922年11月11日-2007年4月11日),美國作家,黑色幽默文學代表人物之一。
馮內果在1922年出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印第安納波利斯。曾在康乃爾大學取得化學學士學位。戰後於芝加哥大學取得人類學碩士學位,當時同在攻讀人類學的還有索爾·貝婁。
他著有十多本小說和許多的短文、評論,極受好評;曾被許多作家公認為美國現代科幻小說之父,英國作家格雷安·葛林亦曾公開推崇他為「美國當代最好的作家之一」。
馮內果的寫作靈感多來自二次世界大戰在德國德勒斯登戰俘營逃過恐怖大轟炸的親身經歷。馮內果的《第五號屠宰場》被譽為是20世紀美國評等最優的小說之一,還有《貓的搖籃》和《王牌戰將》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慘烈的德國突出部之役後,23歲的馮內果於1945年遭德軍俘虜。馮內果被囚禁在德國東部薩克森州的德勒斯登戰...
寇特·馮內果(Kurt Vonnegut1922年11月11日-2007年4月11日),美國作家,黑色幽默文學代表人物之一。
馮內果在1922年出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印第安納波利斯。曾在康乃爾大學取得化學學士學位。戰後於芝加哥大學取得人類學碩士學位,當時同在攻讀人類學的還有索爾·貝婁。
他著有十多本小說和許多的短文、評論,極受好評;曾被許多作家公認為美國現代科幻小說之父,英國作家格雷安·葛林亦曾公開推崇他為「美國當代最好的作家之一」。
馮內果的寫作靈感多來自二次世界大戰在德國德勒斯登戰俘營逃過恐怖大轟炸的親身經歷。馮內果的《第五號屠宰場》被譽為是20世紀美國評等最優的小說之一,還有《貓的搖籃》和《王牌戰將》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慘烈的德國突出部之役後,23歲的馮內果於1945年遭德軍俘虜。馮內果被囚禁在德國東部薩克森州的德勒斯登戰俘營時,德勒斯登遭英美聯軍發動大轟炸,馮內果與戰俘躲在地下儲肉室,整座城市在炮火烈焰中被燒成廢墟,他是僅有倖存七名美軍戰俘之一。
此經歷也成了他在1969年越戰正如火如荼時出版《第五號屠宰場》故事的核心,小說出版後興起一股閱讀熱潮。這本小說描述一名士兵躲在德勒斯登地下屠宰場「流離於時間之中」的超自然人文小說,首頁一行紀念文寫道「約莫所有的事就這麼發生了」。
馮內果於1994年宣稱「上帝已經要我停止寫作」,但之後隨即出版了半自傳體的《時震》(Timequake),在書中他誓言絕不再提筆。不過他在接受訪聞時談到:「當一個作家垮掉、也就是當他真的被關進瘋人院時,才是他真的無法再提筆的時候」。馮內果在宣布封筆退隱數年後的2002年,年屆80歲的他,重新提筆進行新的寫作計劃,新小說的書名叫做《如果上帝仍在》(If God Were Alive Today),小說主角是一個出生於「嬰兒潮」世代,在紐約從事脫口秀表演的喜劇演員。
這位幽默科幻和黑色喜劇著作創始人馮內果,在2007年3月間不慎跌倒,傷及腦部,在2007年4月11日在紐約市病逝,享壽84歲。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在特拉法玛多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如果有某个人死了,他只不过看上去似乎死了。他依然活蹦乱跳地生活在过去,所以人们在他的葬礼上悲哭是十分愚蠢的事。所有片刻,过去,现在,将来,总是一直存在着,也将永远存在下去。特拉法玛多人能够观看所有不同片刻,就比如说像我们能够观看连绵的落基山脉中的一段一样。他们可以看到所有的片刻是多么的永恒,可以选择观看任何他们感兴趣的一段片刻。我们在地球上的感觉是一个时间段接着一个时间段,就像串起的珠子,一旦一段时间过去,它就永远消失。这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 ”如果特拉法玛多人看到一具尸体,他想到的只是死者在那个特定的时间段状况不佳,但同一个他在许多时间段则安然无恙。现在,当我听说某人去世了,我只不过耸耸肩,用特拉法玛多人遇到这种情况时说的话说:’事情就是这样。‘”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3页 -
他到了屋子里面,来到一个烧得通红的铁炉旁。上面几十把茶壶水都烧开了,有些还带有汽笛。铁炉上还有一口大锅,盛满金黄色的汤。汤浓浓的。比利瞪着眼,看锅中原始的气泡泛起,显出种使人昏昏欲睡的壮观。 宴会用的几张长桌已经摆好。每个座位前摆着一只曾经装奶粉的铁罐小碗。更小的一只罐子当杯子用。另一种细长的罐子当茶杯。每只茶杯里都装满了热牛奶。 每个座位上还放着一把剃须刀、一条毛巾、一盒剃须刀片、一块巧克力、两支雪茄、一块肥皂、十支香烟、一盒火柴、一支铅笔和一支蜡烛。 只有蜡烛和肥皂是德国产的。两者很相似,都是阴森森的乳白色。英国人无从知道,这些蜡烛和肥皂是用犹太人、吉卜赛人、同性恋者、共产党人以及其他帝国的敌人的尸体熬炼出来的油脂做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第五號屠宰場"的人也喜欢 · · · · · ·
第五號屠宰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8 条 )



《五号屠场》:冯内古特小说生涯的里程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果不是新版《五号屠场》腰封上那个“ 百年诞辰印签版”的标志,我都忘了原来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1922-2007)今年也百年诞辰了。 时间的确过得快。依然记得二十年前在书店偶遇《五号屠场》(译林白皮现当代)时的震撼: 那样荒诞的非线性叙事结构,那种打破纪实... (展开)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4 )
-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2)8.6分 10271人读过
-
Peter Smith Pub Inc (1989)9.1分 285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8)8.7分 6279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08)8.7分 288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DESIGN BY 王志弘 (the Wor(l)d)
- 城邦麥田 (the Wor(l)d)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港台版科幻 (sghdteiwuvncm)
- 王志弘的设计单 (第六天大魔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1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第五號屠宰場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红河谷的莲儿 2013-10-16 09:28:07
读的英文版。
0 有用 你的于勒叔叔 2017-07-17 05:03:54
只花了很短的时间读完,并没有领会到什么。只觉得结尾牲口的场景也会令自己动容:人对动物总是比对人更友善的
0 有用 zhouxt12 2019-09-16 09:50:45
完全看不懂
0 有用 霓扣 2020-08-30 18:37:22
时间旅行者 战争幸存者
4 有用 Sherylkim 2013-01-27 18:41:15
在科幻未來當中,諷刺人性的殘酷,如開頭介紹一樣:我們為什麼不寫個有智慧的外星人傳授給我們愛?原因乃是人類仍然是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生物,喜歡以正義之名制裁,我們攻擊敵方那毫無情感的瘋狂屠殺,但我們因為正義而發起的戰爭,卻是包裝美好的險惡人心,馮內果在德勒斯登體會到了真正戰爭的意涵,是多麼現實且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