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人的精神》是辜氏最有名的英文著作,曾被译成德、法、日等多种文字。在《中国人的精神》中,辜氏以旁征博引、汪洋恣肆的笔法,论述中国文化的精神要义,对比东方人和西方人的品质差异,在彰显中国传统的独特价值的同时,也揭露了西方文明的深层弊病。新译本附录了相关论争文章,还选配了100余幅图片,与辜氏的雄文相得益彰。
中国人的精神的创作者
· · · · · ·
-
辜鸿铭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辜鸿铭(1857~1928)清末民初驰名中外的文化怪杰、近代学者、翻译家。他学贯中西,精通9国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他创造性地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并著有《中国人的精神》和《中国的牛津运动》等书,被孙中山誉为“中国第一”。他言辞犀利,辩才无碍,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讲儒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交流,讨论世界文化和时事政治,印度圣雄甘地称他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目录 · · · · · ·
中国人的精神序言导论中国妇女中国语言约翰·史密斯在中国一位大汉学家中国学(一)中国学(二)附录一暴民崇拜或战争及其出路辜鸿铭访问记辜鸿铭奇言怪行小词典附录二中西文明之评判中西文明根本之异点质问《东方杂志》记者答《新青年》杂志记者之质问再质问《东方杂志》记者
中国人的精神序言导论中国妇女中国语言约翰·史密斯在中国一位大汉学家中国学(一)中国学(二)附录一暴民崇拜或战争及其出路辜鸿铭访问记辜鸿铭奇言怪行小词典附录二中西文明之评判中西文明根本之异点质问《东方杂志》记者答《新青年》杂志记者之质问再质问《东方杂志》记者
· · · · · · (收起)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那么什么又是中国妇道中的"三从"呢?所谓"三从",实际上指的是三种无私的牺牲或"为他人而活"。也就是说,当她尚未婚配时,要为她父亲活着(在家从父),当她结婚后,要为其丈夫活着(出嫁从夫),而当她成为寡妇时,又必须为孩子活着(夫死从子)。事实上,在中国,一个妇人的主要生活目标,不是为她自己而活,或者为社会而活;不是去做什么改良者或者什么女性感情会的会长;甚至不是去做什么圣徒或给世界行善;在中国,一个妇人的主要生活目标就是做一个好女儿,一个好妻子和一个好母亲。我的朋友一个外国太太曾写信问我,中国人是否真的像穆斯林一样,相信妇人是没有灵魂的?我回信告诉她说,我们中国人并不认为妇女没有灵魂,我们只是认为一个妇人--位真正的中国妇人是没有自我的。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0页 -
事实上,要懂的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淳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淳朴(deep, broad, simple)。 在此,我可以指出,美国人发现要想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是困难的,因为美国人,一般说来,他们博大、淳朴,但不深沉。英国人也无法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因为英国人一般说来深沉、淳朴,却不博大。德国人也不能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因为德国人特别是受过教育的德国人,一般说来深沉、博大,却不淳朴。在我看来,似乎只有法国人最能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固然,法国人既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也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淳朴——但是法国人,法国人民却拥有一种非凡的、为上述诸民族通常说来所缺乏的精神特质,那就是“灵敏” (delicacy)。这种灵敏对于认识中国人和中国文明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中国入和中国文明的特征,除了我上面提到过的那三种之外,还应补上一条,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灵敏。这种灵敏的程度无以复加,恐怕只有在古代希腊及其文明中可望得到,在其他任何别的地方都概莫能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理想图文藏书·人生文库(共9册),
这套丛书还有
《人类的艺术》《凡·高家书》《蒙田随笔》《达·芬奇笔记》《小王子·灰姑娘》
等
。
中国人的精神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5 条 )


哀诉之音成绝响,世间不见辜鸿铭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哀诉之音成绝响,世间不见辜鸿铭 记东方喻义,西方喻利 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淳朴的。因为中国人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淳朴。 ——辜鸿铭 在近代中国,... (展开)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6 )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6)7.1分 794人读过
-
General Books LLC (2010)7.9分 98人读过
-
上海三联书店 (2010)7.6分 2415人读过
-
海南出版社 (1996年04月)8.0分 167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人的精神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kunwushort 2023-12-24 21:10:19 上海
见面不如闻名
0 有用 行杜 2025-01-26 23:35:15 上海
理解短评里的一切批评。读的时候常翻涌上不适与荒谬感,但反过来想,我这样强烈升起的种种“感受”又是被怎样的一些观念塑造的呢?在一个“新”时代仍始终坚持发出“旧”声音,一个不“进步”的人身上,反倒觉得会有值得我们去聆听、学习的地方吧。
0 有用 喂饭 2018-09-30 10:18:32
见地是够作书,比《吾国与吾民》差在眼界。
0 有用 游牧人·芳汀 2012-10-17 19:31:50
在辜老的“忠诚大宪章”和他所抨击的“自由大宪章”中,也许我还是会选择后者。
1 有用 琪琪小圆 2013-12-28 18:58:58
他写中国女人的那篇我看了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了,跳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