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曾国藩,没有显赫的家世,天赋堪称晚清同时代大人物当中最差,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在复杂的时代变局中超越众人,成就最大,被誉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且最后全身而退。他的人生经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给人以特别的启示。
他出身平常,家族五六百年没出过秀才,可谓典型的小镇青年。
他智商平常,考了7次才中秀才,却以笨功夫成功打通了科举之路,顺利进入翰林院。他一生崇尚笨拙,以扎实而非机巧取胜。
他踌躇满志进京,面对全国精英,发现自己见识狭隘、观念鄙俗,陷入自卑和焦虑。三十而立,他立志学做圣人,研读经典,广交朋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京期间飞速升迁。
他善于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天下大乱之际,一介书生独创湘军,统率群雄。对抗太平天国,屡战屡败,甚至两次投江自尽,多次深陷绝境。47岁时更被皇帝弃用,陷入人生低谷。
蛰居老家两年,他反思自我,最终大悔...
曾国藩,没有显赫的家世,天赋堪称晚清同时代大人物当中最差,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在复杂的时代变局中超越众人,成就最大,被誉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且最后全身而退。他的人生经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给人以特别的启示。
他出身平常,家族五六百年没出过秀才,可谓典型的小镇青年。
他智商平常,考了7次才中秀才,却以笨功夫成功打通了科举之路,顺利进入翰林院。他一生崇尚笨拙,以扎实而非机巧取胜。
他踌躇满志进京,面对全国精英,发现自己见识狭隘、观念鄙俗,陷入自卑和焦虑。三十而立,他立志学做圣人,研读经典,广交朋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京期间飞速升迁。
他善于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天下大乱之际,一介书生独创湘军,统率群雄。对抗太平天国,屡战屡败,甚至两次投江自尽,多次深陷绝境。47岁时更被皇帝弃用,陷入人生低谷。
蛰居老家两年,他反思自我,最终大悔大悟。重新出山后,为人处世脱胎换骨,不仅清除了政治敌人,而且以“结硬寨、打呆仗”战胜了军事宿敌太平天国,位极人臣。
他眼光长远,审时度势,面对与洋人的差距,率先抛弃落后观念,倡导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
他走过的每一步都成为人生精进的基石,最终从笨人到圣人,成为大清王朝的最后领航者和儒家文化的最后一个偶像。
翻开本书,看曾国藩如何以一种笨拙的精神,诠释一个持续奋斗者的升级之道。
曾国藩传的创作者
· · · · · ·
-
张宏杰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张宏杰,蒙古族,1972年生于辽宁。知名历史学者,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著有《曾国藩传》《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坐天下》《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等。曾在《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任大型纪录片《孔子》《楚国八百年》《戊戌变法》总撰稿。
目录 · · · · · ·
1. 父子双双去“赶考”
2. 老曾家有个科举梦
3. 生平第一大挫折
4. 越笨拙越努力
第二章 为什么要“学做圣人”
1. 京官曾国藩的自卑与焦虑
2. 三十而立,学做圣人
3. 脱胎换骨的开始:写日记
第三章 惊人的进阶之道
1. 自我管理的十二条军规
2. 把择友当作人生第一大事
3. 深得道光皇帝欣赏
第四章 从前的官场愣头青
1. 郁闷的“副部长”
2. 开罪咸丰皇帝
3. 北京,生命最艰难的时刻
第五章 “曾剃头”的长沙之辱
1. 赴任江西遭遇家庭变故
2. 为什么出山?
3. 在长沙,成为众矢之的
4. 遭遇真正挫折:差点儿被兵痞杀了
第六章 湘军为什么牛气
1. 创建湘军的苦心与良心
2. 与咸丰帝的博弈
3. 曾国藩的第一次自杀和湘潭大捷
4. 湘军团队是这样设计出来的
第七章 得而复失的湖北巡抚
1. 把保卫长官当作一项制度
2. 这句话改变了曾国藩命运
3. 曾国藩的敌人
4. 湘军的整体计划为何被打乱?
第八章 江西困境与“大悔大悟”
1. 九江大败后差点儿自杀
2. 曾国藩与胡林翼
3. 被皇帝拿掉兵权
4. 蛰伏两年,完成“脱胎换骨”
第九章 安庆这块难啃的骨头
1. 曾国藩的二次出山
2. 和胡林翼联手攻占安庆
3. 湘军的战术:“结硬寨、打呆仗”
4. 命运之战
第十章 与何桂清的恩怨纠葛
1. 成为大清帝国最有权势的人
2. 慈禧与奕訢发动宫廷政变
3. 清除何桂清集团党羽
第十一章 太平天国最后的战役
1. 著名的“天京”攻坚战
2. 曾国藩人生最焦灼的四十六天
3. 恩将仇报的沈葆桢
第十二章 “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
1. 朝廷的两记闷棍
2. 曾国荃的“经济问题”
3. 自剪羽毛,让曾老九离职
4. 与左宗棠的恩怨情仇
第十三章 两江总督的清与浊
1. 不准大排场,只收小礼物
2. 总督的“养廉银”与“裁撤陋规”
3. 曾国藩的“小金库”
第十四章 洋人也是人
1. 蛮夷之人,居然也有信义
2. 师夷长技以制夷
3. 三个与众不同的外交观念
第十五章 与接班人李鸿章共同“剿”捻
1. 妙手:裁湘留淮
2. 曾国藩的人才大计:塑造李鸿章
3. 将河墙战法进行到底
第十六章 天津教案:曾国藩是怎么成为“卖国贼”的
1. 升任直隶总督,对官场痛加整顿
2. 导火线:武兰珍迷拐案
3. 曾国藩调查“挖眼剜心”事件
4. 疆臣新领袖李鸿章
第十七章 大清王朝最后的领航者
1. 这个王朝已经不可挽救了
2. 为国家办最后一件大事
3. 虽油尽灯枯,仍然勤奋有恒
4.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后一个偶像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作为一个笨人,曾国藩发现下笨功夫有下笨功夫的好处。 第一,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需心,更肯付出。第二,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多,总是失败,因此“逆商”也就是逆境商数比较高,抗打击能力特别强。第三,笨拙的人不懂取巧,不走捷径,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做事不留死角。 他考秀才考了七次,举人和进士却考得顺利,就是因为他基础打得牢。开了窍后,就能一顺百顺。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意下笨功夫,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结果走不远。所以,“笨拙”看起来慢,其实越到后来就走得越快,就好比盖房子,因为基础打得牢,房子就盖的比别人高。(Pg.13)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4. 越笨拙越努力 -
事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成。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是有限的,自己监督自己都是有盲点的,不容易做到彻底,但是人都有自尊心,因此通过自己的朋友、老师监督自己往往是最有效的,就好比一根基因不佳的竹子,随它自己生长,可能长得弯弯曲曲,但是如果把它种在竹林里头,周围都是长得笔直的竹子,和它们一起争阳光,它本身也就长直了。(Pg. 26)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3. 脱胎换骨的开始:写日记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曾国藩传"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曾国藩传"的人也喜欢 · · · · · ·
曾国藩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14 条 )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含英咀华——总有一本适合你第1辑 (99.9%)
- 读过的书 做一个有灵魂的明媚女子 (辰夕少女心)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每月一本大部头 (野原新之助)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曾国藩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47 有用 筱堂 2019-08-26 19:47:53
久不为读书下泪,今读至曾公之逝,泰山颓矣,哲人萎矣,泫然不知涕泪之无从也。艰苦卓绝,奋志鹰扬。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十九年八月廿六日阅讫于长沙望岳楼,是日小女第一天上幼儿园也。
247 有用 里仁 2019-01-09 16:13:52
急就章。行文重複冗沓,甚至僅隔兩頁,就有完全相同的句子出現。基本上引一段史料,就會緊跟著用白話大概譯一遍,徒充字數而已。另外也未見什麼新意,多是卑之無甚高論之言。
53 有用 晓榕 2019-04-04 16:44:24
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最终的成败就看能否守得住初心,下得了功夫,熬得住岁月。
55 有用 王小刀 2019-02-13 07:56:01
不推荐。如果作者不要写这么多个人感情的评注在里面,我会给四星,而且《曾国藩传》这本书会更清新爽洁,行文表达会带给读者更加高效的阅读感。我们读传记需要的是准确的连贯的叙事,而非夹杂大量人云亦云的评语,特别是还附加了很多个人判断之下,看起来十分缺乏理性的结论。
20 有用 亮叔 2019-01-07 00:25:12
曾氏一生的故事,感我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