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 旅行书写与文化互化
原作名: Imperial Eyes : Travel Writing and Transculturation
译者: 方杰 / 方宸
出版年: 2017-4-1
页数: 377
定价: 6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人文与社会译丛
ISBN: 9787544768337
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部跨学科的经典之作,在旅行书写研究以及(后)殖民批判领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深入探究了18世纪中叶以来,旅行书写在欧洲殖民主义扩张进程中的作用,以大量南美洲、非洲的案例,具体阐释了旅行书写如何为欧洲读者生产出一个“欧洲以外的世界”。普拉特细数不同类型的旅行书写,既关注帝国主义事业中占支配地位的宗主国文化,也关注从属的、边缘的接受端文化,并强调两者接触之时产生的互动。本书史料详实,叙事生动,将会带给读者关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新认识。
作者简介 · · · · · ·
玛丽·路易斯·普拉特 Mary Louise Pratt,纽约大学西葡语言文学教授,曾任斯坦福大学奥利芙·H.帕尔默人文学教授。早年在多伦多大学获得现代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分校获得语言学硕士学位,1975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广泛,涉及拉丁美洲文学与社会、比较文学、 性别研究、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文化研究等诸多领域。2003年任现代语言协会主席。
目录 · · · · · ·
第二版序言
第一章 导论:接触地带的批评
第一部 科学与情绪,1750—1800
第二章 科学、行星意识、内陆
第三章 叙述反征服
第四章 反征服之二:互惠的奥秘
第五章 性爱与废奴
第二部 重构美洲,1800—1850
第六章 亚历山大•冯•洪堡与美洲之重构
第七章 重构美洲之二:资本主义先锋与女性社会探索者
第八章 重构美洲/重构欧洲:克里奥尔人的自我塑形
第三部 帝国之文体学,1860—2007
第九章 从维多利亚湖到圣萨尔瓦多喜来登酒店
第十章 在新殖民地:现代性、流动性、全球性
注释
索引
· · · · · · (收起)
"帝国之眼"试读 · · · · · ·
导论:接触地带的批评 我生长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一个叫利斯托尔的农场小镇。在镇子主要路口的一角,有一家利文斯通医生经营的杂货店。利文斯通医生是由药剂师改行做的杂货店主。不过对孩子们来说,他的杂货店首先是个能够买到恶作剧道具的地方。有时利文斯通医生会用这些道具对你开玩笑,特别是在利文斯通太太没在店里的时候。比如,正是通过利文斯通医生,我见识了种种神奇之物:滴水杯...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感伤和感性(sensibilité)开始在旅行书写中显示其权威,时间大致与科学相同,是从18世纪60年代以降。……性和奴隶制是此类文献的重要主题,或者可以说是唯一的重要主题;这两者在寓言性叙事中总是结伴出现,而这些叙事调用夫妻之爱作为奴役和殖民统治的一种替代,抑或作为这两者新近获得合法化的版本。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五章 性爱与废奴 -
这些界限在法裔一阿尔及利亚人阿尔贝・加的作品中也可以穿越,他是赖特的同时代人,又一位非凡的带连字符的帝国之主体。加缪的虚构作品,表现出对这里讨论的形式和话语的一种深度的、十分具体的参与。其大部分探讨殖民主义的各种矛盾一一西方批评曾试图拒绝这种挑战,其采取的方式是将加缪的叙事固执地读作去语境化的存在主义道德寓言。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九章 从维多利亚湖到圣萨尔瓦多喜来登酒店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帝国之眼"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帝国之眼"的人也喜欢 · · · · · ·
帝国之眼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印加人的世界认识和对自己权益的要求

一本理论先行但作者很会的书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Routledge (1992)9.7分 31人读过
-
Routledge (2007)暂无评分 13人读过
-
Routledge (2007)暂无评分 19人读过
-
Routledge (1992)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文化研究】 (爱玛·包法利)
- 书海无涯 (佾云)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广义人类学备忘录 (nothing传叔)
- 37°暖书单(一) (37°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帝国之眼的评论:
feed: rss 2.0
38 有用 安提戈涅 2018-06-03 23:29:38
博物学和帝国关系这块是我研究的范畴,算是比较熟悉,所以也很好奇普拉特能从这个比较陈旧的主题里挖掘出什么新东西来。结果看来还算令人满意,以往关系中单向度的、优越性的话语呈现被取代为一种互相作用的话语模式,也就是说对话以及变调代替了以往研究中的独白模式。很多主题我之前也涉及到,像浪漫主义和科学主义在博物学里的对垒,还有冒险小说的自我反噬与自我怀疑,读起来也是比较亲切愉悦的。科学人-审美人-经济人的凝视... 博物学和帝国关系这块是我研究的范畴,算是比较熟悉,所以也很好奇普拉特能从这个比较陈旧的主题里挖掘出什么新东西来。结果看来还算令人满意,以往关系中单向度的、优越性的话语呈现被取代为一种互相作用的话语模式,也就是说对话以及变调代替了以往研究中的独白模式。很多主题我之前也涉及到,像浪漫主义和科学主义在博物学里的对垒,还有冒险小说的自我反噬与自我怀疑,读起来也是比较亲切愉悦的。科学人-审美人-经济人的凝视主体的呈现很清晰,文化接触地带的互化状态在后半部分阐释得更好。洪堡是科学诗学的代言人,中间地带的过渡者。结尾部分略冗余。 (展开)
1 有用 大蔚考博菲 2017-10-06 12:07:11
细致的观察、分析并提出不凡的见解,是评判一本学术类著作的标准,本书做到了,唯一的遗憾是翻译不甚流畅,影响了阅读和思考的体验。
5 有用 BOXING 2017-08-24 09:44:15
文化互化(transculturation)、接觸地帶(contact zone)和自傳式人種志(autoethnography),可與《東方學》或《想象的共同體》結合。
1 有用 心斋 2024-12-28 00:47:58 北京
一段隐而不见的殖民-后殖民-新殖民文化书写,关于历史、记忆与复得而复失的文化,经由18-20世纪的旅行书写得以开启。作为一项欧洲知识建构计划,科学与感伤作为旅行书写的两种类型,在不同时期为欧洲扩张提供“反征服”的合法性叙事,并建构出“天真无辜的欧洲人”形象;而对于独立后的美洲,克里奥尔人面临着主体性文化真空的情境。克里奥尔人血缘的混杂,预示着这片大陆文化归属的困境——“反对用帝国主义势力强加给他们... 一段隐而不见的殖民-后殖民-新殖民文化书写,关于历史、记忆与复得而复失的文化,经由18-20世纪的旅行书写得以开启。作为一项欧洲知识建构计划,科学与感伤作为旅行书写的两种类型,在不同时期为欧洲扩张提供“反征服”的合法性叙事,并建构出“天真无辜的欧洲人”形象;而对于独立后的美洲,克里奥尔人面临着主体性文化真空的情境。克里奥尔人血缘的混杂,预示着这片大陆文化归属的困境——“反对用帝国主义势力强加给他们的他者性构想界定他们自己,而又不让他们自己被那些范畴包括在内”。未完成之现代性与未建立之主体性,在流动性的全球化语境中愈发显得扑朔迷离。 (展开)
7 有用 ketos 2018-08-31 18:49:37
短评里只有我看不懂对吗好的我是个傻子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