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一凡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西方文论讲稿
出版年: 2007-10
页数: 405
定价: 3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三联讲坛丛书
ISBN: 9787108027542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西方文论讲稿
出版年: 2007-10
页数: 405
定价: 3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三联讲坛丛书
ISBN: 9787108027542
内容简介 · · · · · ·
《从胡塞尔到德里达西方文论讲稿》精选一批有特色的选修课、专题课与有影响的演讲,以课堂录音为底本,整理成书时秉持实录精神,不避口语色彩,保留即兴发挥成分,力求原汁原味的现场氛围。希望借此促进校园与社会的互动,让课堂走出大学围墙,使普通读者也能感知并进而关注当代校园知识、思想与学术的进展动态和前沿问题。
从胡塞尔到德里达的创作者
· · · · · ·
-
赵一凡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赵一凡。1950年8月出生。籍贯江苏盐城。1968年下乡插队。1970年进入安徽大学外语系学习英语。1973年留校任教。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1年公派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86年回国工作。先后获得文学硕士(1981)、史学硕士(1984)、哲学博士(1989)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有论文集《美国文化批评》、《欧美新学赏析》,主持翻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国历史文献》、《爱默生文集》、《美国赖以立国的文本》等。 多年从事美国文学与文化研究,强调学术思想性,关注理论创新与批评,提倡跨学科交叉研究,讲究文风文体。
目录 · · · · · ·
序言
导游图 后现代史话
开场白
第一讲 概说现代性
第二讲 后现代文艺缘起
第三讲 后现代文化批判
第四讲 后现代哲学话语
第五讲 后现代政治图谱
西方学术生态点评一 危机之下,适者生存
第一编 现象学逸闻
课前提示
第六讲 胡塞尔与现象学的初衷
第七讲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终结
第八讲 海德格尔:艺术与语言
第九讲 海德格尔:科技与诗思
第十讲 德国现象学余波
西方学术生态点评二 诗思比邻,交相辉映
第二编 后结构传奇
课前提示
第十一讲 结构主义回顾
第十二讲 巴黎结构主义革命
第十三讲 巴赫金:与结构主义对话
第十四讲 巴特与克娃:文本双人舞
第十五讲 拉康:主体与欲望的变奏
第十六讲 德里达:与形而上学博弈
第十七讲 德里达:延异与解构
西方学术生态点评三 差异横生,不耻支离
后记 感念老师
西方文论必读经典书目
人名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导游图 后现代史话
开场白
第一讲 概说现代性
第二讲 后现代文艺缘起
第三讲 后现代文化批判
第四讲 后现代哲学话语
第五讲 后现代政治图谱
西方学术生态点评一 危机之下,适者生存
第一编 现象学逸闻
课前提示
第六讲 胡塞尔与现象学的初衷
第七讲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终结
第八讲 海德格尔:艺术与语言
第九讲 海德格尔:科技与诗思
第十讲 德国现象学余波
西方学术生态点评二 诗思比邻,交相辉映
第二编 后结构传奇
课前提示
第十一讲 结构主义回顾
第十二讲 巴黎结构主义革命
第十三讲 巴赫金:与结构主义对话
第十四讲 巴特与克娃:文本双人舞
第十五讲 拉康:主体与欲望的变奏
第十六讲 德里达:与形而上学博弈
第十七讲 德里达:延异与解构
西方学术生态点评三 差异横生,不耻支离
后记 感念老师
西方文论必读经典书目
人名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海德格尔有句名言:人是一种能对其存在提出质询的存在。我是谁?人为何物?萨特说,这种否定性反思,深刻揭示人类生存境况。由此他强调:意识具有否定性,它外在于各种事物,同时又关涉它们。这种从自在中源源溢出、又日显多余的存在,萨特称为非存在,或一种天昏地暗的不确定,此即虚无。他说:非存在总是出于人类期望的范围。正因为人的希望不断遭受践踏破坏,“虚无才可能绕着存在”。(萨特66,7) 萨特的虚无( Neant)。源自又超越了老海的烦与畏。我们记得,老海《存在与时间》里,攻击抽象存在( das Sein),提倡个人亲在( Dasein)。在他目中,人是一种偶然生物。他被抛入世,碌碌无为,成天为烦恼畏惧所包围。 萨特接受老海存在于世中的公式,他也渴望诗意的。可他苦命的亲在,却把他抛一种前途未卜的虚无。他认为,真正展示虚无的,并非泛泛而论的空虚或怀疑,而是生活中不断否定自我碎体验:我饥饿,我没钱,我发现彼埃尔不在咖啡馆。我想写几本让人恶心的小说,不料却落入斯塔拉格D12号战俘营,被迫在人堆里裸浴,上露天厕所,挤在鸽子笼里,夜夜噩梦缠绕。 由此可见,老海的亲在观过于安逸,也相对被动。但老海讲过人对于死亡的畏惧,这对萨特大有诱惑。在他看来,一且意识到人都会死,而且每个人都要以自己的方式去死——此刻的他,便可达到老海所说的本真。 由是,人也获得了自由。这一发现让萨特手舞足蹈、绝处逢生。原来虚无是“被造成”的,它是一种“存在之缺失”。虚无通向自由。(22)在给海狸的信中,他承认虚无是他赖以抛弃老海、打造一门新哲学的基础。(麦克莱德97a,97)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二讲 巴黎结构主义革命 -
大凡诗人作家,无不精通象征比喻:他们玩弄词语游戏,表现丰富人生。……“非真实的运用,也是一种游戏。”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三联讲坛丛书(共29册),
这套丛书还有
《康德《判断力批判》释义》《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钱理群中学讲鲁迅》《从卡夫卡到昆德拉》《“六大名著”导读(三联讲坛)》
等
。
喜欢读"从胡塞尔到德里达"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从胡塞尔到德里达"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从卢卡奇到萨义德 8.3
-
-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9.1
-
-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9.2
-
- 批评的踪迹 8.2
-
-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8.9
-
- 道与逻各斯 8.7
-
- 再解读 8.7
-
- 理论之后 8.3
-
- 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 8.3
-
- 启迪 9.0
从胡塞尔到德里达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书摘(to be continued)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 ➡️ P015 现代主义作为一场叙事危机(马克思): 社会安定有助于叙事传统形成,而强权统治会压制民众语言欲望,引发叙事危机。 —— 那强权统治的安定社会呢?是不是就是琐碎叙事呢? ➡️ 016 文艺是左派抵制资本整合的最后阵地……理性蜕变成工具理性,技术上升... (展开)> 更多书评 10篇
2 有用 北大小马 2023-05-17 20:01:03 江苏
总感觉本书作者什么都懂一点,但什么又不都是很懂。书里没有太多干货,跟同系列其他讲稿对照的话,质量有断崖式的下滑。另外这么油滑的语调让我有点不太适应。读着读着就出戏了……
16 有用 一只大鱼 2014-11-30 10:31:57
逗比不成反变low,笔走闲散似难收。各方高人齐登场,江湖变成一锅粥。哈哈哈……
3 有用 withinbeyond 2011-09-23 09:51:28
理论总结。PS:愈加感到法国那帮文人大都是废柴,既无勇气挑战政治哲学,更无能力反思乃至否思现代性的基础——技术。与施特劳斯和海德格尔,相去不可以道里计。
56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14-03-12 03:05:52
人们说赵一凡不如张隆溪,我以为赵一凡也算是国情内的一流学者了,如不如的倒没什么好比,两个同年不过都只有一技之长耳,和老师钱锺书与陈寅恪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Denken ist Dichten。张隆溪不过是抄的明显一点,搞得大家以为他牛逼哄哄。而赵一凡(不是张小凡)则博采一点文采一点,自1900年尼采死后,比张隆溪更有文气一些耳耳,张隆溪的八股可能是季羡林教出来的。文本之外一无所有,爱与死交织在文本... 人们说赵一凡不如张隆溪,我以为赵一凡也算是国情内的一流学者了,如不如的倒没什么好比,两个同年不过都只有一技之长耳,和老师钱锺书与陈寅恪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Denken ist Dichten。张隆溪不过是抄的明显一点,搞得大家以为他牛逼哄哄。而赵一凡(不是张小凡)则博采一点文采一点,自1900年尼采死后,比张隆溪更有文气一些耳耳,张隆溪的八股可能是季羡林教出来的。文本之外一无所有,爱与死交织在文本性之间。尼采曰:“哲学,好比文化的毒药。”而“拥有艺术,可避免我们死于真理。”我是我怀疑赵先生没读过康德,所以不知道康德概念运用的特殊性。而“权力意志”被你这样运用,更说明了您的道听途说,“没有真理,只有阐释”呐!“穷气尽力,欲使小说、诗歌、戏剧,与哲学、历史、社会学等为一家。”默存啊,下午我来北大 (展开)
2 有用 阅微草堂 2013-03-11 17:03:10
堪比《时间简史》的人文书籍!对于我的意义的是启发性的。值得推荐,值得精读而不是当做评书阅读,理解了作者的苦心,我们就能知道钱学如何,西方文论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