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0 (普照)
- 法学nerd的偏冷读书世界 (李初一)
- 辽宋金元史 (爱卢梭)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53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和战之间的两难的评论:
feed: rss 2.0
9 有用 惠山老翁 2020-11-03 09:49:32
书的前半部分是极好的“知识考古学”,宋人构建了一整套有关武举、府兵与民兵的神话,说得连自己都信了。书的后半部分则大可与曾瑞龙的〈拓边西北〉对读,证明对西夏的战事,一多半全葬送在“微操大师”神宗的手里,这位仁兄拿着错误的对境图,在宫里大谈用兵“奇正之法”的死样,证明自己果然是“英勇无敌屁股中箭”的太宗血脉。这“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的“微操绝学”因着八百多年后常公凯申而再度发扬光大。
27 有用 栗子有毒 2020-11-01 12:39:36
五六七三篇很好,前几篇有些空泛,花入各人眼。1 常公凯申乃宋神宗转世,常公认为自己是和孙武比肩的兵家,神宗觉得自己是当代第一兵家,所以亲自部署,亲自指挥。2 宋夏关系简单说就是一个傻地主遇到一个刁奴才,地主打又打不过,送钱人家也不领情,自我感动之后恼羞成怒,却又没有办法,只能继续自我感动,我大送的送,能叫送吗?3 瞎jb搞一堆制度,啥用也没用,这么重的赋税,现代人还吹他妈风雅,你是两制以上官吗?
1 有用 武林越人 2020-08-28 16:37:49
为了写论文,赶紧买来看了
15 有用 中世与近世之间 2020-10-10 07:01:52
比作者的博论好多了,不过也能看出来关于文武角色的思考仍然是本书的出发点,作者将其下延至宋代,提供了许多崭新的观点。附录的文章关于宋代政治史研究的局限分析的十分全面,当然最核心的还是要对史料加以深入分析和批判,也要突破宋人对于宋史认知的局限,作者特以永乐之役为例提到了权力斗争与政治立场对于战争书写的影响,宋代文官甚至故意夸大战争的损失。作者认为北宋对外政策在仁宗朝便已发生转变,且倡议者多为文官,打破... 比作者的博论好多了,不过也能看出来关于文武角色的思考仍然是本书的出发点,作者将其下延至宋代,提供了许多崭新的观点。附录的文章关于宋代政治史研究的局限分析的十分全面,当然最核心的还是要对史料加以深入分析和批判,也要突破宋人对于宋史认知的局限,作者特以永乐之役为例提到了权力斗争与政治立场对于战争书写的影响,宋代文官甚至故意夸大战争的损失。作者认为北宋对外政策在仁宗朝便已发生转变,且倡议者多为文官,打破了文官主和的固有印象,然而文官对于军事的重视仍然是以“文”的理念处理“武”的问题,因此仍归于失败,作者以武举为例进行了分析,不过本章倘若以狄青形象的书写作为个案讨论或许更好。关于府兵制和募兵制的理想化与形塑的分析,我认为是全书最出彩的地方,宋人对于这些制度的讨论与争议对后世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
2 有用 参 2020-11-19 15:16:14
最后的结论将七篇论文之间完全串起来,可见水平。《将从中御的困境》和《永乐城之役》两篇里告诉我们神宗也是爱玩微操的主,可惜有武帝的野心没有武帝的手腕。永乐城失利被夸大用来当作反战官员议和的理由,文官们还真是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