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哲学的慰藉(精)》是被誉为“英国文坛奇葩”的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的重要作品,自2000年出版以来,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全球畅销不衰。 在本书中,德波顿以其特有的英国式笔调引领我们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哲学之旅,典雅风趣,帮助我们走近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尼采、叔本华等大师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悲苦、困顿和欲望引起的烦恼在他们的智慧中可以找到慰藉。 德波顿认为尽管古往今来被称作哲学家的思想者千差万别,还是有可能在相隔几世纪之间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点就是忠于“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义——“爱智慧”。他们的共同爱好,在于就人生痛苦的根源向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他们的共同精神是不向世俗低头,坚持独立思考。 阿兰·德波顿编著的《哲学的慰藉(精)》的文字在译者资中筠先生看来是“简洁而优雅,机智而含蓄,能用小字眼就...
《哲学的慰藉(精)》是被誉为“英国文坛奇葩”的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的重要作品,自2000年出版以来,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全球畅销不衰。 在本书中,德波顿以其特有的英国式笔调引领我们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哲学之旅,典雅风趣,帮助我们走近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尼采、叔本华等大师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悲苦、困顿和欲望引起的烦恼在他们的智慧中可以找到慰藉。 德波顿认为尽管古往今来被称作哲学家的思想者千差万别,还是有可能在相隔几世纪之间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点就是忠于“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义——“爱智慧”。他们的共同爱好,在于就人生痛苦的根源向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他们的共同精神是不向世俗低头,坚持独立思考。 阿兰·德波顿编著的《哲学的慰藉(精)》的文字在译者资中筠先生看来是“简洁而优雅,机智而含蓄,能用小字眼就不用大字眼,深得英国古典散文的传承”,非常值得回味。
哲学的慰藉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诉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目录 · · · · · ·
译序
第一章 对与世不合的慰藉
第二章 对缺少钱财的慰藉
第三章 对受挫折的慰藉
第四章 对缺陷的慰藉
第五章 对伤心的慰藉
第六章 困难中的慰藉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少年之所以烦恼和忧愁……皆因其坚信此生必定会得到幸福孜孜以求。经常为希望所欺而生怨悔皆由此而来。我们梦中模糊的希望以变幻无常蛊惑人心的形象在我们眼前盘旋,撩拨我们去追寻其源头,最终归于虚妄……如果年轻人能及时得到忠告和指导,从头脑中根除对这个世界抱很大期望的错误观念,他们将获益良多。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14页 -
苏格拉底的思辨方法 (1)取一种为世所认的常识论断 (2)想象一下这一论断可能是错的,尽管说这话的人充满自信。寻找这一论断可能不对的情境。 (3)如果对以上问题找到例外情况,那么原来的定义就是错的,或者至少不准确。 (4)最初的论断必须考虑到以上例外并将之精确细腻地表达。 (5)如果随后又找到了对以上修正过的论断来说的例外,那么整个过程再重复一遍。真理——就迄今为止人类可以企及的而言——寓于一项看来驳不倒的论断。追求真理,就是发现我们原来差不多认定为是的其实为非。 (6)不论阿里斯托芬如何加以歪曲,思考的产物总是优于直觉的产物。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哲学的慰藉"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哲学的慰藉"的人也喜欢 · · · · · ·
哲学的慰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36 条 )







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论坛 · · · · · ·
为何强调保丽娜上身袒露,甚至还放特写? | 来自小般若 | 2020-02-20 20:28:03 | |
关于这本书的访谈 on youtube | 来自. | 2016-08-01 09:23:1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Penguin (2001)8.7分 201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8.1分 10942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8.2分 3696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8.5分 176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译文经典·精装本 (YY一整年)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一无所知的世界,看下去,才有惊喜 (溜肉段)
- 心智成长路径 (蓝蓝的紫)
- 译文经典(上海译文 精装版) (Anatol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哲学的慰藉的评论:
feed: rss 2.0
20 有用 -SK47- 2018-08-31 12:45:56
那些说哲学不能拿来给普罗大众带来慰藉的… 哲学是你生下来的?你是它亲妈?
12 有用 洛伦兹不变换 2019-05-18 12:29:39
将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塞内加、蒙田、叔本华、尼采的哲学解读为与世不合、缺少钱财、经受挫折、身怀缺陷、感到伤心、身处困难时的慰藉,毫无疑问是非常私人化的处理。事实上,慰藉这一落脚点,本身就带有直指通俗生活的偏向性。因此,通读之后,可能会觉得是充满鸡汤味,也可能会觉得过分简单。诚然如此,但也并不是什么过失。恰如蒙田的观点,哲学不应该是诘屈聱牙的,而应该是简明易懂的。对于本书而言,作为一个指向更深层次的... 将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塞内加、蒙田、叔本华、尼采的哲学解读为与世不合、缺少钱财、经受挫折、身怀缺陷、感到伤心、身处困难时的慰藉,毫无疑问是非常私人化的处理。事实上,慰藉这一落脚点,本身就带有直指通俗生活的偏向性。因此,通读之后,可能会觉得是充满鸡汤味,也可能会觉得过分简单。诚然如此,但也并不是什么过失。恰如蒙田的观点,哲学不应该是诘屈聱牙的,而应该是简明易懂的。对于本书而言,作为一个指向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的引子的话,就更加未尝不可了。 (展开)
71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3-04-06 10:34:24
把哲学庸俗化地解释为对人生的慰藉,又用软塌塌的文字把大师们的思想消解成适合大众口味的心灵鸡汤,泛泛而谈,不疼不痒,这在本质上跟于丹对《论语》的解读没什么两样。真不明白这样一本所谓畅销书,为什么居然能跟柏拉图、马尔库塞等人的著作并列,出现在“译文经典”系列里。
1 有用 陈大强bigwall 2015-06-08 23:46:17
一本挺小的书,是冲着资中筠老师来读的,分好几次勉强看完了。前面三章写得挺好的,闪光点比较多,后面两章有点看不下去,跳着看完了。
6 有用 晕 2017-11-05 19:36:29
大概每个国家都有一个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