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官员的尺度的书评 (241)

蓝调共和 2011-10-08 09:01:45

柴静:自由,就是对何谓正确不那么确定的精神

原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d37b0102dvtf.html 1 2008年5月,中国青年人正在发起一场ANTI-CNN运动。有一个CNN的白人评论员用“goons and thugs”来形容中国人。 当时我在美国,遇到一位美国国务院一个官员,谈起此事,他苦着脸 “这个人也常常辱骂我们” 旁边...  (展开)
林微云 2011-09-03 23:55:03

“无冕之王”的第四权

“无冕之王”的第四权 7月底,当微博上疯传纽约州同性恋结婚的新闻,当我们看到白发苍苍的84岁老人拄着拐杖登记结婚,有多少人知道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斯奈德诉菲尔普斯案”呢?而当默多克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在英国议会被听证,让无数人回忆起1970年代导致美国尼克松...  (展开)
夕岸 2011-08-21 23:06:16

不确定的精神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刊登在8月21日《晶报》深港书评,有少量删改。 刊出版:http://jb.sznews.com/html/2011-08/21/content_1715112.htm 第一稿如下。 关注《批评官员的尺度》倒并非因为何帆老师的背书,而是追寻作者安东尼•刘易斯而来。去年在学校图书馆偶然借阅到《言论的边界》,深受...  (展开)
Vince 2011-09-08 18:21:49

若批评自由了

想必我们都听过“若批评无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但认识到什么样的批评是被允许的,批评和诽谤的边界在哪里,如何小心翼翼的划好这条线,美国大法官们的头疼,争辩,几乎贯穿了美国历史。 这本书不是一本关于“《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的纪实文学,而是由此案为出发点,...  (展开)
陈律读书 2021-05-21 20:18:13

《批评官员的尺度》——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真理只有在思想自由的市场中,才能得到最好的检验。——霍姆斯 在美国宪法中,麦迪逊阐述:“不可剥夺或侵犯人民言说、写作或者出版本人观点的自由;出版自由是自由的堡垒,神圣不可侵犯。” 美国人对出版物的事前限制,源自英国历史上一件令人深刻的制度:出版许可制。 1538年...  (展开)
何太痴 2011-12-23 16:55:26

言论自由的边界

乔治•奥威尔把“自由”一词解释得浅显易懂,他说,“自由,至少意味着这样的权利:别人不想听,你照样可以说”。但这终究不过是一种文学性的表述,布鲁诺•莱奥尼认为,“自由是、并且可能首先是一个法律概念,因为自由必然涉及一整套的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一旦进入到法...  (展开)
尤里卡 2022-12-08 17:25:49

一则广告引发的官司——《纽约时报》的“痛苦与荣耀”

我们知道,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定着国家根本制度、公民权利义务、国家机构设置等重大宪制事项,当然不会动用宝贵的“宪法资源”去保护具体某个行业。但在美国宪法中,新闻业被认为是“三百六十行”中唯一被列为保护对象的行业,依据就在于美国宪法第一...  (展开)
秋叶 2011-12-04 14:07:11

虽然有时候我们不说话,但不代表我们没有为说话做准备。

这是本值得推荐阅读的好书。 在中国政治社会学领域,这本书能出版尤为难得,译者何帆的翻译也处理得很好,让我对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职业水准又恢复了几分信心。 一本好书不应该仅仅满足于观点正确或者立场正确,而是应该告诉你人类获得这样的认识是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在...  (展开)
鳗鱼芝士玉子烧 2021-03-21 16:05:38

留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月读的书,补一篇笔记。这本书以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为脉络,梳理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言论自由的界定及权利保护历程。 主线为案件的一审、重审及上诉过程,支线讲述了奴隶制的发展及废除、沙利文案判决前防制煽动法的出台,其影响下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偏向;以及沙利文案判...  (展开)
雪堂 2011-09-18 12:34:36

若自由无约束,则自由无意义

1960年3月,纽约时报应顾客刊登要求,按照当时报社的流程审查之后,照常刊登了一则题为《关注他们的呐喊》的“社论式广告”,内容是呼吁人们注意当时美国南方黑人社群的生存状况,支持他们为争取人格尊严与生存权利发起的和平示威游行,控诉了南方的种族主义行为。这则广告并未...  (展开)
Mr.王 2011-08-30 18:16:13

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

先说点总体感受:借用某人的话“此书通篇都是八卦”。我倒不觉得是八卦,我明其名曰“追本朔源”。但作者似乎太发散了,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甚至有些段落,看得我晕乎乎。 书看完,我心里涌起最大的问题是:1960年代, 美国(尤其是南部州)的舆论现状或者政治现实跟今天鸡...  (展开)
甩锅大王 2012-05-21 10:07:20

分寸之间的自由

小时候上思想品德课,我不能理解老师讲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不是真正的自由”的意思。自由不就是随心所欲吗?有了限制,总是有人管着我,谈何自由? 现在想来,“自由平等”经常放在一起说是有道理的。虽然表面上两者是关于人权不同层面的描述,但在现实中保障自由的实际...  (展开)
Yijun He 2013-01-14 05:22:47

本书多处翻译错误问题

全文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8b9cfd01015xpu.html 去年老师讲解言论自由,要求阅读《Make No Law》,也就是国内畅销书《批评官员的尺度》的英文版。我手里两个版本都有,英文版的是First Vintage Books Edition,September 1992版。中文版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展开)
小凿子 2012-04-06 10:29:54

言论自由的边界

对言论自由这个命题真正产生兴趣,要追溯到初读施拉姆的四种媒介形态。这则学术长篇中援引了约翰•弥尔顿所述的著名的“意见自由市场”理论,“自由是一切智慧的乳母”,真理来源于不同意见、思想、价值观间的博弈,检验真理的方式,就是让其在逆境中与其他意见交锋抗衡,真...  (展开)
素履 2011-11-06 22:31:40

美国言论自由流水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11年11月,《批评官员的尺度》读书笔记* --- 1791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一修正案,即《权利法案》。其中第一条规定: >“国会不得立法: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侵犯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或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 言论自由的界限在哪里?颠覆政府和...  (展开)
冷毅 2020-05-05 07:09:52

自由,就是对何谓正确不那么确定的精神

读完这本书,恰好是五月四日。我还沉浸在书中美国自由之路漫漫征程的历史之中,不曾料到一个后浪掀来,给我一个猛击。我读着那句“ 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和否定,而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和鼓励”,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这本书在中国出版时,《中国改革》杂志被诉案在法官巫国...  (展开)
怕冷的企鹅 2014-01-23 09:31:06

言论自由和真理永远是两条平行线

借用林达《历史深处中的忧虑》的一段话: 在大多数情况下,言论自由总是在事实上仅仅成为争取胜利的工具和手段,一旦获胜,就常常被有意无意或是无可奈何地弃之如敝履。   这种情况究竟为什么一再在历史上重演呢?究竟是走到哪一步就出了岔子呢?言论自由的关...  (展开)
way 2012-06-13 00:18:46

读书笔记三则

一 我因为“方韩之战”而接触到这本书。 从2011年底开始的论战中,双方都提到过这本《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美]安东尼•刘易斯 著 何帆 译):一方面,书的扉页上那句“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被质疑一方多次引用,并援引书中案例证明所谓...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2 13 后页> (共241条)

订阅批评官员的尺度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