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原作名: The Innovator's Dilemma: 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
译者: 胡建桥
出版年: 2010-6
页数: 252
定价: 38.00元
丛书: “创新者”系列
ISBN: 9787508618739
内容简介 · · · · · ·
管理类经典图书
o 被《福布斯》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的20本商业图书之一
o “全球商业书籍奖”获奖图书
“颠覆大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经典力作。
《金融时报》/布兹•亚兰及汉密顿全球商务书刊颁发“1997年最佳商务书”奖
“1997年最佳商务‘实用’书”奖
一本书,
让志在必得者战战兢兢,
让犹豫不前者胸有成竹,
掀起激荡决策者的脑力风暴,
尝试给自己的思维来一次升级。
有些公司,但不是一般的公司,而是那些以精于管理著称的公司,它们是大多数经理羡慕并尽力效仿的对象,以很强的创新和执行能力闻名,但是在面对某些市场或技术的变化时,却无法保持其领头羊的地位。一家成功的公司,如何保证它的产品不会被新的技术挤出市场?如何成功利用创新取得优势?
在这本书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多个成功运用新技术,取得竞争优势的公司。这些新技术都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重新定义了竞争的含义...
管理类经典图书
o 被《福布斯》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的20本商业图书之一
o “全球商业书籍奖”获奖图书
“颠覆大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经典力作。
《金融时报》/布兹•亚兰及汉密顿全球商务书刊颁发“1997年最佳商务书”奖
“1997年最佳商务‘实用’书”奖
一本书,
让志在必得者战战兢兢,
让犹豫不前者胸有成竹,
掀起激荡决策者的脑力风暴,
尝试给自己的思维来一次升级。
有些公司,但不是一般的公司,而是那些以精于管理著称的公司,它们是大多数经理羡慕并尽力效仿的对象,以很强的创新和执行能力闻名,但是在面对某些市场或技术的变化时,却无法保持其领头羊的地位。一家成功的公司,如何保证它的产品不会被新的技术挤出市场?如何成功利用创新取得优势?
在这本书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多个成功运用新技术,取得竞争优势的公司。这些新技术都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重新定义了竞争的含义。作者指出就算经营得再好的公司,尽管他们十分注意顾客需求和不断地投资开发新技术,都可能被某一新产业所影响而导致失败。
本书涉及各个产业,目的在于告诉经营者对应该对他们的顾客和产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
创新者的窘境的创作者
· · · · · ·
-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哈佛商学院教授,因其在企业创新方面的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被尊称为“创新大师”。1997年,当《创新者的窘境》英文版出版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只是哈佛商学院的助理教授。而此书一出,就确立了他在创新技术管理领域的权威地位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为什么大企业失败
第1章 大公司为什么会失败?从硬盘驱动行业获得的启示
第2章 价值网和创新推动力
第3章 机械挖掘机行业的破坏性技术变革
第4章 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 · · · · · (更多)
第一部分:为什么大企业失败
第1章 大公司为什么会失败?从硬盘驱动行业获得的启示
第2章 价值网和创新推动力
第3章 机械挖掘机行业的破坏性技术变革
第4章 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第二部分:管理破坏性技术变革
第5章 把开发破坏性技术的职责赋予存在客户需求的机构
第6章 使机构与市场的规模相匹配
第7章 发现新的新兴市场
第8章 如何评估机构的能力与缺陷
第9章 所提供的性能、市场需求,和产品生命周期
第10章 管理破坏性技术变革:案例研究
第11章 创新者的迷局:概要
创新者的窘境:阅读分类指南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引言 1.本书主要探讨的是企业在遭遇某种形式的市场变化和技术变革时为什么无法继续保持它们的行业领先地位。这里的企业值得是那些锐意提高竞争力、认真倾听消费者意见、积极投资新技术研发、但却仍然丧失了市场主导地位的管理良好的企业。 2.本书中,“技术”一词值得是一个组织将劳动力、资本、原材料和技术转化为价值更高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创新指的是其中某项技术发生的变化。 3.你最好的时候也是你最坏的时候,所有失败案例都具备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导致企业失败的决策恰好是在领先企业被广泛誉为世界上最好的企业时作出的。 4.为什么良好的管理可能会导致失败:1)延续性技术和破坏性技术之间存在重大战略性差异2)技术进步的步伐可能会而且经常会超出市场的实际需求,这意味着不同技术方法的相关性和竞争性会随着市场的不同和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3)相比某些类型的新兴企业,成熟企业的消费者和财务结构更加倾向于看上去对他们具有吸引力的投资。 1)延续性技术与破坏性技术:大多数新技术都会推动产品性能的改善,这些技术称为"延续性技术”,其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是根据主要市场的主流消费者一直以来所看重的产品性能层面来提高成熟产品的性能。但有时会出现破坏性技术:至少会短期导致产品性能降低的创新。破坏性技术给市场带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价值主张。一般来说,破坏性技术产品的性能要低于主流市场的成熟产品,但它们拥有一些边缘消费者(通常是新消费者)所看重的其他特性。基于破坏性技术的产品通常价格更低、性能更简单、体积更小等,而且通常更方便消费者使用。 2)市场需求轨道与技术改善轨道:在开发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以获取更高的售价和更大的利润率的过程中,供应商通常“过度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他们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超出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或消费者最终愿意支付的价格。这意味着:尽管目前破坏性技术的性能可能低于市场用户的需求(可能低于用户的,但确定低于...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2016年读书笔记(1) -
The very decision-making and resource-allocation processes that are key to the success of established companies are the very processes that reject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listening carefully to customers; tracking competitors’ actions carefully; and investing resources to design and build higher-performance, higher-quality products that will yield greater profit.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创新者的窘境"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创新者的窘境"的人也喜欢 · · · · · ·
创新者的窘境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5 条 )
论坛 · · · · · ·
| pdf电子书 | 来自死生契阔 | 2022-01-02 10:20:40 | |
| 老爷子走了 | 来自StoicBayesian | 2020-01-25 23:33:57 | |
| 很多注都被译者省略了 | 来自无地 | 1 回应 | 2013-02-16 15:02:31 |
| 历史总在重复 | 来自蓝木 | 2012-12-22 22:27:07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Harper Paperbacks (2002)9.0分 176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4)8.5分 2468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20)8.9分 785人读过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8.5分 26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乱翻书的科技商业书单 (潘乱)
- 推荐给互联网产品经理的书单 (酷拉皮卡)
- 25位创业和投资圈阅读达人推荐的50本年度好书 (汪小天Will)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创新者的窘境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2sin18° 2011-11-22 00:57:11
企业利用投资者和自身的资源、运用成熟的流程,遵循价值观中的优先级为消费者生产价值。好的企业会将资源集中到优质客户和高利润区,完成持续创新。而当利润更低且不兼容优质客户的新利润区催生破坏性创新时,除非建立新的流程和价值观,并接受较低的利润率,否则一定失败。
23 有用 froggy 2016-01-07 11:17:03
核心思想并不复杂,举的例子都不感兴趣,第二章第八章第九章帮助最大
6 有用 荒叔 2012-01-30 12:13:04
翻译不顺畅,可能是我版本问题。
72 有用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2012-05-25 15:34:07
固有流程、科技、思维、战略逻辑根本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没有所谓“好坏”,只有是否“适合”的问题。对于小公司或者成长初期的公司,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才是最重要的,而大公司则追求稳中求进。一味强调创新打破格局反而容易陷入困境,所以对此书如此高的评分实在理解不能。
3 有用 Guasong 2013-02-23 21:47:28
破坏性创新、价值网和资源依赖理论,读了之后就知道为什么微信会从广研发迹,而非腾讯无线,也就知道手机QQ的宿命就是帮助微信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