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  · · ·  ( 418本 )

  • 存在主义咖啡馆
  • 法和经济学的未来
  • 服美役
  • 原生家庭
  • 西线无战事
  • 文学之冬
  • 写作是一把刀
  • Yellowface
  • 巴别塔
  •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

想读  · · ·  ( 214本 )

  • 红药丸与厌女症
  • 与陈词滥调一战
  • 明清与李朝时代
  • 亨丽埃塔与那场将人类学送上审判席的谋杀案
  • 资本主义现实主义
  • 规划北京
  • 情绪价值
  • 金批《西厢》与满、蒙古、达斡尔《西厢》关系研究
  • 铁路现代性
  • 两班

收藏的作者  · · ·  ( 2位 )

發財的书评  · · ·  ( 11篇 )

毫无意义的工作
發財   评论: 毫无意义的工作

写得比较啰嗦,大部分有效信息在之前那篇文章里都提及了(就是为什么要把狗屁工作的译名改掉啊属实厕品了。 有些比较有启发的新的内容: 1)道德嫉妒的普遍存在,针对教师,针对代表美国文化的汽车工人,针对安吉.........
阅读浪漫小说
發財   评论: 阅读浪漫小说

提示:评论里有关键情节透露

> 没关系,可以显示全文。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發財   评论: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①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转化与其说是体力差异,更多是生育导致的社会分工的转变,早期女性承担着和男性没有明显程度差异的体力劳动,但在氏族形成过程中逐渐重新分工,也非常自然地导致了财产方式的重新分割,而.........
外面是夏天
發財   评论: 外面是夏天

提示:评论里有关键情节透露

> 没关系,可以显示全文。 (1回应)

最近阅读  · · ·

  • 6月9日
  • 读过 存在主义咖啡馆
    很长但很好读。存在主义是战后的哲学,最后一章作者也提到自己年轻时缺乏厚重感,总把历史和理论分开……后来觉得思想有趣,人更有趣,于是最爱波伏娃……加缪和萨特分道扬镳那段蛮有启发性。以及萨特和波伏娃在一起就是燃尽生命一样工作也非常感染人。
  • 6月2日
  • 读过 法和经济学的未来
    看了下评论我不是第一个觉得翻译问题很大的人 🤔
  • 5月12日
  • 读过 服美役
    高女反而更容易掉入井,美的概念一开始就服务于上层社会白女,社会地位越高的女性越容易被视作一颗品质好的文玩核桃/家务劳动也是一种广义上的服美役/色情文化与野性无关,是对消费主义严丝合缝的顺从/灵修,健身是中产赎罪券/体态都是后天学的(瞬间联想到尅泡女爱豆打招呼的手势)/ 结论还是挺无奈。夺回美的解释权在我看来也是掩耳盗铃……夸女儿漂亮然后不给出具体理由就等于回归神秘化就拒绝客体化了么?到最后不又是比拼谁更会写香水评论…既然美是政治的,在任何时代也不关乎外表而指向功能,又何谈“夺回”解释权,也许这个字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卖货……如果是指人散发出一种陀氏小说中人物的美,那我以为也不必夸女儿漂亮/美……那种东西本来就是神迹,比客体化的美出现概率更低,不如就承认大家都普普通通,不美到底有什么问题啊😪
  • 5月5日
  • 读过 原生家庭
    今天想到的,其实我经历的就是一种gaslight
  • 5月3日
  • 想读 红药丸与厌女症
  • 4月30日
  • 读过 西线无战事
    飞机落地时看到结尾,出一身冷汗。
  • 4月24日
  • 想读 与陈词滥调一战
  • 4月14日
  • 读过 写作是一把刀
    她一直在说不要背叛自己的阶级,拒绝杜拉斯那种诗性的语言,要暴力再暴力。
  • 4月11日
  • 读过 Yellowface
    出版比巴别塔晚,比巴别塔好看很多。巴别塔世界观架空人物多,这本人少取材作者熟悉的出版圈。人物可信度就变很高,没有巴别塔那种写大纲写oc的感觉。很畅销很美国。作者个人痕迹都藏起来的感觉(不是说作者个人经历不能放是作者用功刻苦的痕迹在这里是完全没有的她只是把故事从脑子里讲出来,不是自己生编硬造做很多研究然后磕磕绊绊讲出来)/连写两次一个小漂亮小才华的白女怎么对一个大漂亮大才华的少数族裔女心魔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可能美国人就是这样,bitch是时尚单品,大家不过是白卡戴珊黄卡戴珊黑卡戴珊语言学卡戴珊作家卡戴珊……,而且因为美国人(无论肤色)根深蒂固的无趣掉尽书袋也让人觉察不出一丝和国企干十年以上骨灰级员工精神世界有什么不同的魔怔人格,所以作家写来写去都很泡面,甚至只是小鸡炖蘑菇面而非鲜虾鱼板面。
  • 4月9日
  • 读过 巴别塔
    写得很粗糙,很初级/一开始想对莱蒂的恶意与刻板印象和罗琳写秋张差不多,甚至加倍,只不过罗琳对秋张是白女对黄女,匡对莱蒂是黄对白,联想她在yellow face里写的东西,感觉她在三次对白女积怨深,有心结,尾声里借维克图瓦嘴说透了,说维的存在对于莱蒂而言就是破防……和yf讲的基本一回事,理解她遭遇的一些事但在黄♂骂白女见货这事上很难共鸣/想起有人提及房思琪反性侵但写的东西有性唤起,还有大如传和鹤唳华亭这种把被鞭子打屁股当做快感来源的儒学作品,其实这本前半部在对文化挪用文化侵略的反思也很难抑制与此同时的沾沾自喜和乐得其中……我再问,非中国人写这种题材算不算一种对他人历史的消费?
  • 4月4日
  • 读过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
    想到萧红,不是萧红和伍尔夫有什么相似性,是两部萧红传记片都能精准略过对她本人作品的探讨……是看完以后会把传主本人、传记作者、译者的资料搜出来去了解的作品,副标题是“作家的一生”,对生活细节的叙事是对作品的分析,对作品的分析也会照拂到生活经历。对伍尔夫作品不了解也没关系,是那种看完以后想恶补伍尔夫所有小说戏剧信件日记的传记(印象深刻的细节:晚年尝试靠近公众,后失败,部分引致精神崩溃/日记爱好者,笃信日记中错漏零星想法是一种失败/作者很喜欢《海浪》,花了两章篇幅写对海浪的分析,但我不太喜欢对角色抽象以后的“实验”写作/看到很平静地写到溺水时,想过会怎么去铺垫死亡但结果却如此简单,很共情伦纳德的心碎/死亡也是一种富有激情的体验/反对学院书评,反对教育霸权/diss了《时时刻刻》对伍尔夫的塑造…)
  • 4月2日
  • 读过 地球尽头的温室
    很适合影视化,前两章因为文笔实在太差(无数次怀疑是不是受制于韩语先天不足所以所有韩文小说都难以下咽但一转头又想到金爱烂的译本怎么能那么好读呢)读得让人不知所措,但第三章开始有种拨云见雾的感觉,看到后面为了植物,为了瑞秋和知秀,为了森林村共同捍卫的记忆几次泪崩😫,全女打造的末日乌托邦故事,无论是爱情还是友谊还是拯救世界都是植物式的温柔与不动声色,和最后都没有被瑞秋编辑掉的与进化无关的微弱蓝光一样。还是会不停地想到第一次见到瑞秋懵懂地说你怎么把我吵醒了呢😭
  • 4月1日
  • 读过 我的名字叫红
    一桩对“美”近于原教旨的阐释权争夺导向的凶杀案,有趣的部分是凶手不在意又在意地问“姨夫”“自己是否有个人风格……以及身为细密画师面对法兰克肖像画师时心知肚明的嫉妒与绝望——结尾大事年表给出凶杀案件的时间是16世纪,但读起来想今日也时时见到,甚至于时时体验。是我喜欢的类型,其实我喜欢的小说类型非常狭窄,就是那一种,就是这一种。
  • 3月28日
  • 想读 明清与李朝时代
  • 3月27日
  • 读过 法律经济学趣谈
    普及读物
  • 3月14日
  • 读过 毫无意义的工作
  • 3月10日
  • 想读 亨丽埃塔与那场将人类学送上审判席的谋杀案
  • 3月8日
  • 读过 不安之书
    从不安选集开始基本就是厌女大赏,虽然厌女的模式也不过是非常老套的圣倡二象形……以及终身未婚的人也能被绿帽焦虑折磨到这种程度脑补女人有灵魂这件事超过一秒钟就能让他破大防
  • 3月5日
  • 想读 资本主义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