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
副标题: 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
原作名: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译者: 广东外国语学院美英问题研究室翻
出版年: 2004-02
页数: 997
定价: 68.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807000242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美国的一部断代史,勾画了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这是一部场景宏大,又描写细腻的历史巨著。作者对这四十年间美国历届政府从诞生到终结全过程中的两党纷争和内部分歧,对这一阶段全世界所经历的每一件大事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叙述;同时,对这四十年间发生在全世界,尤其是与美国有关联的方方面面都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从“补偿金大军”风潮、经济大萧条、总统竞选、二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爆炸、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肯尼迪遇刺身亡、尼克松郑入水门事件,到美国人的精神风貌、社会时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再到演艺界的奇闻趣事、妇女的流行服装、青少年的时髦追求,甚至英语词汇的最新演变和人们的性观念都做了面面俱到的讲述。对于每一位读者来说,阅读此书是从本质上深刻了解美国的最简单、最...
本书是美国的一部断代史,勾画了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这是一部场景宏大,又描写细腻的历史巨著。作者对这四十年间美国历届政府从诞生到终结全过程中的两党纷争和内部分歧,对这一阶段全世界所经历的每一件大事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叙述;同时,对这四十年间发生在全世界,尤其是与美国有关联的方方面面都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从“补偿金大军”风潮、经济大萧条、总统竞选、二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爆炸、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肯尼迪遇刺身亡、尼克松郑入水门事件,到美国人的精神风貌、社会时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再到演艺界的奇闻趣事、妇女的流行服装、青少年的时髦追求,甚至英语词汇的最新演变和人们的性观念都做了面面俱到的讲述。对于每一位读者来说,阅读此书是从本质上深刻了解美国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本书在1979年曾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过,它的面世在当时及以后的漫长岁月里曾在中国读者中引起过较好的反响,甚至对一大批中国记者的写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光荣与梦想的创作者
· · · · · ·
-
威廉·曼彻斯特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1932年,当《光荣与梦想》实录的历史掀开第一页的时候,威廉・曼彻斯特年仅十岁,但他已是报纸的贪婪的读者。作为一个马萨诸塞州工人的儿子,他切身体会到了经济大萧条的痛苦。1936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这年,他14岁,成为马萨诸塞州斯普林弗尔德民主党总部的一位志愿者。珍珠港事件后,他在海军陆战队服役,曾在日本冲绳岛身负重伤。伤势痊愈后,他考取了大学。
在上学期间,他写了一本文学评论书。他的第一本书写于27岁,书名为《和平的打扰者》,是为门前所作的传记。该书立刻在评论界获得了成功。20世纪40年代以来,他是《巴尔的摩太阳报》独占鳌头的记者和作家。
曼彻斯特的书被翻译成17种文字和盲文。其中,最畅销的两本著作是《克鲁伯的军火》和《总统之死》。《光荣与梦想》是他的第十部著作。
《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实录》一书是作者的最新著作...
1932年,当《光荣与梦想》实录的历史掀开第一页的时候,威廉・曼彻斯特年仅十岁,但他已是报纸的贪婪的读者。作为一个马萨诸塞州工人的儿子,他切身体会到了经济大萧条的痛苦。1936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这年,他14岁,成为马萨诸塞州斯普林弗尔德民主党总部的一位志愿者。珍珠港事件后,他在海军陆战队服役,曾在日本冲绳岛身负重伤。伤势痊愈后,他考取了大学。
在上学期间,他写了一本文学评论书。他的第一本书写于27岁,书名为《和平的打扰者》,是为门前所作的传记。该书立刻在评论界获得了成功。20世纪40年代以来,他是《巴尔的摩太阳报》独占鳌头的记者和作家。
曼彻斯特的书被翻译成17种文字和盲文。其中,最畅销的两本著作是《克鲁伯的军火》和《总统之死》。《光荣与梦想》是他的第十部著作。
《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实录》一书是作者的最新著作,初版发行于1973年,很快就再版,畅销一时。
本书从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一直写到1972年的水门事件,勾画了整整40年间的美国历史,内容十分丰富。举凡这一时期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历届政府中统治集团的内讧和两党的勾心斗角,经济危机引起的严重社会动乱,以及工人、农场主、退伍军人和黑人的群众斗争,等等,都写得绘形绘色。对近四十年来美国人的精神风貌、社会时尚、各阶层的生活,一直到流行的衣饰发型、音乐电影、美语中的时髦词汇等,都有广泛的评述。书中还插入“美国人物画像”若干篇,是对当代美国某些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剪影。本书充分运用新闻报导的特写手法,根据大量的美国报刊资料和采访材料写成,对了解美国当代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内幕情况,提供了比较丰富的资料,有参考价值。
全书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应运而起》,从1932年在经济大危机最严重的时刻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写起,包括整个“新政”时期,一直写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第H部:《牺牲与变化》,从1941年“珍珠港事件”一直写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这是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宝座的十年。第三部:《种下恶根》,从I951年到1960年艾森豪威尔总统任期结束的十年时间,这时美国处在新的繁荣之下。第四部:《必得恶果》,包括肯尼迪和约翰逊两届总统的在任期,这是越南战争和国内人民运动高涨和社会动乱激化的年代。第五部:《尼克松终于上台》,从1969年尼克松当选总统写到水门事件。作者是从资产阶级自由派的观点来观察近四十年的美国历史的。这五部分的划分,可以看做是作者对近四十年美国历史的发展和变化的一个粗略的分期。这基本上反映了美国爬出30年代初经济大危机的“沟底”以来,如何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登上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宝座,然后又经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一系列重大变故而急剧衰落的历史过程。书中通过大量事实暴露了美国经济、政治、军事的矛盾和弱点及其内外交困、走投无路的窘境,以及美国社会的离心离德、精神空虚和浮游无根的丑恶面貌。但作者不可能彻底揭露美国的本质,特别是战后初期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和反动政策,甚至公然把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攻击成“亚洲的灾难”,为美国发动侵朝战争辩护。对美国的经济危机,一再用所谓消费不足的资产阶级观点来进行解释。对美国垄断财团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也是讲得含混不清,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最后,作者流露出对美国的盛世荣光的怀念和对梦想消失的无限感慨,并为看不到美国今后的出路何在而感到仿惶。在全书结尾处写道:“在干预了国外冲突1/3世纪之后,美国人民再次转而内向,他们要在与世隔绝中寻求安慰,在孤立中寻求复兴。”这些话半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哀歌,半是开历史倒车的反动幻想。实际上今天仍然是苏美两霸在争夺世界霸权,美帝也极想重圆逝去的春梦。
本书采用史话体裁,结构不谨严,不少地方有过于冗杂和过分渲染低级趣味之处,也都值得引起读者注意。
原书所附的材料出处、参考书目过于琐细,均删去。原文中个别黄色下流之处,也略有删节。书后索引也略删减一些,索引中的页码为原书页码(印在本书切口一边)。
本书从《序幕》至第21章由广州外国语学院美英问题研究室翻译,从第22章起至全书结束由本社翻译组翻译。
目录 · · · · · ·
原商务印书馆出版说明
序幕 沟底
第一部分 应运而起(1932-1941年)
第一章 最惨的一年
第二章 罗斯福!
第三章 万般激荡
第四章 罗斯福和民意向背
第五章 保守派死灰复燃
第六章 原始恐怖的阴影笼罩下
第七章 黑夜茫茫,光明在前
第八章 战争边缘的美国
第二部分 牺牲与变化(1941-1950年)
第九章 反攻
第十章 国内战线
第十一章 曾是丁得满诞时
第十二章 新日月,新天地
第十三章 开始凋敝的胜利旗帜
第十四章 与哈里相处的日子
第十五章 黑夜里哈里的一点英雄形象
第十六章 猜疑的年代
第十七章 陷入深渊
第三部分 种下恶根(1951-1960年)
第十八章 分裂之家
第十九章 向右转
第二十章 对通用汽车公司有利的
第二十一章 主席先生,主席先生
第二十二章 全速而稳健地进行
第二十三章 追求幸福
第二十四章 嘟——嘟——
第二十五章 整顿受挫
第二十六章 将军可以休矣
第四部分 必得恶果(1961-1968年)
第二十七章 美国的一代新人
第二十八章 号角又在召唤
第二十九章 牢记勿忘
第三十章 手伸得得长
第三十一章 伟大的梦和梦的破灭
第三十二章 走投无路
第三十三章 毛病百出的一年
第五部分 尼克松终于上台(1969-1972年)
第三十四章 沉默的多数派的崛起
第三十五章 吹毛求疵
第三十六章 美利坚裂国
第三十七章 自尊丧尽
尾声 余音
致谢
大事年表
· · · · · · (收起)
"光荣与梦想"试读 · · · · · ·
《光荣与梦想》是美国的一部断代史,作者对1932~1972年四十年间美国社会的各个层面给予了场景宏大又细致入微的描述。 20世纪70年代初,《光荣与梦想》初版,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美国各大报章赞誉纷纷。1979年,商务印书馆曾出版本书的中文简体字版本,在中国广大读者群,尤其是在知识分子中影响深远,也极大地影响了一大批国内记者的写作手法。这些影响至今仍发挥..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他是美国的先知, 民族的良心, 哑巴的喉舌, 无产者的辩护士, 贵族出身的造反派, 人人沉口结舌时的大无畏的预言家。 此人六次竞选总统,可是半张选举人票也没有得过。然而他不肯放弃理想,承认绝望,也不肯抛弃美国的原有制度:而且到了末了,他所赢得的并不比竞选得胜的人少--同时又保持着高尚的人格。 诺曼.托马斯是热心传道的人,这种精神是世代相传,出自天性的。他的爸爸、爷爷、外公都是长老会牧师。童年时代他在俄亥俄州卖报,派送沃伦·G·哈丁主办的《马里恩城明星报》。那时他就独自不断练习演讲术,直至声情并茂,听者神迷。 雄辩家的风格他学到了,现在要言之有物才行。在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全班他考第一),他环游世界,目击殖民主义的罪恶,满怀义愤。回到纽约后,他在曼哈顿区普林街一带贫民窟做社会工作。那里人穷生活苦,使他心酸,便立志要寻找解决方法。沃尔特·罗申布什(美国基督教社会主义者领袖)所办的联合神学院为他提供了一些答案,后来他说:“在纽约贫民区的生活和工作,逼得我一步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战事一发生,这条路我更走定了。这里有个重要因素,就是良心的驱使。” 他所说的战事,发生于1917年。他进行反战宣传,人家扔石头打他。他联合罗杰·N·鲍德温创建美国公民自由社,后来改称美国公民自由联盟。1918年他写信给吉恩·德布斯,这样说:我现在填表申请参加社会党。我要提出申请,因为我相信今天的激进派应该大胆站出来,让大家看看。我认为必须建立合作社制的国家,废除现存的不公平的经济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阶级区别。 他看不惯:到处可见的荒谬绝伦的不平等,触目惊心的浪费,漫无节制的剥削,以及纯属人为地贫困。 德布斯1926年去世了,托马斯继任社会党领袖。他这年四十二岁,身高六英尺二英寸,体重一百八十五磅,一双蓝研究常带喜色。他是个温和的说教者,和蔼可亲的清教徒。人类社会的情况,出奇的影响着他的健康。什么时候...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美国人物画像:诺曼.托马斯 -
罗斯福再三告诫美国人:“要成大事,就得既有理想,又讲实际,不能走极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光荣与梦想"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光荣与梦想"的人也喜欢 · · · · · ·
光荣与梦想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4 条 )



谈谈前两卷的低级翻译错误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7 )
-
Bantam (1984)9.3分 84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5)8.7分 5196人读过
-
海南出版社 (2004)9.1分 733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1978)9.3分 43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五颗星经典系列|图书|非小说类| (蜜蜂)
- 电子书 (Wennie)
- 自我通识教育 (锟斤拷)
- 豆瓣五星图书【世界历史】 (爱玛·包法利)
- 《罗辑思维》第一季推荐书籍 (郭誉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光荣与梦想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懒风 2014-09-09 22:14:35
美国象征着什么。象征着"可以有不同意见的权利"。虽然也不总是这样,但好歹概率比较高。总之实际上我还是很喜欢美国的,这个国家人民有种混不吝的冲劲,这点很可敬。另外这本书真好,可以看出作者作了很多材料上的收集,中国有人这么写写60到90年就好了。
25 有用 巳注销 2008-09-06 02:01:06
充斥着自由派的傲慢与偏见
12 有用 国士 2010-04-24 14:37:51
现在看来,这种颇具现场感的行文方式的冲击力早已消逝,更无论其翻译上由于文化隔膜而造成的胡说八道。海南出版社厚颜无耻地用120块的价格将错就错地继续出版一本曾经以及现在都缺乏校对这一道出版手续的书,虽然董乐山的大名赫然列在校对者名单之内。【长春市图书馆藏号:K712.521】
4 有用 blueroc 2014-11-25 06:02:54
七零年代的人,就算没看过,估计也听说过。影响一代人的大部头,陆陆续续看了几遍,每次都有新发现,美国之所以崛起,因果关系异常清晰。看书的时候,甚至有做记者的冲动,转念一想此处非彼处,遂平静。我之懦弱不代表没有真的勇士,光荣也许够不到,梦想可能远在天边,但诗人说相信未来,我期待。
4 有用 Vamei 2012-08-11 10:19:27
用新闻的笔触记录美国战后历史,看过后了解美国当代社会文化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