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的3星书评 (72)

弱水三千 2010-03-07 21:38:01

有观点,无论证;有想法,无文笔

2010年3月7日 上个月看了黄仁宇的《蒋介石日记》,里头尽是在说他自己提出的所谓“中国大历史”,却又始终没讲清楚这“中国大历史”是个什么意思。之后便干脆找出这本《中国大历史》来一读。这本书其实2000年时刚买来时便读过,但迄今除了记得他说中国在现代化这前尚无法进行...  (展开)
茶冷烟熄 2012-04-24 20:33:52

历史中不能实现的数目字管理及悲哀的宿命论

黄先生的书初读来如醍醐灌顶,眼前一亮,貌似中国的历史如舞台上的戏剧在眼前一幕幕划过。可心中总有股郁气似要破胸而出,为何?原来历史上的各色人物和普罗大众真的就像京剧里的角儿,你唱念做打的再好,那也是按本子一幕一幕来;你本子(或史实)再荡气回肠,我观众还是...  (展开)
晶凌 2007-08-21 00:41:46

交作业用的《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中国大历史》这样一部号称优秀的历史学著作,我读起来却磕磕绊绊,困难重重,总没有一种顺畅淋漓的感觉,很多的观点论述也没有非常透彻的理解。不仅是我,网上也有人评论其作品“阅读起来就好像一个想要极速行走的人总要留心脚下的石头”;不仅是这本书,其他在读黄仁宇先生...  (展开)
拜罗依特 2013-02-26 11:23:37

以经济解读历史

知道美籍华人黄仁宇的大名还是拜托老易的书中老是提及,解读中国几千年历史的书籍不少,黄仁宇的这部篇幅才几百页的《中国大历史》,涵盖几千年时空要讲得清楚观点鲜明,就得剑走偏锋,因此本书主要是从经济观点来解读中国历史朝代的兴衰特征和原因。  (展开)
cys.tony 2011-01-19 21:50:04

好长一篇技术贴

我以为这书会是像《万历十五年》一样的好玩,但不是这样。《万历十五年》有很多文学成分在里面,读起来比较吸引人,而《中国大历史》则是更加偏向于严肃的历史专业著作,读起来自然比较乏味。中国历史说来太大,选几个自己感兴趣的点聊聊。 一,“上下五千年”是个谎言 历史存...  (展开)
格雷先生 2019-01-29 01:02:54

黄仁宇和大历史观

说到黄仁宇,都会提到他的《万历十五年》。黄选取一个代表性的年份,用极富文学性的笔法描绘出表层下的制度本质。此书雍容深邃,兼有优美的文笔,很容易沉浸其中;而他提到自己的“大历史观”,也颇能引起好奇:这是怎样一种方法论?这种思想方法用于其他的朝代会有什么独特的...  (展开)
文喆 2011-09-30 22:36:53

大历史为其名

前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细节尽在万历十五年交汇展开,七个人物,每个都饱满,渐次展开明王朝的一侧面,薄薄一本,读完却仿佛让人有着实掌握了明朝中后期真实规律的错觉。 《中国大历史》这本读来却和《万历十五年》完全相反,作者试图在四千多年的中国历史...  (展开)
jackshen 2012-07-16 09:14:43

中国大历史

今天终于把《中国大历史》给读完了,用“终于”显得自己刚刚从痛苦中获得重生吧。读完这本书我不建议那些非历史专业的人士或者奔着了解历史八卦为目的人去读,但是如果你对历史非常感兴趣并且想知道历史是怎么回事,现在的中国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你可以去读一读。因为此书不是...  (展开)
wolfhawk 2011-05-11 09:15:11

乱弹 信息不对称、财政汲取能力与国家兴衰

《中国大历史》一书成稿于《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一书之后,想来也是思考后的重新整理总结,《河畔》仅仅谈到了元朝,《中国大历史》则一直谈到了现代。从结构上看,内容更完整。然而也仅仅是完整而已。本书的基本观点和思路在《河畔》中已经全部反映,此后的续作不过是增...  (展开)
约拿 2010-07-12 12:44:26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版

字太小,眼睛快瞎了

书中内容在于宏观归纳,对历史不熟悉的情况下,看起来颇为费劲。 书的字太小,有的页面印刷也不甚清晰,眼睛有快瞎了的趋势。各位还没买的看官换个版本买吧。 当初,我只因它是三联出版并且线装,不想眼睛竟如此受罪,悔啊!  (展开)
Tomly 2015-12-05 11:06:02

感觉不好

半古半白的文字看起来真的好累,而且行文本身感觉逻辑性不强,对于一个理科生来说也蛮折磨的。 从内容上来说,立足于“大历史”的宏观角度来叙述两千年的历史,立意上还是比较有新意的。但是要“大”就需要有足够好的抽象,像马克思般将人类历史大刀阔斧砍成“原始”“奴隶...  (展开)
MATIN 2019-04-12 20:19:03

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见全豹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读书的开始,我喜欢先读读目录。第一眼看到《中国大历史》这本书,想来一定是以中国历史时间为主线展开研究的吧,可乍一看,第一部分的标题竟为“西安与黄土地带”,甚至还有标题关于“土壤、风险与雨量”,我不禁开始怀疑起这本从图书馆借来,书页早已泛黄的书。直到后面的...  (展开)
迷幻列车 2009-06-28 12:16:28

压缩历史的超凡能力

如果把中国3000年历史放进压缩软件里尽兴压缩,出来的结果会是怎样,这样的设想很是让人期待。科技时代无所不能,另一个含义是因为会产出更多的“不能”,这并非是一个悖论,因为有“不能”我们才希望去改变和创造出那个“能”,而能又隐含着不能,这个世界的事情总是这样,进...  (展开)
王竹宝 2022-04-21 22:19:51

2022第18本书

作者对本书的定位是一本初学者的入门书,然而读过一定会认可,如果不是对历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这本书根本别想读懂。但如果已经对历史有了一定的理解,这本书的内容又是令人觉得隔靴搔痒。 缺点 1、说是地理决定论,但又很少深入的分析地理、气候变迁等自然条件是如何影响经济...  (展开)
从这里到那里 2019-06-09 23:46:41

读后感

本书还是有一点新鲜感的,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语言风格,因为书是由英文翻译过来的,然后作者又有古文白话文的表达习惯,所以整本书的语感比较不一样,这种“奇怪”的语感和书内容无关,却给阅读带来了一些障碍,比如有些段落表达方式很古怪,不符合中文常理,词汇可能也是根...  (展开)
厚积薄发 2013-01-27 00:33:13

阅读的费劲是因为自己的不足

既为大历史,细节十分单薄,如作者自己所言,归纳重于分析/推导。从数学上讲,分析与推导都是归纳的基础。彼时曾听易中天先生分析三国历史,谈到三国的历史插曲的意义,就是这种Macro-History的大眼光。但我最终给出三颗星实则因为自己读本书有费劲之感,粗线条的Macro-History...  (展开)
bettermanwzl 2012-09-29 15:40:20

难言‘大历史’

之前看过《万历十五年》,觉得还不错,但是这本书就让人略有失望了。书名《中国大历史》,但是此书难以看出这个'大‘字。作者想通过这点文字来去宏观的描述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作者从商代开始写起,一直写到晚清,试图每个朝代都能详细的讲解和介...  (展开)
虎崽Daddy 2009-09-10 20:19:01

不及万历十五年

有点失望,大历史观的观点提得很吸引人,历史的偶然中是否存在必然,中国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是否有现实的需求?想在书中找到答案,可惜只看到一些说服力不足的论据,大历史观看完更像是个人的历史观。  (展开)
时间的灰烬 2008-07-04 09:32:14

中国大历史

我在茫茫然中将此书看完,对于明以前的历史基本处于中学不读课外书的水平上,可以想像,水平在哪里. 全新的视角对中国的纵向发展进行了述写,也许就是他所说的分析法. 我想在大陆的今天情况看,依旧是市场少,骂声不会少的情况. 一定有人会骂这是为了符合老外的口味. 我无法想明白太...  (展开)
<前页 1 2 3 4 后页> (共72条)

订阅中国大历史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