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的4星书评 (190)

苍竹琴声 2006-05-06 19:30:01

文化的作用

闲人读历史,目的大概有三种,一种是证明了自己博学,一种是追溯上古的八卦,一种是想弄明白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黄仁宇先生的这本书,没有太多的史料堆积,也没有太多的细节描写,那么,看这本书的人,大致应该是第三种目的了。 在书中,黄仁宇先生不间断地提到...  (展开)
苏木 2007-12-18 11:56:06

《中国大历史》读书笔记

断断续续地看完了《中国大历史》,初时也常在一个段落上徘徊许久,不知其意,然而慢慢读下来,黄的理论架构每每出现并浓重阐述之,隐失的阅读张力也一再地受到激醒,便明晓原来如此这般。阅读此本的经历与钱穆全然不同,黄的技术分析与理论建构如手术刀般对历史剥离解析,...  (展开)
令狐虫 2005-09-06 12:43:27

散文式的历史

最近在读的历史方面的书有两本:黄先生的《中国大历史》和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两书读来,感觉孑然不同。 钱先生的书,如同老夫子讲课,需正襟危坐,洗耳恭听。然则史料翔实,句句铿锵有力,胜在一个“实”字。 而黄先生的书,大气磅礴,行云流水,读来畅快淋漓,胜在一...  (展开)
淡淡245 2008-03-30 14:30:53

尴尬的《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先生在中国大陆最受关注的恐怕不是他所主攻的方向:《万历十五年》;而是这本一版再版,甚至在去年出了纪念版的《中国大历史》。 当年我刚念大一的时候,不知道是从什么渠道,我就知道了这本书,也算是我最先知道的历史专业著作之一。 可是,在我没有细读它之前,我居...  (展开)
nature 2009-03-14 11:14:50

结构决定论下的“黄仁宇模型”

有人觉得黄仁宇的书写历史故作玄虚,不够实在、详尽和严谨。但我以为看一本书是不是好书,除了它能不能告诉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就是提供了一种看历史的思路,足以引发我们的思考。如果说《万历十五年》是从微观角度看...  (展开)
在路上 2013-03-01 11:16:51

15英寸降雨量线——什么造就了历史

本以为通过这本书,可以从全局上了解中国的朝代变更次序、格局,但这本书里很少能找到像历史教材那样的准确时间点,事实上,这本书更多的是解释为什么中国之历史是这个样子,为什么中国是现在这个样子。 虽然读的时候对作者总是使用英制单位很是反感,讲中国的东西还用英制单...  (展开)
ontheway 2005-11-01 22:06:53

人生苦短

这本书体现了黄先生以宏观的视野看问题的风格,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把中国社会的演化脉络把握得很清楚:夏商周的井田制有利于建立起协作的社会制度,但很容易导致公私不分从而协作瓦解;秦汉时的名田制开创了土地私有制,提高了劳动效率,但同时导致土地兼并,容易产生...  (展开)
tang 2006-11-14 11:17:35

浓缩的都是精华

黄先生以归纳的手法诠释了中国上自商朝下至新中国成立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宏观架构,以一本小册子概括了这么大的历史题材,可谓浓缩到了极致。 我本人只读过黄先生的两本著作:《中国大历史》以及《万历十五年》,感觉黄先生的著作风格体现了他的宏观大历史(macro-history)观点...  (展开)
蕓 波豚 在1984 2013-01-27 13:47:50

着眼于宏观的眼光

着眼于细节的琐碎并不能看出作者的高明。从先秦一路流转到共和国时代,如果从中截取一段来读,从书中看到的,不过是材料整合后勾画出的 朝代性格。 然而细细一路看完,能渐渐明白作者的深意。大历史之大,在于其推演自有步骤,而任何其他力量无法改变。以“宿命论”概括不...  (展开)
风君 2012-12-11 15:04:44

大视野,大史观

提起黄仁宇,人们首先想到的也许就是那本《万历十五年》,不过真要说起来,还是这本《中国大历史》最能体现作者的大历史观。 所谓“大历史观”,即是以宏观之着眼点看待历史,不拘泥于具体的人物事件,而是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  (展开)
木森 2008-10-15 09:04:59

多维度看历史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以农为本,即使在今天三农问题依然是经济改革绕不过的坎。黄将农民比作"潜水艇夹心面包“的一块长面包的基层机构,而管理农村里亿万小自耕农,无法进行数目式管理,只能借助黄的“间架性设计”。乡土社会属于礼俗社会,其进化成法理型社会(商业社会)...  (展开)
摇滚小猪 2007-11-15 18:37:05

谈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念(老文章新转)

黄仁宇先生的《放宽历史的视界》,《资本主义和二十一世纪》和《地北天南叙古今》。 三本书用一种生动活泼的体裁系统地讲历史,推事及理,有叙有议,虽然文学范式或许此间读者不一定很熟悉,但只要读下去就会尝出兴味来。 所得印象之最要者是书中屡次出现的“大历史”(macro...  (展开)
Jarod 2006-06-21 13:22:54

需要对照阅读历史书

这本书看下来感觉非常流畅,可能是作者的观点经过锤炼已经比较圆融。至少可以对中国历史的大的脉络有个非常新的而且连贯的看法。关于历史的描述从来就没有什么纯粹的客观,只是有的讲述也许回答了你心中很久隐藏的疑问,使得你认为这个讲述使得他们在回答起来可能逻辑上更为合...  (展开)
戴眼镜的文盲 2013-11-06 13:06:04

读史中的慢与思

前段时间很火的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该如何是好?》的教授迈克尔•桑德尔说了一句话对我有所触动: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它触发了你的思考。而本人在读通史或者史纲的过程中,难免不受大学时代《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坑害,在人为设定的框架内,在不...  (展开)
David li 2011-12-20 12:50:32

另外一种读历史的方法

个人推断这是一本教科书,作者在哈佛大学教授国外的学生学习中国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思考,怎么样讲述中国近三千年的历史。每个历史的细节都需要讲述到吗?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作者采取了另外的一种角度来描述,作者有所取舍。 讲述历史如果照本宣科,则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展开)
hui 2011-07-16 15:28:20 聯經1993版

数目字管理

一条主线是“数目字管理”的假设,大意是一个朝代的肇兴,伴随着削平不听话的王侯,将权力收归中央,摊平农户的耕地(连毛的土改也不外乎是),直接进行征税。这种中央集权的特征,暗合农业经济(土壤水文)对大型基建的需要,增加抗灾(旱涝多灾)和军事防御能力。(对于中国...  (展开)
深山夜读 2006-08-10 23:44:08

每个人心中的历史都不同

黄仁宇的书,最早看的是《万历十五年》,看到了一种解说历史的新视觉,很喜欢。然后又去看他的别的书,《黄河青山》、《中国大历史》、《撒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等等,看多了,就有些失望。 也许本身就是学历史的缘故,还是比较喜欢钱穆们讲述历史的方式。并不是对黄仁宇的方式...  (展开)
eyes on book 2005-07-10 09:09:17

历史有很多种

历史有很多种,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一次。 当然黄可以提出自己的感觉和观点,但是希望不要把他的眼光 当成自己唯一的眼光。  (展开)
Di 2017-07-29 14:51:20

读史随感

接连重读了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和《万历十五年》,感觉以前都白读了。所以说,于我等资质愚钝之人,书只读一遍是没用的,重读才开始咂出些味道。相应的,那些值得重读,并且再三重读的书,才是好书。 读历史的初衷,在于内心一个巨大的好奇,好奇为什么世界会变成如今...  (展开)
发条君 2014-01-06 10:29:5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版

间架历史

作者对历史的叙述正如他对中文的形容,"将可以眼见耳闻的事物极度的延伸,才能成为可以理解的观念"作者试图从中国各个历史阶段抽出架构来,去掉细枝末节,留下印象。 在他看来中国漫长的阶段中都在对付制度如何适应如此庞大的国家的问题。但是似乎倒金字塔式的权利结构一直...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后页> (共190条)

订阅中国大历史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