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明史讲义》丛书辑取其中尤具开创性而篇幅不大者,并约请当今著名专家为之导读,不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眇,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从而在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大师们的学术个性。相信这一设计,会比单出原著,或笼统抽绎当时学风特点,来得更切近可造。原著是垂范后世的经典之作,导读为鞭辟入里的精赅之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这也许是本丛书有别于坊间同类丛书不可替代的特点而弥足珍藏。
目录 · · · · · ·
《明史讲义》导读 商传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明史在史学上之位置
第二章 明史体例 附明代系统表
第二编 各论
第一章 开国
第一节 太祖起事之前提(附群雄系统表说)
第二节 太祖起事至洪武建元以前
第三节 明开国以后之制度
第四节 洪武年中诸大事
第二章 靖难
第一节 建文朝事之得失
第二节 靖难兵起之事实
第三节 靖难后杀戮之惨
第四节 靖难以后明运之隆替
第五节 靖难两疑案之论定
第六节 仁宣两朝大事略述
第七节 明代讲学之始
第三章 夺门
第一节 正统初政
第二节 土木之变
第三节 景泰即位后之守御
第四节 景泰在位日之功过
第五节 夺门
第六节 成化朝政局
第七节 弘治朝政局
第八节 英宪孝三朝之学术
第四章 议礼
第一节 武宗之失道
第二节 议礼
第三节 议礼前后之影响
第四节 隆庆朝政治
第五节 正嘉隆三朝之学术
第五章 万历之荒怠
第一节 冲幼之期
第二节 醉梦之期
第三节 决裂之期
第四节 光宗一月之附赘
第六章 大崇两朝乱亡之炯鉴
第一节 天启初门户之害
第二节 天启朝之阉祸
第三节 崇祯致亡之症结
第四节 专辨正袁崇焕之诬枉
第五节 崇祯朝之用人
第六节 李自成张献忠及建州兵事
第七章 南明之颠沛
第一节 弘光朝事
第二节 隆武朝事(附绍武建号)
第三节 永历朝事
第四节 鲁监国事
· · · · · · (收起)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明史在史学上之位置
第二章 明史体例 附明代系统表
第二编 各论
第一章 开国
第一节 太祖起事之前提(附群雄系统表说)
第二节 太祖起事至洪武建元以前
第三节 明开国以后之制度
第四节 洪武年中诸大事
第二章 靖难
第一节 建文朝事之得失
第二节 靖难兵起之事实
第三节 靖难后杀戮之惨
第四节 靖难以后明运之隆替
第五节 靖难两疑案之论定
第六节 仁宣两朝大事略述
第七节 明代讲学之始
第三章 夺门
第一节 正统初政
第二节 土木之变
第三节 景泰即位后之守御
第四节 景泰在位日之功过
第五节 夺门
第六节 成化朝政局
第七节 弘治朝政局
第八节 英宪孝三朝之学术
第四章 议礼
第一节 武宗之失道
第二节 议礼
第三节 议礼前后之影响
第四节 隆庆朝政治
第五节 正嘉隆三朝之学术
第五章 万历之荒怠
第一节 冲幼之期
第二节 醉梦之期
第三节 决裂之期
第四节 光宗一月之附赘
第六章 大崇两朝乱亡之炯鉴
第一节 天启初门户之害
第二节 天启朝之阉祸
第三节 崇祯致亡之症结
第四节 专辨正袁崇焕之诬枉
第五节 崇祯朝之用人
第六节 李自成张献忠及建州兵事
第七章 南明之颠沛
第一节 弘光朝事
第二节 隆武朝事(附绍武建号)
第三节 永历朝事
第四节 鲁监国事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蓬莱阁丛书 (共58册),
这套丛书还有
《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 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中国南洋交通史》,《国故论衡》,《清代学术概论》,《中国小说史略》 等。
喜欢读"明史讲义"的人也喜欢 · · · · · ·
明史讲义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什么是话题
无论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明史讲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 条 )

订正这个版本的文字错误
孟森提纲挈领之作,定后世写明史的纲目,内容精悍多正论,读起来手不释卷,对明史有兴趣的推荐读一读。由于此本是由故人笔记辑之,编辑校对不甚得力,这个版本多有错字漏字,发现的地方标出来放在笔记里,供大家参考。 P8,“纂嗣”=“篡嗣” P112,“胡濙”的“濙”字前后不一...
(展开)
> 更多书评 26篇
-
熹宗,亡国之君也,而不還亡,祖泽犹未尽也;思宗,自以为非亡国之君也,及其将亡,乃日有君无臣。夫臣果安往?昔日风气未坏,正人君子,屠戮之而不能避尽,故无君而犹有臣;至崇祯时,则经万历之败坏,天肩之椓丧,不得挽回风气之君,士大夫无由露头角矣。思宗而在万历以前,非亡国之君也;在天启之后,则必亡而已。
2020-04-13 01:21:01
-
有明一代,苏州等地田赋最重,已有所闻。《讲义》第38页言太祖定田赋处曰 :“惟苏、松、嘉、湖,怒其为张士诚守,籍诸豪族及富民田以为官田,按私租簿为税额,而杨宪为司农卿,又以浙西膏腴,亩加二倍,故浙西官民田赋视他方倍蓰,亩税有二三石者。大抵苏最重,嘉、湖次之,杭又次之。”
2013-07-25 14:15:47
-
熹宗,亡国之君也,而不還亡,祖泽犹未尽也;思宗,自以为非亡国之君也,及其将亡,乃日有君无臣。夫臣果安往?昔日风气未坏,正人君子,屠戮之而不能避尽,故无君而犹有臣;至崇祯时,则经万历之败坏,天肩之椓丧,不得挽回风气之君,士大夫无由露头角矣。思宗而在万历以前,非亡国之君也;在天启之后,则必亡而已。
2020-04-13 01:21:01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0 )
-
中华书局 (2006)8.9分 1069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09)9.1分 428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8.6分 71人读过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5)9.5分 6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国史入门读物20种推荐 (m33)
- 少买书,买好书 (kingfish)
- 蓬莱阁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彼岸)
- 我的民国学术Ⅰ (羊的门)
- 我的电子书文库2 (Todd)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明史讲义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桃子 2013-11-05 17:48:05
文笔绝佳,议论到位,学识渊博,治史严谨。>3<
0 有用 oakma 2013-12-28 10:46:17
很不错的书,属于对正史的缩写/评说,如果想对明史有个比较初步的了解,强烈推荐本书。
0 有用 Vindicated 2010-12-30 15:32:35
2010-12-30;在图书馆翻了一下,民国时期的著作,偏古文,我知道自己一定是读不动的,于是也没借出来,相信是一本好书。
0 有用 笑望江湖 2013-06-15 09:20:20
明史第一书!当然想读的话必须有扎实的文言文基础,作者孟森是旷世史学大家,全书采用雅正精致的古文撰写,读起来极有回味,近300年的历史浓缩于368页的小书,十几个字就是一个天大的事件,4个字的评语就足够我们咂摸半天的,民国范十足的真知灼见与字字珠玑的生动讲述浑然天成!孟心史走的还是司马光的路子,这部书其实就是精华版的“明朝高层权力斗争史”,官场倾轧与宫廷阴谋比比皆是,老大帝国的辉煌与腐朽无不淋漓尽致... 明史第一书!当然想读的话必须有扎实的文言文基础,作者孟森是旷世史学大家,全书采用雅正精致的古文撰写,读起来极有回味,近300年的历史浓缩于368页的小书,十几个字就是一个天大的事件,4个字的评语就足够我们咂摸半天的,民国范十足的真知灼见与字字珠玑的生动讲述浑然天成!孟心史走的还是司马光的路子,这部书其实就是精华版的“明朝高层权力斗争史”,官场倾轧与宫廷阴谋比比皆是,老大帝国的辉煌与腐朽无不淋漓尽致,人性的大善大恶都在明史中得以离奇放大,几百年前的东方权谋术数与政治暗流涌动和今日别无二致。这是一部令人感慨万千、思绪万千的史学好书!孟心史先生才应该列入“民国史学四大家(吕思勉、陈寅恪、钱穆)”! (展开)
0 有用 马大喵星人 2011-05-02 12:40:45
孟森的书很值得一看
0 有用 小布 2021-02-19 21:23:26
读到后面越读越气,此等王朝焉有不覆之理?同为封建王朝,明之视宋相去岂可以道里计! 就此书而论,内容提纲挈领,简洁明快,以文言写成,且记事仿效正史,多有“先是”“初“等补语,非常难读。就史观而论,也颇混乱,初言明虽折辱士大夫,而体恤百姓,终不以亡国;既而又论明之亡也,在于失有骨气之士大夫,则士大夫与民,孰为亡明之主因耶?然孟先生明史研究筚路蓝缕之功,终不可没也。
0 有用 事有難言齋主人 2021-01-08 20:56:16
错缉《明史》,参比众书,非唯列叙材料以见政事,亦见择取之细与按断之精。近日所阅诸种断代史入门著述种,以此最善。
0 有用 豆友 2020-11-30 22:11:43
遥想当年寒假,在没暖气的家里裹着被子一点点看完的这本和《清史讲义》,引用史料详实,夹叙夹议,对明史有了基本的认识,很受启发。
0 有用 得力阿里 2020-11-01 23:15:51
半文言文,需静心细品。
0 有用 yizhuxiao 2020-08-28 12:47:22
孟心史以《明史》为论述之根本,在此基础上对明代史事进行历时性梳理,因而在开篇即指出《明史》因隐没建州史事而不足传信,论述典章制度又多抄撮《明史纪事本末》《明通鉴》《通鉴辑览》等加以考证,因此这本书倒不比正史更好读。也只有明初部分对制度的论述更像是讲义,其后论史并无太多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