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 · · · ·
荷尔德林(Hlderlin,Friedrich,1770~1843),德国诗人,古典浪漫派诗歌的先驱。
1770年3月20日生于内卡河畔的劳芬,1843年6月7日卒于图宾根。早年在登肯多夫、毛尔布隆修道院学校学习。1788~1793年在图宾根神学院学神学。1793年起先后在瓦尔特斯豪森、法兰克福、瑞士的豪普特维尔和法国的波尔多等地当家庭教师。1798年后,因情场失意,身心交瘁,处于精神分裂状态,1802年徒步回到故乡。1804年在霍姆堡当图书馆馆员。1807年起精神完全错乱,生活不能自理。
荷尔德林的作品表达了自己使祖国摆脱专制主义的理想,他对古希腊的不倦的追求是对德国现状的批评。他主张对一代新人进行教育,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他的作品多带有乌托邦色彩的古典主义的内涵,同时又注重主观感情的抒发,流露出忧郁、孤独的情绪,反映出理想和现实之间...
荷尔德林(Hlderlin,Friedrich,1770~1843),德国诗人,古典浪漫派诗歌的先驱。
1770年3月20日生于内卡河畔的劳芬,1843年6月7日卒于图宾根。早年在登肯多夫、毛尔布隆修道院学校学习。1788~1793年在图宾根神学院学神学。1793年起先后在瓦尔特斯豪森、法兰克福、瑞士的豪普特维尔和法国的波尔多等地当家庭教师。1798年后,因情场失意,身心交瘁,处于精神分裂状态,1802年徒步回到故乡。1804年在霍姆堡当图书馆馆员。1807年起精神完全错乱,生活不能自理。
荷尔德林的作品表达了自己使祖国摆脱专制主义的理想,他对古希腊的不倦的追求是对德国现状的批评。他主张对一代新人进行教育,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他的作品多带有乌托邦色彩的古典主义的内涵,同时又注重主观感情的抒发,流露出忧郁、孤独的情绪,反映出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不可调和,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荷尔德林用他的作品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诗人在他生前以及19世纪未被重视,到20世纪初被重新发现,他作品的价值重新被认识。
荷尔德林,德国著名抒情诗人,死后乎被遗忘了近一百年,直到20世纪中叶,才在德国被重新发现,并在欧洲建立了声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很久以来抱有幻觉,这对于他人和我都是负担,愧对生活之主和我的保护神。我总是以为,为了与世界和平共处,为了仁爱并且用真实的眼睛注视自然,我不得不委曲求全,为了对别人有一点意义而失去自己的自由。我终于感觉到,只有在全部力量中才是完整的爱;在这些瞬间,当我全然纯粹而自由地再度环顾四周,我惊诧。人愈肯定自身,愈专注于他的至善之生命,他愈轻松地从低层的格调跃回本真的格调,他的目光也必然就愈加明亮而广阔,他的心将包容对于他为轻悠、凝重、伟大和亲切的世上的一切。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35页 -
基于一切考虑,不出生最好,其次是尽快地死去。——索福克勒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荷尔德林文集"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荷尔德林文集"的人也喜欢 · · · · · ·
荷尔德林文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不知已故北大学者杨业治先生的Hyperion译本是否有... | 来自Riegl | 2022-04-07 07:35:18 | |
哪个译本好 | 来自哈喇砸 | 2022-03-14 00:59:03 | |
同一个译者,为什么人名翻译 | 来自出版人谷雨 | 2021-08-28 13:59:18 | |
一个疯颠者眼里的世界-- | 来自叙灵 | 1 回应 | 2010-10-12 12:37:34 |
Birth Chart | 来自泠音 | 2009-12-05 01:39:47 |
> 浏览更多话题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商务印书馆学术书单行本——五颜六色 (休小谟)
- 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附录——经典书目 (贵族时代) (迎风追)
- 德语文学重要作品 (冷猫)
- 石塘睡鹤(诗意地栖居) (萨缪)
- 有生之年非读不可的1001本书①[19世纪之前] (Onetti)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荷尔德林文集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Jins 2008-03-16 12:02:31
神性
1 有用 Han 2011-01-27 20:03:43
翻译太差。我想发飙。
0 有用 文明与疯癫 2007-10-17 21:30:56
值得学习
13 有用 Ulysses' Gaze 2014-05-24 17:52:38
荷尔德林在其《存在与判断》指出,心灵并不是一个封闭的自我指称的结构。判断表示理智直观中主客体的原初分离,而这种区分是作为主客体自我中介的自我意识产生的条件。而通过反思行为构筑起来的主客体的同一性并不能使其追溯到原初统一的绝对存在。既然这种同一性不是主客体的最终统一,那么在这样一个被称为判断的心灵结构之上我们必须预设一种更高的关联。 其之后的作品《论诗的精神的行进方式》也遵循了这一思路,并且
1 有用 Létranger 2011-09-24 10:42:28
人类注定死于大地 纵使心比天高亦无济于事
0 有用 猹 2023-01-09 07:52:06 四川
金色潮水般的生成。
0 有用 VCENT 2022-12-08 16:11:32 中国香港
书信体小说《许佩里翁》及戏剧《恩培多克勒斯之死》记录着荷尔德林的成长与思考,而后的理论文稿则是他在文学创作及哲学层面的探索,其中包括他同席勒和黑格尔的书信。内容深奥,讨论诸多,现仅浅浅翻阅。
0 有用 五所之涂 2022-09-26 22:29:16 陕西
这是自然的,优美的,具有神性的文章。没有诗人不热爱荷尔德林。
0 有用 霓娃 2022-09-10 15:42:46 河南
分享荷尔德林的绝望蛮危险的;一个人离神性越近他在现实世界里表现得越危险 假使人类依赖统一的理性 不再陷入绝望之池 将理想的行动视为不可靠 不再试图扬弃理想同现实关系的斗争冲突下的分离 将彻底失去作为人存在的创造性
1 有用 散步中 2022-08-28 19:56:08 云南
看过图书馆借的一版一印,买了本第五次印刷发现新印本里许佩里翁变成许培荣了……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