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费正清堪称以西方的视角观察中国问题的最具权威的学者,《美国与中国》是美国中国学的经典著作。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中国早期的历史;第二部分为近代中国革命史的描述,从西方入侵直至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第三部分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的中美关系。本书被美国权威杂志《外交》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书之一,曾在西方学界和政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费正清以博学而洒脱的风格,风趣、清新的笔调娓娓道来,使一本严肃的史学专著成为难得的极具可读性的历史文化佳作。对于历史学家,它是对于现代中国的历史分析;对于学生,它是关于中国的权威指南;对于外交家和企业家,它成功探索了中美两国间难以捉摸而又颇具影响的情感呼应。本书自1948年第一版问世以来内容不断增补,这个译本是根据1983年的第四版翻译的。
作者简介 · · · · · ·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是世界上最负声望的中国问题观察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中国研读、旅行、教学。1955-1973年费正清担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并担任哈佛的希根森(Francis Lee Higginson)历史讲座教席。直至他逝世前(1991年),他领导着美国的中国问题的学术研究。当今美国诸多有影响的中国问题专家皆出于其门下。在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前夕,两国高层领导人案头摆放的就是他的《美国与中国》。
费正清的主要著作有:《美国与中国》(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The Great Chinese Revolution 1800-1985)、《观察中国》(China Watch)及《中国:传统与变迁》(China:Tradition...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是世界上最负声望的中国问题观察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中国研读、旅行、教学。1955-1973年费正清担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并担任哈佛的希根森(Francis Lee Higginson)历史讲座教席。直至他逝世前(1991年),他领导着美国的中国问题的学术研究。当今美国诸多有影响的中国问题专家皆出于其门下。在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前夕,两国高层领导人案头摆放的就是他的《美国与中国》。
费正清的主要著作有:《美国与中国》(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The Great Chinese Revolution 1800-1985)、《观察中国》(China Watch)及《中国:传统与变迁》(China: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等。主编了《剑桥中国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等。
目录 · · · · · ·
第1章 中国景观
南北对比——中国的渊源——人与自然的协调
第一篇 旧秩序
第2章 中国社会的本质
社会结构——早期中国是个“东方式的”社会——士绅阶级——中国的文字和文人——资本主义的不发达状态与商人
· · · · · · (更多)
第1章 中国景观
南北对比——中国的渊源——人与自然的协调
第一篇 旧秩序
第2章 中国社会的本质
社会结构——早期中国是个“东方式的”社会——士绅阶级——中国的文字和文人——资本主义的不发达状态与商人
第3章 孔孟之道
儒家原则——经学正统——中国的军国主义——中国式的个人主义——科学的不发达
第4章 异族统治与朝代的更迭
游牧民族的征略——头几个中外帝国——满人的成就——朝代的盛衰周期
第5章 政治传统
官僚体制——法律——宗教——中国的人文主义——民间教派与农民起义
第二篇 革命过程
第6章 西方的侵入
欧洲的扩张面对着中国的扩张——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朝贡制度——条约体系——人口问题上的灾祸
第7章 叛乱与复辟
做为反叛雏形的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军及其他叛军——儒家政府的复辟
第8章 维新与革命
自强运动——帝国主义与1898年的改良运动——革命派与维新派——清廷的改良与共和革命
第9章 国民党的兴起
探索新秩序——五四运动——国民革命
第10章 南京政府
政治发展情况——蒋介石的崛起——走向工业化——地方政府
第11章 共产党的兴起
头10年的起伏多变——毛泽东的兴起——战时意识形态方面的发展
第三篇 美国与人民共和国
第12章 我们历来的对华政策
第13章 美国的政策和国民党的垮台
第14章 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秩序
第15章 力求社会主义改造的斗争
第16章 第二次革命
第17章 前景:中国和我们自己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毛泽东号称不朽,可能主要是由于他力图粉碎自古统治阶级的传统。他对特权和城市官僚的种种弊病身怀朴素的反感。这种反感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敲响了警钟,触动了久远以来就有的感情;因为旧中国是世界上以上层阶级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一大典型。 中国商人的心理状态与我们古典经济学家所赞美的西方企业家的心理状态大不相同。按照古典经济学家的说法,经济生活中的人要通过生产来谋取最大的好处,要从所增加的产品来获取市场给予的利润。但按照中国的传统,经济生活中的人经营的最得法的,不是依靠增加生产,而是依靠增加他在已生产出来的产品中可取得的份额。他愿意靠他在竞争中直接胜过他的同伙来发财致富,而不是依靠征服自然或更多地利用自然资源或使用改进的技术,来创造新的财富。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抛开毛的个性不谈,我认为解释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应分析传统文人的阶层的特点。他们通过考试制度被筛选出来,服务国家。几个世纪的教育以至文字都强调儒教正统性,农民被排斥于政治运转之外,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方能参与政治建构。农民除了忍辱或起义很少能从政治中受益。在发动群众方面,毛擅长迎合大众中普遍存在的反知识分子和仇外心里,嘲笑知识精英的价值。他是引导群众,抑或是面对已经群情激愤的人们,是值得商榷的。在事情发生后不久的今天看,毛的个人领导才能似乎是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性原因。但同时,当我们回顾历史时,无疑地会看到广泛的社会因素总会以某种方式寻求爆发这一规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6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美国与中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美国与中国"的人也喜欢 · · · · · ·
美国与中国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美国与中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 更多书评 22篇
-
不过如北 (万華鏡)
抛开毛的个性不谈,我认为解释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应分析传统文人的阶层的特点。他们通过考试制度被筛选出来,服务国家。几个世纪的教育以至文字都强调儒教正统性,农民被排斥于政治运转之外,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方能参与政治建构。农民除了忍辱或起义很少能从政治中受益。在发动群众方面,毛擅长迎合大众中普遍存在的反知识分子和仇外心里,嘲笑知识精英的价值。他是引导群众,抑或是面对已经群情激愤的人们,是值得商榷的。在事情... (2回应)2012-05-01 12:17:59 6人喜欢
抛开毛的个性不谈,我认为解释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应分析传统文人的阶层的特点。他们通过考试制度被筛选出来,服务国家。几个世纪的教育以至文字都强调儒教正统性,农民被排斥于政治运转之外,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方能参与政治建构。农民除了忍辱或起义很少能从政治中受益。在发动群众方面,毛擅长迎合大众中普遍存在的反知识分子和仇外心里,嘲笑知识精英的价值。他是引导群众,抑或是面对已经群情激愤的人们,是值得商榷的。在事情发生后不久的今天看,毛的个人领导才能似乎是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性原因。但同时,当我们回顾历史时,无疑地会看到广泛的社会因素总会以某种方式寻求爆发这一规律。 引自 后记 2回应 2012-05-01 12:17:59 -
不过如北 (万華鏡)
蒋委员长力求凭他个人的正值以及较强的军队和较高明的政治手腕来镇压军阀。他像唐宋的皇帝一样,曾巡视各省行祭祀之礼,登东岳泰山,在洛阳以北靠近黄河的地方拜祭汉代帝王的陵墓。他靠军事政府或重创敌手的手段开始他的统治,然后在30年代开始吧学者文士吸收到他的文官政府中去,而他自己则树立起国家之父的道德榜样。他的力量在于它具有这样一些传统的资格:牢牢掌握权力的勇气和决心;热心提倡道德,态度严肃,因而获得了个... (1回应)2012-05-01 11:52:41 3人喜欢
蒋委员长力求凭他个人的正值以及较强的军队和较高明的政治手腕来镇压军阀。他像唐宋的皇帝一样,曾巡视各省行祭祀之礼,登东岳泰山,在洛阳以北靠近黄河的地方拜祭汉代帝王的陵墓。他靠军事政府或重创敌手的手段开始他的统治,然后在30年代开始吧学者文士吸收到他的文官政府中去,而他自己则树立起国家之父的道德榜样。他的力量在于它具有这样一些传统的资格:牢牢掌握权力的勇气和决心;热心提倡道德,态度严肃,因而获得了个人的威信;对忠于他的人以诚相待;对敌手残酷无情,并善于使他们相互抵消力量。蒋介石深受前人思想的影响想从英雄进而成为圣贤,那是完全符合这一古代的格局的,所以1943年他担任重庆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并出版《中国之命运》作为教科书,来象征这一转变。 毛泽东则像是汉朝和明朝的创业皇帝那样,是以崛起于民间的英雄人物身份统一国家的。他胜过前辈,并且能够在长江里游泳,以激励他的人民去利用和征服自然。毛在40年代的军队并不给农民带来苦难,而是为他们翻身求解放的。他“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所以能够从各地区根据地得到粮食和兵员。他吸引了大学生去掌握它的行政机构。他的思想意识以承担历史使命为己任,虽然没有公开说是受命于天。一旦掌了权,他的政府就把土地和人口一起加以考察、分类和重新进行分配。他靠暴力起来掌握政权,但它仍然保护中国文化,雇佣学者整理前一政权的档案,并指出其衰亡的教训。他用古典题材的诗词来庆祝革命胜利,他的书法点缀了许多公共场所。他的榜样对周围国家有很大影响。在北京,他在15世纪明代帝王修筑的大宫殿前修起了一个大广场,让东南亚和西方地区的代表团到那里去观看盛大的游行仪式。如今毛的遗体仍用防腐设施保存在该广场的中央。 引自 第17章 前景:中国和我们自己 1回应 2012-05-01 11:52:41 -
不过如北 (万華鏡)
由于过去的格局未能完全清楚,它们就同新的目标奇特地交织在一起。北京已经创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统意识形态,其活力之强无异于过去的儒家学说;但它相信人类会不断进步,走向未来的千年福境,而不是从黄金时代开始盛衰交替地绵延下去。帝王的专权已被党的专政所代替,天子换成了党的主席,由皇族统治的朝廷枢密院换成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士绅彦秀换成了党员骨干,税吏换成了农村工作干部,儒家经籍换成了共产主义... (2回应)2012-05-01 12:09:56 2人喜欢
由于过去的格局未能完全清楚,它们就同新的目标奇特地交织在一起。北京已经创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统意识形态,其活力之强无异于过去的儒家学说;但它相信人类会不断进步,走向未来的千年福境,而不是从黄金时代开始盛衰交替地绵延下去。帝王的专权已被党的专政所代替,天子换成了党的主席,由皇族统治的朝廷枢密院换成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士绅彦秀换成了党员骨干,税吏换成了农村工作干部,儒家经籍换成了共产主义经典著作,笔墨考试换成了小组讨论,学者的自我修养换成了悔罪自责的自我批评。商人仍受贱视,他们无疑是资产阶级,但当兵的现在受到夸奖。过去的圣贤都要经过阶级分析,重新加以评价。劳动模范和战斗英雄成为人人模仿的新榜样。女人不再追求三寸金莲,而是任其双足自然发展;他们在工作上所起的作用与男子不相上下。在家庭中间和邻里之间,仍然相互循规蹈矩,但古代对这种越轨行为的自动控制如今已经扩大,把稽核邻居的思想也包括在内。保甲换成了街道委员会。仍然向农村征集民工,投入公共设施建设工程,但谋求与自然协调的钦定哲学,现在换成了在工业上征服自然的强烈要求。从前政府在下面的底子很薄,并且限于表面,而农民则一向被动,不问政治,现在行政管理的触角一直深入到每家茅舍,农民只要行为端正,都是人民。 引自 第17章 前景:中国和我们自己 2回应 2012-05-01 12:09:56
-
朱载玺 (沉默也是你的选择)
华北干旱的小麦小米产区,同华南湿润的产稻区差别很大。 雨量取决于中国大陆性气候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季节性气流。 华北平原的平均降雨量为20-25英寸,相当于美国大片长期遭受干旱和尘暴地带的降雨量,对于维持农作物的生长,即使在最好的年份,也不是很充裕的。 就水德供应来说,华北在正常年份仅仅足以勉强维持,于是周期性的缺雨,就易于产生旱灾和饥馑。2011-06-27 12:02:43
-
老费的头脑躯干分离论。头脑远庖厨,躯干有些技术发明也难以document并被举一反三。倒也不是没有道理,不过这个问题在西方社会也一样存在,或许存在的更温和一些。在我看来近代中国的落后还是同长期存在的分家制度有关。无论第一代拼下多大的家业,只要儿子多,早晚要被迫分家,从而很难出现那种足以撼动王权的强大市绅阶层。相反,科举取士倒是更有可能让家族势力得以延续和继承。但是即使四世三公,父子宰相又如何?职业天花...
2021-06-17 14:09:17
-
朱熹在论及“恶”的伦理问题时,认为任何生录的本性是由该生灵的“理”与 “气 结合而成。“理”本身是完美无缺的,但在物质世界中它总是同 6在一起的。“恶”之出现,在于以“气”蔽“理” 此“恶”没有自动存在的本原,它是随环境而出现的。(现代的说法,“脏土本身并非脏土,它只是出现在不合适的地方罢了。")人的本性基本上是好的。因此儒家的最高道是坚定不移的决心和诚实,即所谓“诚”,“完全的真心实意”。依靠完全...
2021-06-16 17:13:30
朱熹在论及“恶”的伦理问题时,认为任何生录的本性是由该生灵的“理”与 “气 结合而成。“理”本身是完美无缺的,但在物质世界中它总是同 6在一起的。“恶”之出现,在于以“气”蔽“理” 此“恶”没有自动存在的本原,它是随环境而出现的。(现代的说法,“脏土本身并非脏土,它只是出现在不合适的地方罢了。")人的本性基本上是好的。因此儒家的最高道是坚定不移的决心和诚实,即所谓“诚”,“完全的真心实意”。依靠完全的真心实意,“理”或原则就能涤除“气”或使它们模糊不清的物质障碍物。这至今仍是中国人的一项基本观念,并足以说明,为什么中、日外交家或国民党与共产党谈判人员双方的遣责之辞,没有比“缺乏诚意”一语更厉害的了。 引自 第3章 孔孟之道 哈哈哈,虽然知道老费这书是写给老外看的,而且本身这属于一个哲学问题,外加老费的自我总结抛出自己的观点也完全正当,但是总觉得他不知不觉的把楼带歪了。
回应 2021-06-16 17:13:3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3)9.3分 23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1971)8.9分 162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1999)8.5分 45人读过
-
左岸 (2003)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海外中國研究 (東寫西讀)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社会学研究书单-1 (shaochen)
- 优酷 罗辑思维 2013(第一季) 介绍的书籍 (IVAN)
- 大三大四阅读部分 (倪叔)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美国与中国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苏格拉底大王 2008-09-25 19:20:20
没读完,较为客观,好读,但没读完
0 有用 王村长 2006-11-20 15:24:35
好书.极力推荐.我看的是一九七一的版本.
1 有用 hibernate 2020-11-09 08:23:05
个人感受对于十九世纪以前中国的描述,好于对于近代中国的看法和美国对于中国政策的反思。中国与西方相比,更倾向于服从而不是改变自然。因为商业与官无从分开,从来没有形成真正的资产阶级。统治者需有德,作为统治的伦理基础。对于庶民则用惩罚而非道德制约。中国的个人主义,在于维护社会次序,找准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定位,以及与周围人建立关系,按照道德规则生活。这些,一起构成了与西方发展迥异的文化因素。
10 有用 月眠 2009-11-19 10:32:25
读高中时,历史老师口中常提及的人物,一直以为是中国人。。。
3 有用 J 2011-06-07 09:15:41
一本浓缩中国史,一架巨型机器的说明书,以一外人眼光对中国社会上上下下的组织与权力结构原理做出阐述,很历史唯物主义。开头的俯瞰式分块阐述与建国后思想改造生产线部分描述尤其精彩。
0 有用 卫谷 2022-05-07 23:12:58
作者的独到眼光、对中国本身的了解与理解让本书的价值大大远胜于简单的对美国与中国关系的理解。
0 有用 ZJZJ 2022-05-05 22:32:55
读前几章想给五星,后几章只想给三星,总体给三星半吧。看看美国人如何理解中国
0 有用 ShhhAAOO 2022-05-04 19:27:51
初看存疑,细读深刻佩服费正清的格局。
0 有用 铲史铲 2022-04-15 11:43:58
主要说中国,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根深蒂固,每一次变革的时候这些传统都会变成最大的阻力,一旦接受又变成未来的传统,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忠诚与背叛、迂腐与求进只是换个角度罢了
0 有用 瘦了再改昵称 2022-04-13 18:46:47
八十年代的第四版 有许多想法仍然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