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费正清堪称以西方的视角观察中国问题的最具权威的学者,《美国与中国》是美国中国学的经典著作。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中国早期的历史;第二部分为近代中国革命史的描述,从西方入侵直至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第三部分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的中美关系。本书被美国权威杂志《外交》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书之一,曾在西方学界和政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费正清以博学而洒脱的风格,风趣、清新的笔调娓娓道来,使一本严肃的史学专著成为难得的极具可读性的历史文化佳作。对于历史学家,它是对于现代中国的历史分析;对于学生,它是关于中国的权威指南;对于外交家和企业家,它成功探索了中美两国间难以捉摸而又颇具影响的情感呼应。本书自1948年第一版问世以来内容不断增补,这个译本是根据1983年的第四版翻译的。
美国与中国的创作者
· · · · · ·
-
费正清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是世界上最负声望的中国问题观察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中国研读、旅行、教学。1955-1973年费正清担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并担任哈佛的希根森(Francis Lee Higginson)历史讲座教席。直至他逝世前(1991年),他领导着美国的中国问题的学术研究。当今美国诸多有影响的中国问题专家皆出于其门下。在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前夕,两国高层领导人案头摆放的就是他的《美国与中国》。
费正清的主要著作有:《美国与中国》(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The Great Chinese Revolution 1800-1985)、《观察中国》(China Watch)及《中国:传统与变迁》(China:Tradition...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是世界上最负声望的中国问题观察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中国研读、旅行、教学。1955-1973年费正清担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并担任哈佛的希根森(Francis Lee Higginson)历史讲座教席。直至他逝世前(1991年),他领导着美国的中国问题的学术研究。当今美国诸多有影响的中国问题专家皆出于其门下。在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前夕,两国高层领导人案头摆放的就是他的《美国与中国》。
费正清的主要著作有:《美国与中国》(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The Great Chinese Revolution 1800-1985)、《观察中国》(China Watch)及《中国:传统与变迁》(China: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等。主编了《剑桥中国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等。
目录 · · · · · ·
第1章 中国景观
南北对比——中国的渊源——人与自然的协调
第一篇 旧秩序
第2章 中国社会的本质
社会结构——早期中国是个“东方式的”社会——士绅阶级——中国的文字和文人——资本主义的不发达状态与商人
· · · · · · (更多)
第1章 中国景观
南北对比——中国的渊源——人与自然的协调
第一篇 旧秩序
第2章 中国社会的本质
社会结构——早期中国是个“东方式的”社会——士绅阶级——中国的文字和文人——资本主义的不发达状态与商人
第3章 孔孟之道
儒家原则——经学正统——中国的军国主义——中国式的个人主义——科学的不发达
第4章 异族统治与朝代的更迭
游牧民族的征略——头几个中外帝国——满人的成就——朝代的盛衰周期
第5章 政治传统
官僚体制——法律——宗教——中国的人文主义——民间教派与农民起义
第二篇 革命过程
第6章 西方的侵入
欧洲的扩张面对着中国的扩张——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朝贡制度——条约体系——人口问题上的灾祸
第7章 叛乱与复辟
做为反叛雏形的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军及其他叛军——儒家政府的复辟
第8章 维新与革命
自强运动——帝国主义与1898年的改良运动——革命派与维新派——清廷的改良与共和革命
第9章 国民党的兴起
探索新秩序——五四运动——国民革命
第10章 南京政府
政治发展情况——蒋介石的崛起——走向工业化——地方政府
第11章 共产党的兴起
头10年的起伏多变——毛泽东的兴起——战时意识形态方面的发展
第三篇 美国与人民共和国
第12章 我们历来的对华政策
第13章 美国的政策和国民党的垮台
第14章 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秩序
第15章 力求社会主义改造的斗争
第16章 第二次革命
第17章 前景:中国和我们自己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毛泽东号称不朽,可能主要是由于他力图粉碎自古统治阶级的传统。他对特权和城市官僚的种种弊病身怀朴素的反感。这种反感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敲响了警钟,触动了久远以来就有的感情;因为旧中国是世界上以上层阶级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一大典型。 中国商人的心理状态与我们古典经济学家所赞美的西方企业家的心理状态大不相同。按照古典经济学家的说法,经济生活中的人要通过生产来谋取最大的好处,要从所增加的产品来获取市场给予的利润。但按照中国的传统,经济生活中的人经营的最得法的,不是依靠增加生产,而是依靠增加他在已生产出来的产品中可取得的份额。他愿意靠他在竞争中直接胜过他的同伙来发财致富,而不是依靠征服自然或更多地利用自然资源或使用改进的技术,来创造新的财富。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抛开毛的个性不谈,我认为解释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应分析传统文人的阶层的特点。他们通过考试制度被筛选出来,服务国家。几个世纪的教育以至文字都强调儒教正统性,农民被排斥于政治运转之外,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方能参与政治建构。农民除了忍辱或起义很少能从政治中受益。在发动群众方面,毛擅长迎合大众中普遍存在的反知识分子和仇外心里,嘲笑知识精英的价值。他是引导群众,抑或是面对已经群情激愤的人们,是值得商榷的。在事情发生后不久的今天看,毛的个人领导才能似乎是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性原因。但同时,当我们回顾历史时,无疑地会看到广泛的社会因素总会以某种方式寻求爆发这一规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6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美国与中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美国与中国"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观察中国 7.9
-
- 中国的思想与制度 7.9
-
- 中国:传统与变迁 8.5
-
-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8.2
-
- 伟大的中国革命 8.2
-
- 放宽历史的视界 7.9
-
- 袁氏当国 8.5
-
-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8.1
-
-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 8.7
-
- 论美国的民主 9.2
美国与中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4 条 )
> 更多书评 24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3)9.1分 24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1971)8.9分 175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1999)8.7分 60人读过
-
左岸 (2003)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海外中國研究 (東寫西讀)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社会学研究书单-1 (shaochen)
- 优酷 罗辑思维 2013(第一季) 介绍的书籍 (IVAN)
- 大三大四阅读部分 (倪叔)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美国与中国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王村长 2006-11-20 15:24:35
好书.极力推荐.我看的是一九七一的版本.
0 有用 苏格拉底大王 2008-09-25 19:20:20
没读完,较为客观,好读,但没读完
0 有用 方枪枪 2015-05-15 16:59:45
不错
4 有用 J 2011-06-07 09:15:41
一本浓缩中国史,一架巨型机器的说明书,以一外人眼光对中国社会上上下下的组织与权力结构原理做出阐述,很历史唯物主义。开头的俯瞰式分块阐述与建国后思想改造生产线部分描述尤其精彩。
1 有用 hibernate 2020-11-09 08:23:05
个人感受对于十九世纪以前中国的描述,好于对于近代中国的看法和美国对于中国政策的反思。中国与西方相比,更倾向于服从而不是改变自然。因为商业与官无从分开,从来没有形成真正的资产阶级。统治者需有德,作为统治的伦理基础。对于庶民则用惩罚而非道德制约。中国的个人主义,在于维护社会次序,找准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定位,以及与周围人建立关系,按照道德规则生活。这些,一起构成了与西方发展迥异的文化因素。
0 有用 落花梦 2023-09-25 18:42:25 北京
不值得拿出一节课来讲,最后全剩下吹水了,没意思
0 有用 Célestine 2023-09-24 23:37:25 北京
最佳部分是他主做的现代史,古代史相当于80年代文献综述,当代史相当于美国教材摘编。
0 有用 hellohaoyu 2023-09-07 13:04:56 辽宁
《美国与中国》,站在一个知华的学者的角度,原来你/我党居然干了那么多了起的好事呢。费正清死的早(91年),要能看到2020年中国,或有“当惊世界殊”嗟叹。但或不过是乾隆20年,历史就是历史,谁知道呢。
0 有用 善存 2023-08-16 10:37:50 北京
西方人往往以自己的技术路径和准上帝视角,来看待其他文明和社会,诚然客观中立难以做到,但过于美化与侵略、剥削相关内容与事实,只能说是写给西方人看的西方式著作。
0 有用 新博士生17 2023-07-31 22:09:08 贵州
现在这种情况下,更值得重读费正清先生当年的经典之作。虽然我不太赞同费正清先生及其追随者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常用的“冲击——回应”范式,但是不可否认想看透当代的中美关系,必须理清近代中美关系的脉络。费正清先生确实有某种西方中心主义的倾向,但他仍然是中国人民真诚的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