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的书评 (438)

每个年代杀死一个浮士德—— 关于运动中的“浮士德精神”
一、关于“浮士德精神”的形而上的符号 在讨论到“浮士德精神”的绝大多数时候,无论是国内流传的《浮士德》的大多版本的序言,还是国内有关西方文学史乃至德国文学史的教材,包括现今几乎“全能”的几个诸如baidu和google几个主流网站里的相关词条,都默契到可以称得上是和谐...
(展开)

《浮士德》里的魔 (冯至)
《浮士德》这部悲剧是歌德从二十几岁起始、直到八十几岁在他死的前夕才完成的。六十年间经过改稿,经过停顿,但是最后的定稿从头到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都被一个一致的精神贯注着。19世纪后半叶,有一部分研究《浮士德》的人,不视《浮士德》系一整体,而分成片断,并...
(展开)

孤独的光芒,激情的火
孤独的光芒,激情的火 ——“体验”着浮士德的“体验” 我们不能真正的懂得一位大家,一切蜻蜒点水般的奢谈都是对他们的亵渎。 一 或者说,体验才是浮士德的名字。对浮士德而言,...
(展开)

歌德:在广阔的生活中创造完美
文\ 张秋子 一、知识、爱欲与审美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可能是古典时代最难读的一位作家,而《浮士德》也许又是歌德作品里最难读的一部。 这位德国启蒙年代最耀眼的人物拥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强力,他巨大的能量注定了他文字的厚度。西方传说里有巨人泰坦的故事,...
(展开)

恶魔中的天使:梅菲斯特
魔鬼,在宗教中的形象通常骄傲、诡诈、污秽、凶残。它们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地狱的罪恶和恐怖。魔鬼的外形就说明了这一点:庞大的黑色身躯,狰狞的面孔,尖锐的爪牙和勾人魂魄的镰刀或者同样险恶的三叉戟。 《浮士德》中的魔鬼梅菲斯特因其复杂的性格形象而成为文学研究者们津津...
(展开)

凡是不断努力的人,灵魂必将得以安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 人格的坚守,正是浮士德精神的核心。 “灵界的这位高贵的人,已脱离凶恶之手,“凡是不断努力的人,我们能将他搭救。”还有来自天上的爱寄予莫大的关心,一群升天的受祝福者全对他衷心欢迎。”《浮士德》 歌德说“浮士德得救的秘诀就在这几行诗里。浮士德身上有一种活力,使... (展开)
Verweile doch, Du bist so schön!
学校图书馆的这套,很有历史感 非常想骗出来,但是还是还回去了…… 这句话查了很久才查到,也问了学校里的德国老师如何发音 果然比较困难 我一共就会四句德语 早上好,鳄鱼,某句粗话,外加这句: 时间,请停一停,你真美丽 早上上课的时候,说到《浮士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
(展开)

第一本全面使用真皮封面装帧的插图珍藏本《浮士德》
《浮士德》是歌德穷尽一生创作的巨著,从二十五六岁(1774年左右)开始着手,其间数度中断,直到去世前一年(1831年)才完成。这部作品不仅包含了歌德一生的生活和思想历程,以及当时歌德所处的德国社会的全部生活的侧影,也反映了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历史变化。《浮士德》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