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译者: 范国恩
出版年: 2003-3
页数: 211
定价: 13.00元
装帧: 简裝本
丛书: 新世纪万有文库·外国文化书系
ISBN: 9787538264975
内容简介 · · · · · ·
《我们》针对的是极权主义的种种弊端。全书采用笔记形式,假借生活在未来世界中的一个模范公民之口,戏拟了一个高度数字化、采用集中统一管理的“联众国”中各色人等的生活和心态。 在这个攀上了“人类文明的最高峰”的联众国,所有公民一律被冠以数字为名。
作者简介 · · · · · ·
代序
吴泽霖
扎米亚京的《我们》开禁的再思考
长期以来,苏联和西方对20世纪著名的反乌托邦三部曲的奠基作--扎米亚京的小说《我们》(1921)有一个一致的认识。这就是说它是一部“针对苏维埃国家的恶毒讽刺的作品”,其矛头直指共产主义制度。而在《我们》创作60余年之后,1988年在苏联开禁发表,也是把它作为一面反对苏联制度的旗帜祭起来的。为了理解这部反乌托邦小说的奇特命运和历史价值,我想谈谈这部小说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艺术特色的一些侧面。
一、《我们》是在乌托邦文学样式中,对俄罗斯民族的传统的社会思考的继续和深化。
乌托邦小说,作为自古以来预想和思考未来社会的一种文学形式,在近代社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从16-19世纪约有近千种之多,20世纪上半叶就有300余种。而其中反乌托邦小说,作为对社会理想的批判思考形式,尤其在工业化最早的英国得到蓬勃的发展。表现出现...
代序
吴泽霖
扎米亚京的《我们》开禁的再思考
长期以来,苏联和西方对20世纪著名的反乌托邦三部曲的奠基作--扎米亚京的小说《我们》(1921)有一个一致的认识。这就是说它是一部“针对苏维埃国家的恶毒讽刺的作品”,其矛头直指共产主义制度。而在《我们》创作60余年之后,1988年在苏联开禁发表,也是把它作为一面反对苏联制度的旗帜祭起来的。为了理解这部反乌托邦小说的奇特命运和历史价值,我想谈谈这部小说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艺术特色的一些侧面。
一、《我们》是在乌托邦文学样式中,对俄罗斯民族的传统的社会思考的继续和深化。
乌托邦小说,作为自古以来预想和思考未来社会的一种文学形式,在近代社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从16-19世纪约有近千种之多,20世纪上半叶就有300余种。而其中反乌托邦小说,作为对社会理想的批判思考形式,尤其在工业化最早的英国得到蓬勃的发展。表现出现代人面对工业化社会的美好理想和现实弊病之间的矛盾反差的反思。
而俄国乌托邦小说的特点,则在于它更着眼于思考俄国民族的最迫切的社会问题,对未来社会的理想常常是以梦境的形式来表现(比如从苏马罗科夫的《幸福社会之梦》(1759),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中维拉的梦)。这不仅是为了对付俄国严格的书报检查制度,而且也由于俄国残酷的社会现实和理想之间存在着太深的断裂。
而俄国的第一部反乌托邦小说,奥托耶夫斯基的《无名城》写于1839年,它反映着俄国人在步入资本主义社会门槛时已经开始对未来建立在功利主义之上的惟利是图的社会的批判性思考。而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初年的一些反乌托邦小说,如H.Д.费德罗夫的《2217年的一个夜晚》(1906)和B.Я,勃留索夫的《地球》、《南十字架共和国》(1907),都尖锐地提到了现代工业文明和自然、人性的冲突。其中甚至从情节上都有可供扎米亚京的《我们》借鉴之处。
《2217年的一个夜晚》中的城市是罩在透明的罩子里的,马路上滚动着“自动行走带”每一个人的肩上都缝着自己的“工作号”(但是互相间还有称谓,《我们》中则没有了),这里也取消了婚姻,“千人长”逼迫人去报名“为社会服务”--就是去和一个象征统治者的卡尔波夫博士过夜。一个叛逆者巴维尔向往着农夫的生活,他认识到现在人人温饱的生活中“一切人都是奴隶”,“可怕的没有意义的‘多数’像石头一样压制着一切自由的运动”。他想“扼死这些没有灵魂的人们”。
《地球》、《南十字架共和国》里的故事同样发生在罩着玻璃罩子的城市里。这里有高度发展的科技,有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而在民主的幌子下实行着专家的专制统治。这里的人们住着同样的房子,穿着同样的衣服,在同一时间吃同样的饭食。这里同样有严格的书报检查制度,以防反对“苏维埃(假想的当时的政府)”专政的言论发表。而结果,这个城市里人们都患了一种“矛盾综合症”:想的一样,说的另一样,这个病症终于使这个城市很快毁灭了。
这些反乌托邦文学情节的共同特点就是讲,人与大自然的隔裂,高度发展的工业化社会,科技文明的发达,高度的统一性压抑了人的个性,而富足是以丧失个性自由为代价的。
丛书信息
喜欢读"我们"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我们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我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9 条 )
> 更多书评189篇
-
纵火六六六 (复入荒山 悉归冥江)
“你意识到你所暗示的是革命吗?” “当然是革命。为什么不呢?” “因为不可能有革命,我们的革命是最后的,永远不会再来一场,这谁都知道。” “亲爱的,你是个数学家:告诉我,最后的数字是几?” “你什么意思,最后的数字?” “噢,那就说最大的数字吧!” “可是荒唐啊。数字是无限的,不可能有最后一个。” “那你干吗说最后的革命呢?”2013-02-26 22:42
-
纵火六六六 (复入荒山 悉归冥江)
“你意识到你所暗示的是革命吗?” “当然是革命。为什么不呢?” “因为不可能有革命,我们的革命是最后的,永远不会再来一场,这谁都知道。” “亲爱的,你是个数学家:告诉我,最后的数字是几?” “你什么意思,最后的数字?” “噢,那就说最大的数字吧!” “可是荒唐啊。数字是无限的,不可能有最后一个。” “那你干吗说最后的革命呢?”2013-02-26 22:42
-
纵火六六六 (复入荒山 悉归冥江)
“你意识到你所暗示的是革命吗?” “当然是革命。为什么不呢?” “因为不可能有革命,我们的革命是最后的,永远不会再来一场,这谁都知道。” “亲爱的,你是个数学家:告诉我,最后的数字是几?” “你什么意思,最后的数字?” “噢,那就说最大的数字吧!” “可是荒唐啊。数字是无限的,不可能有最后一个。” “那你干吗说最后的革命呢?”2013-02-26 22:42
论坛 · · · · · ·
我們是不是《我們》? | 来自许骥 | 4 回应 | 2014-07-01 |
为什么这么薄 | 来自corpsefire | 6 回应 | 2014-04-24 |
在哪儿买这本书 · · · · · ·
-
购买全新书
- 中国图书网 7.20 元
- > 查看1家网店价格 (7.20 元起)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6 )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版 2013-11-1 / 1534人读过 / 有售
- Penguin Classics版 1993-11-25 / 91人读过 / 有售
- 江苏人民出版社版 2005-10 / 5668人读过
- 漓江出版社版 2013-2 / 1549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摇滚穷三代,买书毁一生【第一辑】 (酋长夫人刘球球)
- 把反乌托邦的火炬传递下去(文学篇) (本多)
- 心智成长路径 (蓝蓝的紫)
- 我的俄罗斯之冬Ⅱ (羊的门)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我们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未末 2018-10-16
我和我们之间隔着灵魂
0 有用 傍槐闲士 2011-09-08
一部反乌托邦小说,值得一读
2 有用 大眼狗 2011-12-12
《我们》的题材是介于《1984》和《美丽新世界》之间,它不像《1984》那样赤裸裸的政治极权和思想控制,在社会控制中还掺杂了思想的驯服教育、消费主义以及工具理性的数字化管理;它也不同与较为纯粹的消费主义极权的《美丽新世界》,号民们上交自由半是“自愿”(不是自觉)半又是在恐惧和谎言下的强迫,这和《逃避自由》、《娱乐至死》的人们还是有所不同的。 “极权社会就像小说里面描述的那样,坚固得好像玻... 《我们》的题材是介于《1984》和《美丽新世界》之间,它不像《1984》那样赤裸裸的政治极权和思想控制,在社会控制中还掺杂了思想的驯服教育、消费主义以及工具理性的数字化管理;它也不同与较为纯粹的消费主义极权的《美丽新世界》,号民们上交自由半是“自愿”(不是自觉)半又是在恐惧和谎言下的强迫,这和《逃避自由》、《娱乐至死》的人们还是有所不同的。 “极权社会就像小说里面描述的那样,坚固得好像玻璃一样,仿佛坚不可摧”,这是作品最励志之处了吧。 (展开)
0 有用 坏卡超 2010-12-13
三大反乌托邦小说奠基之作
0 有用 HOWl 2012-11-04
三部曲第一部却是看的最后一部 介乎美丽新世界跟1984之间
0 有用 艾草籽 2019-01-19
最后一切都归于平静 在逻辑支配的世界里他再也不用因为热爱迷恋而迷惘痛苦
0 有用 骚右潮乳沟的 2019-01-11
读得太累了,读完一段就忘了刚刚那一段讲了什么。
0 有用 南极熊_ 2019-01-08
那以下咽,读不下去
0 有用 Missky 2018-12-01
想到了波西格的良质,《我们》大概就是被纯粹理性统治的世界。
0 有用 藤野。 2018-10-27
断断续续读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