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海外中國研究 (東寫西讀)
- 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 (彼岸)
- 37°暖书单(二) (37°暖)
- Modern china studies (阿a)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现实主义的限制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香葱同学 2012-04-17 21:17:09
又读了一遍,读了多遍之后,这本书就显得不那么惊艳了:现实主义理论前提是作为观察者的自我与他人的对立,这一理论最初与强调人类以理性实践解放自身的启蒙观念一起引入,成为改变传统写作方式的利器。然而,却与30年代的时代需求(团结动员)产生抵牾。因此,中国作家对其进行改变。——但是本书强调的这种“现实主义”观念过于狭窄,似乎存在着某种本体论式的现实主义。
1 有用 Kaka.Lam 2012-12-28 23:45:43
安敏成的限制……
0 有用 栖双 2013-09-24 17:14:03
將現實主義作為策略的研討
8 有用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4-07-11 23:59:03
作者生前最有分量的著作。他年仅40岁就去世了,非常可惜。姜涛老师翻译得不错,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很舒服。现在对于包括“现实主义”在内的各种“主义”的学理辩驳似乎已经不再具有十足的吸引力了,然而回过头来看二十多年前作者的叙述,还是会从中吸收不少有价值的养分。譬如全书的开首部分即提出了写“现实”与“小说”这一文类的属性(虚构写作)之间存在本体的缝隙,这即可视为一种“限制”。到了最后,作者又引出毛的延安讲话... 作者生前最有分量的著作。他年仅40岁就去世了,非常可惜。姜涛老师翻译得不错,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很舒服。现在对于包括“现实主义”在内的各种“主义”的学理辩驳似乎已经不再具有十足的吸引力了,然而回过头来看二十多年前作者的叙述,还是会从中吸收不少有价值的养分。譬如全书的开首部分即提出了写“现实”与“小说”这一文类的属性(虚构写作)之间存在本体的缝隙,这即可视为一种“限制”。到了最后,作者又引出毛的延安讲话精神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其后的“革命现实主义”已进入官方意识形态范畴,名目上的“现实主义”更是和西方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南辕北辙了……这书有嚼头,或许当我的学问做到下一阶段时,会重新把它拿出来与王德威老师的《写实主义的虚构》做一番对读。 (展开)
1 有用 Roland 2016-03-27 17:38:13
五四后所引进的西方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在20年代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成过程中,以及30年代民族危机的救亡诉求中,所经受的选择性吸收和演变过程。治愈了我一些不成熟的模糊想法。文以载道的工具性传统始终压倒着审美,革命青年希望用文学引领人心改造社会。五四青年推崇现实主义是因为它的视角是向着沉默的民众的,鲁迅改造现实主义是因为不满意其内在的情感净化作用,他要用讽刺让读者反思自身的劣根性。而30年代拒绝现实主... 五四后所引进的西方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在20年代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成过程中,以及30年代民族危机的救亡诉求中,所经受的选择性吸收和演变过程。治愈了我一些不成熟的模糊想法。文以载道的工具性传统始终压倒着审美,革命青年希望用文学引领人心改造社会。五四青年推崇现实主义是因为它的视角是向着沉默的民众的,鲁迅改造现实主义是因为不满意其内在的情感净化作用,他要用讽刺让读者反思自身的劣根性。而30年代拒绝现实主义是因为他要在救亡的诉求下,赞美和预言一个新生的集体主义的“群众”,而非揭穿现实本身。 (展开)
0 有用 哈利奥斯 2023-04-30 21:19:54 北京
大纲列的很清楚,但是论述的时候有很多对于具体作品的论述,就不太能理解逻辑关系,还得多读。这个视角选的很妙很有启发性~
0 有用 早睡要提醒 2023-04-26 20:26:39 上海
切入点很好,从五四如何错置“现实主义”说起,接着分析现实主义原则和具体实践之间的冲突与超越,但导论大篇幅讲中国古代没有摹仿论和再现论,虽然可以看出古典文论修养,却难免归于因为中国文学以前没有现实主义所以才会产生限制;如何转向“大众”也只是一带而过,结语直接开始罗列五四和延安的对立。
0 有用 一万小时 2023-03-12 21:55:15 北京
何为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文论基础是什么?现代知识分子为何选择现实主义?该形式又发生了何种新变?论述的起点很吸引我,但后来跟我期待的不太一样。
0 有用 追星星的人 2023-02-12 18:03:41 山东
五星。这本书或许将来也很难被超越。所论皆精彩,惜体量还不够。
0 有用 商山葱 2023-01-30 15:22:28 湖北
新文学的诞生背景决定了其对现实主义的采用的方式和维度,充满了自反性。移植的变形。载道文学的延续(但真没必要写到文心雕龙)。之后革命兴起败灭,环境丕变,对现实主义的解读渗透阶级话语,大写的我崛起,是对「彷徨」的最终解决,王百合、丁莎菲惨入网罗,一切都改变了。译文整体靠谱。整体分析好于个案分析,多用夏志清。有些分析很扯淡,比如说迅哥儿ppt事件「年轻的鲁迅与牺牲者感同身受,幻灯片流畅传达的信息在他心中... 新文学的诞生背景决定了其对现实主义的采用的方式和维度,充满了自反性。移植的变形。载道文学的延续(但真没必要写到文心雕龙)。之后革命兴起败灭,环境丕变,对现实主义的解读渗透阶级话语,大写的我崛起,是对「彷徨」的最终解决,王百合、丁莎菲惨入网罗,一切都改变了。译文整体靠谱。整体分析好于个案分析,多用夏志清。有些分析很扯淡,比如说迅哥儿ppt事件「年轻的鲁迅与牺牲者感同身受,幻灯片流畅传达的信息在他心中激起轩然大波,但他却保持了沉默,知道在当时,同情的表现只会使他成为牺牲者的替代品,他不愿冒此风险。只有在个人独异的精神世界中,鲁迅的真实反应才被记录下来;因为无法宣泄这种积郁,多年来他受到痛苦的“寂寞”的折磨,鲁迅筋疲力尽地期望短篇小说的创作能够化解他个人的隐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