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的要旨是改写五四史观对传统妇女史的论述。明末清初巨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促进了“才女文化”的繁荣。其中最突出的是坊刻的兴起、读者大众群的出现,对情感的重新关注,名妓文化能见度的提升、女性教育的提倡,女性出游机会的增多及女子特性的重新定义等。因此,本书认为,明末清初的江南闺秀远不是受压和无声的。这些妇女在男性支配的儒家体系中,创造了一种丰富多彩和颇具意义的文化生存方式。作者通过儒家理想化理论、生活实践和女性视角的交叉互动,重构了这些妇女的社交、情感和智力世界,透过妇女生活。本书提出了一种考察历史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具体了解妇女是如何生活为前提的。 作者简介:
高彦颐(Dorothy Ko)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关系学学士、东亚历史系博士,专攻明清社会史及比较妇女史。曾任教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及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历史及妇女研究系,现为纽约哥...
本书的要旨是改写五四史观对传统妇女史的论述。明末清初巨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促进了“才女文化”的繁荣。其中最突出的是坊刻的兴起、读者大众群的出现,对情感的重新关注,名妓文化能见度的提升、女性教育的提倡,女性出游机会的增多及女子特性的重新定义等。因此,本书认为,明末清初的江南闺秀远不是受压和无声的。这些妇女在男性支配的儒家体系中,创造了一种丰富多彩和颇具意义的文化生存方式。作者通过儒家理想化理论、生活实践和女性视角的交叉互动,重构了这些妇女的社交、情感和智力世界,透过妇女生活。本书提出了一种考察历史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具体了解妇女是如何生活为前提的。 作者简介:
高彦颐(Dorothy Ko)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关系学学士、东亚历史系博士,专攻明清社会史及比较妇女史。曾任教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及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历史及妇女研究系,现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分校历史系教授。近作有(步步生莲:绣鞋与缠足文化)(Every Step a Lotus; Shoes for Bound Fee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1)及(灰姑娘的姐妹:缠足的修正历史)(Cinderella's Sisters: A Revisionist History of Footbind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5)等书。
闺塾师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高彦颐(Dorothy Ko)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关系学学士、东亚历史系博士,专攻明清社会史及比较妇女史。曾任教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及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历史及妇女研究系,现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分校历史系教授。近作有(步步生莲:绣鞋与缠足文化)(Every Step a Lotus; Shoes for Bound Fee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1)及(灰姑娘的姐妹:缠足的修正历史)(Cinderella's Sisters: A Revisionist History of Footbind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5)等书。
目录 · · · · · ·
绪论 从“五四”妇女史观再出发
上卷 情史与社会秩序
第一章 都市文化、坊刻与性别松动
第二章 情教的阴阳面:从小青到《牡丹亭》
中卷 妇女性别的重写与重读
· · · · · · (更多)
绪论 从“五四”妇女史观再出发
上卷 情史与社会秩序
第一章 都市文化、坊刻与性别松动
第二章 情教的阴阳面:从小青到《牡丹亭》
中卷 妇女性别的重写与重读
第三章 丈夫与女中丈夫:女性角色的错位与延伸
第四章 从三从四德才、德、美
下卷 家门内外的妇女文化
第五章 家族人伦与“家居式”结社
第六章 书写女性传统:交际式及公众式结社
第七章 名妓与名山:男性社会中的妇女文化
注释
引文目录
索引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艾伯特.奥哈拉建议将中国女性分为四个阶层:奴隶和劳动女性,农民和商人之妻,学者和官员之妻,贵族和统治者之妻。在每个阶层内,女性的责任和特权是不同的。因此,非常重要的是,意识到女性对男性的从属,并不意味着所有女性对所有男性的总的从属,而是对她们自己的阶层中和仅仅是依照个人及家族的关系的特定女性对特定男性的从属。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页 -
在翻译过程中,志生既解决又发掘了不少概念性的问题。其中最基要的是对“womcn”一词的演绎——是“妇女”呢还是“女性”?在英文的语境当中."women”意指在心理或生理上被认知为有同一性的群体。在一篇饶有影响力的论文中,美国学者白露(Tani Barlow)提出“女性”一词的发明,为的正是要建构这本来子虚乌有的同一性。白露更引陈宏谋《教女遗规》中一句“夫在家为女,出家为妇”,进一步论述在古文的传统语境中“妇”和“女”属于截然不同的认知范磷,它们既没有同一性,传统中国也因而没有“女性/women”这一身份属性。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中文版序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闺塾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闺塾师"的人也喜欢 · · · · · ·
闺塾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7 条 )

有这样一批女性勇敢地穿过孔教妇德走到历史的台前,她们的身份是闺塾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谈起历代闻名的才女,你会想到谁呢? 西汉卓文君、东汉蔡文姬、 唐代上官婉儿、南宋李清照。 其实还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女性,虽不及她们四位出名,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身影。 胡文楷在《历代妇女著作考》一书里共收录女性作家4000余人,元代之前每代不过数十人,合计117人... (展开)> 更多书评 67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2)8.3分 857人读过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9.0分 115人读过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暂无评分 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 (彼岸)
- 女性主义标准文本 (海鹰)
- 给朋友们推荐女权主义入门书 (李思磐)
- 历史研究生参考书 (蚂蚁仓主)
- 西湖梦寻 (春夢婆)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闺塾师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忘了我是谁 2008-01-02 02:24:10
翻译一般,观点很经典,但由于与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的隔膜,过于引入西方观念,有一些偏颇之处。
19 有用 木下天一郎 2015-02-11 21:34:19
我觉得性别研究在某种意义上不必去从绝对的二分立场去探究男与女,内与外,工作与生活,因为当我们从二分法的立场上去探寻男女历史的时候,必然将遭遇一个无法解脱的问题,这种二元对立的本身是在怎样的历史及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呢?
16 有用 マイナー 2019-06-13 22:21:34
作者给自己施加的目标太大了。以特殊反对普遍,又要以特殊证明特殊。
4 有用 fushia 2014-06-09 18:35:31
读她的两本书都觉得想cover的东西很多,理论方面也有很多跨学科的东西,对于人类学还算友好。但是总觉得想表达的太多,好多东西都只是说了一下但没有展开。总体来说还是和缠足那本一脉相承,反对五四之后的妇女史观,强调女性在父权制下的agency。
5 有用 豆友1485565 2011-02-19 08:08:31
前言5星,正文4星,翻译3星,总合评定4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