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部著作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从世俗、实用的角度探讨了真正的幸福人生应遵循的原则。叔本华从理性出发,谈了“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书后附有叔本华的生平轶事和叔本华哲学的神奇魅力与影响。该书自2001年9月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喜爱。此次译者对原书进行了修订,更加符合叔本华的原意。该译本是我国第一部从德文译出的全译本。
人生的智慧的创作者
· · · · · ·
-
阿图尔·叔本华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叔本华(Schopenhauer,Arthur,1788-1860)生于但泽,被称“悲观主义哲学家”。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
该译本是我国第一部从德文版译出的全译本。
目录 · · · · · ·
译者序
引言
第一章 基本的划分
第二章 人的自身
第三章 人所拥有的财产
第四章 人所展现的表象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第一部分 泛论
第二部分 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
第三部分 我们对他人应采取的态度
第四部分 我们对于命运和世事的发展所应保持的态度
第六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
附 叔本华的生平轶事
叔本华哲学的神奇美丽与影响
· · · · · · (收起)
引言
第一章 基本的划分
第二章 人的自身
第三章 人所拥有的财产
第四章 人所展现的表象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第一部分 泛论
第二部分 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
第三部分 我们对他人应采取的态度
第四部分 我们对于命运和世事的发展所应保持的态度
第六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
附 叔本华的生平轶事
叔本华哲学的神奇美丽与影响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叔本华的哲学,一如世间任何事物,经过流行的巅峰以后,就重新归于相对的沉寂。这固然与世人普遍肤浅的理解力有关人们因而宁愿一劳永逸地接受令人舒服的乐观世界观; 深刻的哲学必然渗透着常人所认为的悲观意味,因为“天地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它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常人只是一厢情愿、出于个人喜好而主观地粉饰、美化生活及其目的。 真理是可以等到的,因为它长久存在。 我们依恋这一生存,就是因为这一生存本身的缘故,而不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并且我们渴望看到这一生存能够永恒地延续。 一般来说,各个时代的智者们,都说过同样的话语,而愚人们也就是各个时代数不胜数的大多数人也做着恰恰相反的同一样事情。因此,伏尔泰说过“,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还是照样愚蠢和邪恶,跟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所发现的并没有两样。” 对于一个人的幸福,甚至对于他的整个生存,明显首要的东西就是这个人自身的内在素质,它直接决定了这个人是否能够得到内心的幸福,因为人的内心快乐抑或内心痛苦基本上就是人的感情、意欲和思想的产物。而人自身之外的所有事物,对于人的幸福都只发挥间接的影响。因此,同一样外在的事物和同一样的境遇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都不尽相同;就算处在同一样的环境,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因为与一个人直接相关的是这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他的感情以及他的意欲活动。外在事物只有在刺激起他的上述东西时才能发挥作用。每个人所生活的世界首先建立在这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之上。这个世界因为各人头脑和精神的差异而相应不同。因此,每个人的世界是贫瘠的、浅薄的和肤浅的,抑或丰富多彩、趣味盎然和充满意义这视各人的头脑而定。例如,不少人羡慕他人在生活中发现和遇到的饶有趣味的事情,其实前者更应该羡慕后者所具有的理解事物的禀赋才对。在后一种人的描述中,他们经历过的事情都含意深远,令人回味无穷,而这一点正可归功于他们认识事物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把部分的孤独带进社会人群中去,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独。这样,他就要学会不要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想法马上告诉别人;另外,对他人所说的话千万不要太过当真。他不能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对于别人的看法,他应锻炼出一副淡漠、无动于衷的态度,因为这是培养值得称道的宽容的一个最切实可行的手段。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人生的智慧"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人生的智慧"的人也喜欢 · · · · · ·
人生的智慧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85 条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5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9.2分 48745人读过
-
Dover Publications (2004)8.5分 71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9.3分 11520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9.2分 232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五颗星经典系列|图书|非小说类| (蜜蜂)
- 豆瓣评分>9的书(100人以上) (阿獠)
- 豆瓣五星图书【哲学】 (爱玛·包法利)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豆瓣9分以上小说,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图书 (我不豆谁豆)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人生的智慧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蝉 2013-11-25 14:42:11
: B516.41/2952-20
17 有用 eric_byran 2016-11-03 22:48:13
一本值得细读并收藏的书,工作后有一年的时间都在思考生活的意义?一开始看克里希娜穆提和叔本华的书,让心慢慢定下来,懂得要去爱你的生活;这几年开始了解佛学,才明白生活的意义是内心的安稳,那些你走过的路、爱过的人都会深深的印入记忆,从不为自己的选择后悔,因为这些选择构成了自己的人生。
2 有用 MiaH 2008-09-09 14:53:59
极力推荐的一本书。极力!!!
94 有用 海扬尘 2011-07-18 13:30:15
除去他对生活的一些庸俗意味的、明哲保身的鸵鸟看法之外,我觉得他是苏格拉底、斯多葛派、伊壁鸠鲁派乃至蒙田的继承者,也是东方哲学和佛教的吸收者。同时,他还是位深刻的心理学家。他蔑视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不过,难道我们哪个人没有过类似厌倦和绝望的感觉吗?难道大多数人的愚蠢和反常不是惊人的吗?他提倡用冷漠、孤独来逃离这些。“生活,也让别人生活。”第二、相比斯多葛派拿理性来作为神意的注解,宣称“善”即幸福。叔本... 除去他对生活的一些庸俗意味的、明哲保身的鸵鸟看法之外,我觉得他是苏格拉底、斯多葛派、伊壁鸠鲁派乃至蒙田的继承者,也是东方哲学和佛教的吸收者。同时,他还是位深刻的心理学家。他蔑视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不过,难道我们哪个人没有过类似厌倦和绝望的感觉吗?难道大多数人的愚蠢和反常不是惊人的吗?他提倡用冷漠、孤独来逃离这些。“生活,也让别人生活。”第二、相比斯多葛派拿理性来作为神意的注解,宣称“善”即幸福。叔本华撕开这个世界华丽外衣的方式更加直接,也更容易引起人的思考和共鸣。屠格涅夫、莫泊桑、普鲁斯特等的作品不都是对叔本华的注解吗? (展开)
13 有用 随风幻城 2014-05-27 23:13:54
这本书可以作为一本灵魂指引书来看。不过还是要记住,尽信书,不如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