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 · · · · ·
本書是法蘭克福學派文化批判理論的重要著作之一,讓我們從不同的觀點反思、檢視工業及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問題,是一本值得向逐漸邁入發達工業社會的台灣的讀者推薦的經典。
单向度的人的创作者
· · · · · ·
-
赫伯特·马尔库塞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哲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被西方誉为“新左派哲学家”,著有《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单向度的人》、 《理性与革命》、《批判哲学研究》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技术的媒介作用中,文化、政治和经济都并入了一种无所不在的制度,这一制度吞没或拒斥所有历史替代性选择。这一制度的生产效率和增长潜力稳定了社会,并把技术进步包容在统治的框架内。技术的合理性已经变成政治的合理性。(导言 P7-8) 个性在社会必需的但却令人厌烦的机械化劳动过程中受到压制;个体企业集中为更有效、生产效率更高的大公司;对设备不平衡的经济单位间的自由竞争加以调节;削减对组织国际资源起阻碍作用的各种特权和国家主权。这种技术秩序还包含着政治上和知识上的协调。(P3) 权利和自由一经制度化,变成了这个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与这个社会共命运。(P3) 独立思考意志自由和政治反对权的基本的批判功能就逐渐被剥夺。…由某种极权主义制度还是由某种非极权主义制度来满足需要,似乎是无关紧要的。在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对制度本身采取不顺从态度,看来对社会是毫无助益的;当它给社会带来明显的经济和政治的不利并威胁到整个社会的顺利运转时,就更是如此。(P3)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页 -
国家机器把其防务和扩张的经济、政治需要强加在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上,强加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上。当代工业社会,由于其组织技术基础的方式,势必成为极权主义。(P4)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单向度的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1 条 )



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深刻批判
《单向度的人》是法兰克福学派哲人马尔库塞的代表作。所谓“法兰克福学派”,是属于新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西方哲学流派,诞生发展于20世纪上中叶。当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技术改良与科学发展,大幅提高了工业生产能力,并得以从累积的剩余财富中分出一部分来改善与缓和原本十分尖...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1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8.5分 5077人读过
-
Minuit French暂无评分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8.1分 2318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8.4分 145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学术前沿 (无拘小米)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单向度的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小凿子 2015-01-10 02:37:11
整個煙酒森生涯都是泡在左派人的書裡,窩好像有點知道為啥窩的臉書會被余杰拉黑惹……
1 有用 陈小憨˙Ꙫ˙ 2022-02-05 16:54:36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的统治阶级特别善用大众传媒手段,如广播、电视、电影、报刊杂志、广告等制造“虚假的需求”,从而控制人们的生活。文化工业已经沦落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的统治工具。你对某个商品并不是特别需要,但因为一个诱人的广告,你脑子一热立刻购买了这个商品。那么,你对这个商品的需求就是通过传媒的手段制造出来的虚假需求,实际上你并非真正需要它,你只是受到了广告的诱惑而成为了被消费的对象。被制造的“虚...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的统治阶级特别善用大众传媒手段,如广播、电视、电影、报刊杂志、广告等制造“虚假的需求”,从而控制人们的生活。文化工业已经沦落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的统治工具。你对某个商品并不是特别需要,但因为一个诱人的广告,你脑子一热立刻购买了这个商品。那么,你对这个商品的需求就是通过传媒的手段制造出来的虚假需求,实际上你并非真正需要它,你只是受到了广告的诱惑而成为了被消费的对象。被制造的“虚假的需要”不断牵引着人们的生活,人们把媒介输出的内容当作真理,并追随着被塑造出来的所谓品质生活。从此,人们对物质的欲求愈发膨胀,对精神的追求越来越淡化。而唯有更加投入地工作,人们才能满足这“虚假”的需求。最后,人们的价值观、理想甚至逻辑思考力都被社会流行的模式所规范,每个人都变为了“同一个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