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十九世紀以來,新興的中國知識階層出了幾位學貫中西的巨人,如嚴復、胡適,而錢鍾書可能是這一脈在二十世紀最後一位代表人物。錢鍾書家學淵源,不但古文根柢深厚,不到二十歲就替父親捉刀代筆,為國學大師錢穆作序,而且博聞強記,學貫中西,每習歐洲語言,皆從該語言的經典著手,學德文讀歌德(Goethe),學法文讀拉伯雷(Rabelais),學意大利文讀但丁(Dante),其積學之富,令人歎為觀止。錢鍾書又以《圍城》等小說屹立文壇,夏志清教授的《現代中國小說史》並闢專章討論他的文學創作成就。
這麼一位百年難得一見的大天才,卻在文革浩劫中慘遭摧折。雖然錢鍾書還有《宋詩選註》、《管錐編》等學術著作問世,但是以他的學問和才具,若能恣意揮灑,成果當遠遠不止於此。
八0年代之後,錢鍾書逐漸受到中外學界的重新肯定,一股錢鍾書熱愈燒愈旺,隱然有「錢學」成形之勢;多少人到了北京,都要...
十九世紀以來,新興的中國知識階層出了幾位學貫中西的巨人,如嚴復、胡適,而錢鍾書可能是這一脈在二十世紀最後一位代表人物。錢鍾書家學淵源,不但古文根柢深厚,不到二十歲就替父親捉刀代筆,為國學大師錢穆作序,而且博聞強記,學貫中西,每習歐洲語言,皆從該語言的經典著手,學德文讀歌德(Goethe),學法文讀拉伯雷(Rabelais),學意大利文讀但丁(Dante),其積學之富,令人歎為觀止。錢鍾書又以《圍城》等小說屹立文壇,夏志清教授的《現代中國小說史》並闢專章討論他的文學創作成就。
這麼一位百年難得一見的大天才,卻在文革浩劫中慘遭摧折。雖然錢鍾書還有《宋詩選註》、《管錐編》等學術著作問世,但是以他的學問和才具,若能恣意揮灑,成果當遠遠不止於此。
八0年代之後,錢鍾書逐漸受到中外學界的重新肯定,一股錢鍾書熱愈燒愈旺,隱然有「錢學」成形之勢;多少人到了北京,都要慕名前往三里河的錢宅一訪。然而,對照錢鍾書一生─青年意氣風發,惜墨如金;中年身處鋪天蓋地的鬥爭浪潮中,立說無著,美志不遂;晚年即使有意創作,也有時不我予之憾 ─ 這股熱鬧的背後,卻是無可奈何的苦勞,無可言喻的靜默。
湯晏先生受過專業史學訓練,且與錢鍾書夫婦書信往來達二十年之久,浸淫之深,查證之詳,用功之勤,文筆之暢,在在令所有相關著作相形失色。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钱锺书在序言里说出了选宋诗取舍标准大致如下:押韵的文件不选;学问的展览和典故成语的把戏不选;大模大样的仿照前人的假古董不选;把前人的词意改头换面而绝无增进的旧货充新也不选;有佳句而全篇不太匀称的不选;当时传诵而现在看不出好处的不选。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81页 -
据钱基博自传载:“5岁从长兄子兰先生受书,9岁毕《四书》《易经》《尚书》《毛诗》《周礼》《春秋》《左氏传》《古文翼》,皆能背诵,10岁伯父仲眉公教为策论,课以熟读《史记》《储氏唐宋八大家文选》,自13岁读司马光《资治通鉴》,圈点七过。”钱锺书幼年读写什么书,我们可以间接从钱基博的教育推测出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民國第一才子——錢鍾書"的人也喜欢 · · · · · ·
民國第一才子——錢鍾書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范旭仑|汤晏《钱锺书》的剿袭


钱锺书:才华,才是一个男人最高级的性感

混蛋的时代,配拥有这样的英才吗
> 更多书评 18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文化发展出版社 (2019)8.0分 498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7.7分 656人读过
-
龙门书局 (2013)7.4分 15人读过
-
春山出版 (2020)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時報文化-歷史與現場系列 (feiyafei)
- 林奕含书柜 (过河卒子)
- 2011购书-台版书 (feiyafei)
- 她的书柜 (Orchid紹蘭)
- 林奕含的书单 (临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民國第一才子——錢鍾書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曹溪一勺 2005-07-18 21:13:24
已有简体版
0 有用 別有用心美少女 2020-08-16 05:18:13
我媽的
1 有用 蓬蒿人 2021-05-19 23:13:11
读传记与回忆录一类,即读史书一样。是了解某些年代的必要史料,并且更为真实。这本书是一部优秀的传记作品,名字起的有点怪,乍看地摊文学一样,而其实是一部非常扎实的作品。但这本书不知道是不是作者立场问题,有些事情有点想当然;但总体史料取材上没问题。这是一部侧重于钱钟书先生生平的传记,当然也兼及学术生涯。可与杨绛先生《我们仨》可互补着读,与王水照先生《钱钟书的学术人生》可对照着读。另,此书绝不可读内地删减... 读传记与回忆录一类,即读史书一样。是了解某些年代的必要史料,并且更为真实。这本书是一部优秀的传记作品,名字起的有点怪,乍看地摊文学一样,而其实是一部非常扎实的作品。但这本书不知道是不是作者立场问题,有些事情有点想当然;但总体史料取材上没问题。这是一部侧重于钱钟书先生生平的传记,当然也兼及学术生涯。可与杨绛先生《我们仨》可互补着读,与王水照先生《钱钟书的学术人生》可对照着读。另,此书绝不可读内地删减版,精华皆在每章末所附引用资料上,而内地版删减的不成体统。 (展开)
0 有用 JL 2005-07-14 21:19:34
喜歡錢鐘書的,必定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