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人類的童年在,正像恐龍一樣在,也在邁向絕跡的命運。這是多麼有趣又令人憂心的觀點。本書作者透過敏銳的觀察力在,舉證說明傳播科技的發展在,如何讓西方文明中的童年概念逐漸消逝。尤其是美國近代社會在,不管在語言在,衣著在,遊戲在,品味在,興趣在,在,社會活動傾向在,犯罪率與殘暴程度等方面在,兒童的行為表現在,事實上與成人日趨一致在,兒童與成人的分野日漸模糊在,這些與傳播科技的發展息息相關。社會上隨處可見成人模樣的兒童在,人類似乎遺忘了社會需要兒童的存在,兒童也需要童年。
童年的消逝的创作者
· · · · · ·
-
尼尔·波兹曼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
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1931—2003),世界著名的媒介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是继麦克卢汉之后世界最重要的媒介文化研究学者之一,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介生态学专业。他认为强势媒介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重新定义现实世界,甚至塑造一个时代的文 化精神,人们实际上是生存在媒介所制造的巨大隐喻世界中而不自知,因此发展出了“媒介即隐喻”的理论。波兹曼出版过20余部著作,《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是他的两部代表作,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译者
吴燕莛,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硕士,现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传媒学院。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成人和儿童之间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成人知道生活的某些层面不适宜儿童知道,比如种种奥秘、矛盾冲突、暴力和悲剧等等;而在现代世界,儿童逐步走向成年,我们正把这些秘密以我们认为在心理上可以吸收的方式透露给他们。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0页 -
希腊人发明了“学校”这个概念是毫无疑问的。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是“闲暇”。这反映了一种典型的雅典式的信仰:他们认为闲暇时,一个文明人自然会花时间思考和学习。就连凶悍的斯巴达人,虽不像他们的邻居一样强调思考和学习,但也建立的学校。根据普鲁塔克在《希腊罗马名人传》里所写的利库尔戈斯的一生,斯巴达人把7岁的男孩招进学校,让他们在班上共同训练和玩耍。......凡是有学校的地方,人们就会对未成年人的特殊性有着某种程度的认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童年的消逝"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童年的消逝"的人也喜欢 · · · · · ·
童年的消逝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82 条 )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中信出版社 (2015)8.0分 6825人读过
-
Vintage/Random House (1994)8.8分 102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8.3分 6967人读过
-
远流 (1996)暂无评分 2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传 (冰岛的猴面包树)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童年的消逝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已注销] 2020-08-13 02:28:58
书中提到一种观点“认为一切性行为应该合法化,包括乱伦,成人与儿童,并且儿童应享有与成人一样的权利”本书的作者虽然没明夸,但称表达这种观点的人是个“预言者”。怎么电视媒体把成人和儿童智商拉到一个层次,人就会退化得禽兽不如?重回没儿童概念的黑暗中世纪?我一方面觉得有可能,但更多感觉是个恋童癖在给自己找垫背。另外除美国外如今还有很多儿童活在饥荒 恐惧 战争中怎么不分析下谁造成的?童婚现象,儿童卖淫是怎么... 书中提到一种观点“认为一切性行为应该合法化,包括乱伦,成人与儿童,并且儿童应享有与成人一样的权利”本书的作者虽然没明夸,但称表达这种观点的人是个“预言者”。怎么电视媒体把成人和儿童智商拉到一个层次,人就会退化得禽兽不如?重回没儿童概念的黑暗中世纪?我一方面觉得有可能,但更多感觉是个恋童癖在给自己找垫背。另外除美国外如今还有很多儿童活在饥荒 恐惧 战争中怎么不分析下谁造成的?童婚现象,儿童卖淫是怎么回事儿?作者避重就轻的安的什么心🙂有文化的禽兽还是很多的。 (展开)
0 有用 但說風月 2013-02-28 15:09:36
1. 童年是一个文化现象而非生理现象;2. 童年产生于书写文明,有消逝于电视媒介和网络媒介时代之虞;3. 童年的过早成人化会带来毒品、犯罪、色情等问题;4. 缺乏相应的应对措施。
0 有用 炒炒 2014-10-19 01:08:32
“‘童年’的概念本不存在,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中世纪的湮灭,经由印刷术和学校共同推动才成为了当今世界的共识。但今天,由于以电视为代表的‘无差别’新媒体的传播技术,儿童与成人的区别正在消失,与此相伴的,是‘童年’的逝去。” “我们千万不能遗忘,在过去,人类因为没有能力传送及时的经验给他人,因而让语言的使用成为必须的方法,因此强迫人类的心智发展概念。为了要形容东西,我们必须从具体的、特殊的经... “‘童年’的概念本不存在,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中世纪的湮灭,经由印刷术和学校共同推动才成为了当今世界的共识。但今天,由于以电视为代表的‘无差别’新媒体的传播技术,儿童与成人的区别正在消失,与此相伴的,是‘童年’的逝去。” “我们千万不能遗忘,在过去,人类因为没有能力传送及时的经验给他人,因而让语言的使用成为必须的方法,因此强迫人类的心智发展概念。为了要形容东西,我们必须从具体的、特殊的经验中衍生一般的、笼统的概念。我们必须选择、比较、思考。当人类能够光靠手指的比划进行沟通时,我们的嘴巴就得保持沉默,用来书写的手也停止动作,而且心智也因此开始萎缩。” (展开)
0 有用 卓大少 2013-11-26 22:39:46
为什么算做是儿童教育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