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道格纳斯.C.诺思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厉以平
出版年: 1992-10
页数: 250
定价: 1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经济
ISBN: 9787100028615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厉以平
出版年: 1992-10
页数: 250
定价: 1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经济
ISBN: 9787100028615
内容简介 · · · · · ·
道格拉斯·C. 诺思(1920—2015),美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新经济史学派的开拓者。由于他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本书集中表述了这样一个中心思想:人类只能通过交换(即交易)这一基本活动获得经济效益和安全保障,而产权是交易的基本先决条件,国家则规定着产权的结构并最终对产权结构的效率负责。诺思从制度创新和制度变革来解释长期经济增长和人类社会的演进,是极具启发意义的。
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道格拉斯·塞西尔·诺斯(Douglass Cecil North,1920年11月5日-2015年11月23日),1993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诺斯的主要贡献在于创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是美国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
目录 · · · · · ·
序言
第一编 理论
第一章 问题
第二章 经济结构导论
第三章 新古典派的国家理论
第四章 一个分析历史上经济组织的框架
第五章 意识形态和白搭车问题
第六章 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
第二编 历史
第七章 第一次经济革命
第八章 第一次经济革命的组织后果
第九章 古代社会的经济变革和衰落
第十章 封建制度的兴衰
第十一章 近代欧洲的结构和变革
第十二章 工业革命的反思
第十三章 第二次经济革命及其后果
第十四章 1789-1914年美国经济的结构和变革
第三编 理论和历史
第十五章 制度变革理论和西方世界经济史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第一编 理论
第一章 问题
第二章 经济结构导论
第三章 新古典派的国家理论
第四章 一个分析历史上经济组织的框架
第五章 意识形态和白搭车问题
第六章 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
第二编 历史
第七章 第一次经济革命
第八章 第一次经济革命的组织后果
第九章 古代社会的经济变革和衰落
第十章 封建制度的兴衰
第十一章 近代欧洲的结构和变革
第十二章 工业革命的反思
第十三章 第二次经济革命及其后果
第十四章 1789-1914年美国经济的结构和变革
第三编 理论和历史
第十五章 制度变革理论和西方世界经济史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在许多文献中,对工业革命的强调走的是错误的路线一一即从技术变革到工厂制度,而不是从中央工场经由监督、大专业化、改善对投入贡献的衡量再到技术变革。交易费用和技术当然纠结在一起不可分开:专业化扩大引起了组织创新,组织创新导致了技术变革,技术革反过来需要进一步的组织创新来实现新技术的潜力。 ①参见米尔汶德对这一论点的阐释。 166 根据这项硏究的理论框架,还有一点必须提出。在第四章我们证明,如果没有有效的思想约束,约東行为的衡量费用会高得使新的组织形式不可行。上述无论政治的、还是经济的变化都造成了非人力要素和产品市场并打破了传统思想忠诚观念。工厂纪律(即强制行为的规则和处罚)必须辅之以对新组织形式合法化的投资。工业革命的特点为坚持不懈地发展新社会的伦理准则。彼得・马希阿斯对这种努力描述如下:“一组体现在必然发生的社会制度上的社会准则,其发明确实是对这些新需要的反应,不过它们实践得并不理想。艰苦工作的美德一塞缪尔斯密利斯宣讲的那种工作信条一一节俭、克己、自制已经成为新的社会准则,而由社会上层人士通过大众熱知的传播手段喋噪不休地向工人阶级的头脑里灌输。合乎福音的教义和不符合规范的教义都遵奉这些原则。在主日学校、讲坛、1824年后的技工协会以及中产阶级手中的各种文献里,那些说教者都把他们试图向全社会传播的中产阶级的美德当作金科玉律来宣讲”(1969年,第208页)。我在考察第二次经济革命时将就这个问题多作些说明。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2 产业革命的再认识
丛书信息
· · · · ·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经济(共195册),
这套丛书还有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政治经济学新原理》《通货原理研究》《论财富的分配和赋税的来源》《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等
。
喜欢读"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的人也喜欢 · · · · · ·
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 条 )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读书札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由于以往的经济学家们在构造模型时忽略了专业化和劳动分工产生的费用,然而这些交易费用是决定一种政治或经济体制结构的制度基础,诺斯的问题正是由此引出,他在本书中集中考察制度在决定交易费用——交换所必需的考核、监督和实施费用——中的作用。 诺斯在本书中将分... (展开)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读书笔记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是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于1981年出版的一部经济学著作,全书承接作者于1973年出版的《西方世界的兴起》,围绕西方经济史中经济结构的稳定与变迁问题,提出了一种超越新古典模型的制度变迁理论。全书分为理论、历史、理论和历史三个部分,通过理...
(展开)
> 更多书评 21篇
论坛 · · · · · ·
92年第一版的封面不是这个。 | 来自k. | 2013-11-01 19:09:49 | |
解构工业革命 | 来自皮特王 | 2006-09-27 17:25:1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W. W. Norton & Company (1983)9.1分 32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12月)8.5分 501人读过
-
時報文化 (1995)9.3分 25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1)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某位老师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开列的100本必读书单 (Lumpy)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经济”——商务印书馆 (彼岸)
- 社会经济史 (by)
- 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经济类(蓝色) (无线火车)
- 百年学术精品(人文社会科学) (Bora Bora)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西贝柳斯的食指 2012-02-26 02:30:33
边缘学科洞见。每一章都是一个绝佳的思考切入点。十七世纪危机,民族国家构建,意识形态与组织后果。
0 有用 magnus 2013-04-30 20:46:44
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三足鼎立,架子搭得漂亮,论证不够精细,很多小论点一笔带过,历史解释避重就轻,通篇像个导论,部分参考文献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452199&uk=2433282939
1 有用 坚强海的豹君 2020-06-13 01:24:58
记得D老师曾说,Oleson是个天才,那同样North也是。
1 有用 Von.Y.Erick 2011-11-26 10:19:41
没有“《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韦森/译”那个版本更加深刻,但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1 有用 文喆 2018-04-17 22:18:26
so horrible translation! 不过经济学家写历史也真是写的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