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文明及其不满》英语规范、标准,行文流畅,适合文理各科大学生、研究生及广大英语自学者学习之用。“大学生英语文库”是一套面向中国大学生的英语系列读物,各本均为注释性读本,有助于通过研读文化经典,提高人文素养。《文明及其不满》是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创始人弗洛伊德晚年的作品之一。于1929年首次出版。作者在书中指出,人的本性是攻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断追求本能欲望的满足,而社会的发展则要求对个体的这种本能加以约束和控制。因而文明正是在个体对自由的追求和社会对遵从的要求这一永恒的对立和冲突中得以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之父”,思想家,提出了“潜意识”“俄狄浦斯情结”和“自我”“本我”“超我”等重要概念,对西方现当代的心理学、哲学、文学和流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性学三论》《图腾与禁忌》《文明及其不满》
译者
严志军,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张沫,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人们追求幸福。他们想获得幸福,并保持幸福。这种追求具有两面性:积极的目的和消极的目的。一方面,它旨在消除痛苦和不愉快;另一方面,它也旨在获得强烈的快乐感。狭义的“幸福”只与后者有关。 众所周知,决定生活目的的只是快乐原则的意图。这个原则从一开始就支配着心理器官的活动。它的功效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它的意图是与整个世界(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相矛盾的。它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性,所有的宇宙规则都与它矛盾。p 122 最严格意义上的幸福产生于那些受到高度压抑的需要的满足(最好是突然的满足),而且在本质上,这种幸福只可能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当快乐原则渴望的任何状况得以延续时,它就只能产生平和的满足感。我们的天性如此,强烈的享受只能在对比中获得,而无法在事物的状态中获得。(确切地说,歌德警告我们:“没有什么比连续几天的好天气更令人难以忍受了。”但这可能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因此,我们获得幸福的可能性已经被我们的本性限制了。 对不幸的体验则容易得多。我们受到三方面痛苦的威胁:首先,威胁来自我们的身体,它注定要衰老和消亡,而且,如果没有疼痛和焦虑这些警告信号,我们的身体甚至都无法正常运作;其次,威胁来自外部世界,它可能以强大而无情的破坏力量对我们施虐;最后,威胁来自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与其他任何痛苦相比,来自这最后一个方面的痛苦也许是最剧烈的。我们往往把它当做一种无端的附加物,尽管它与其他痛苦一样都是注定不可避免的。 在这些痛苦可能性的压力下,难怪人们会有以下的表现:人们习惯于降低对幸福的要求,正如快乐原则本身在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时,实际上也变成了更加节制的现实原则。人们仅仅因为脱离了不幸或者结束了苦难,就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而且一般而言,避免痛苦的任务迫使获得快乐的任务退居次席。p 123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2页 -
这种生活方式的弱点是显而易见的,否则,没有人会想到舍弃这条寻求幸福的道路去另辟他径。它的弱点在于,在爱的时候,我们对痛苦的抵御能力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软弱。而一旦我们失去了所爱的对象或它对我们的爱,我们也最容易感到无比的不幸。p 130 我们曾经说过,人发现,性(生殖的)爱给他提供了最强烈的满足体验,而且这种爱实际上给他提供了一切幸福的原型,所以这种发现必定让他认识到,他应该继续沿着性关系的道路去寻求人生的幸福满足,而且他应该让生殖器的性兴奋成为生活的中心点。我们还曾继续说明,在这样做时,人就使自己非常危险地依赖于一部分外部世界,也就是依赖于他选择的恋爱对象,而且如果他遭到了对象的拒绝,或者由于不忠或死亡而失去了对象,他就会感到极度的痛苦。因为这个缘故,各个时代的哲人都曾非常郑重地警告我们,不要采取这种生活方式。但是,尽管如此,这种生活方式仍能吸引许多人。 少数人在他们的天性帮助下能沿着这条爱的道路不顾一切地找到幸福,但是,在这种情况发生以前,在爱的功能方面必然会发生深远的心理变化。这些人把自己首要珍爱的东西从被爱变成了爱别人,这样他们就使自己独立于他们对象的意愿;他们把自己的爱指向所有人,而不是个别对象,这样他们就能保护自己,不会丧失爱的对象;他们摆脱了爱的性目的,把本能改变成一种带有受抑制目的的冲动,这样他们就能避免生殖器爱造成的不确定性和失望。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自身形成了这样的状态:该状态的感觉是均衡的、稳定的、充满激情的,它和生殖器爱的激动不再有多少外部的相似之处,然而这种状态就是从生殖器爱中诞生出来的。p 155 在这里,人们忽视了自我和对象之间的区分,以及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区分。我们很快就会清楚地认识到一种伦理观点的较深动机,根据这种观点,对人类和世界的博爱被认为是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即使在这个讨论的早期阶段,我仍打算提出针对这个观点的两个主要反对意见。在我...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大学生英语文库(共21册),
这套丛书还有
《文艺复兴 大学生英语文库》《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偶像的黄昏》《世界简史》《西方艺术》
等
。
喜欢读"文明及其不满"的人也喜欢 · · · · · ·
文明及其不满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5 条 )




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每章摘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部分 自我(Ego)和外界分界的形成及万能感 弗洛伊德的一个朋友提出,宗教的成因是人对万能感(Oceanic feeling)的渴望,即在宗教之中人能体验到自己仿佛是永恒的、与万物合一的。 弗洛伊德自己体会不到万能感(Oceanic feeling),并问: 这种情感真的是宗教存在的原因吗... (展开)
文明与自由——读《文明与缺憾》之灵感
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们自我所思便愈加的少了。其原因在于自我思想浮沉于俗世之间,多了平日琐屑事物的困扰,去思考和探寻未知的心力已然不如青年时期。 其实也在于认同社会,归属于社会所形成的特定秩序和规则。即对自我人生不会再起怀疑,也不会再去思索自我求真的途径。步入社...
(展开)


法律,宗教以及良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孱弱的人类为了面对喜怒无常的大自然不得不发展出文明。修建房屋,圈养家畜,结伴狩猎一系列活动都是为了抵抗大自然带来的危害以及获得珍贵的自然资源。可是不应该忽略,人类在团结合作之余,也有相互敌视的时候。偷盗,抢劫以及隐藏在本能当中的攻击性和性冲动极有可能将文明... (展开)> 更多书评 35篇
论坛 · · · · · ·
有个问题 | 来自微笑与咆哮 | 3 回应 | 2012-12-17 20:40:38 |
《文明及其不满》也成为《文明与缺憾》 | 来自未名晓A | 2010-11-08 16:10:3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1 )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9)8.4分 563人读过
-
限时抢
-
W. W. Norton & Co. (1963)8.8分 147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8.1分 371人读过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2012)9.1分 32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美學參考書目 (甜河)
- 《如何阅读一本书》建议阅读书目 (Sonic@异乡异客)
- 美国顶尖大学学生必读书目 (Noodles)
- 大问题阅读材料收集 (Hyacinthus)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文明及其不满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过于愚钝 2019-10-18 20:33:16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少的依赖嗅觉来表现和分辨性征
0 有用 德里达的猫 2018-03-20 19:43:17
deep sigh…
0 有用 茶二 2010-01-31 14:27:43
不晓得是全本的不……感觉还蛮好的~
1 有用 Paradoxite 2018-06-24 23:21:07
对对称结构(对立)的执念、过于草率的等同(“爱”和“生”)和类比(物理过程和心理过程)相当程度上折损了“死欲”的解释性。弗洛伊德放飞了想象,却被想象拖着走。
0 有用 彼得潘 2015-02-28 10:11:32
文明化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弗洛伊德的想法比较可爱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对心理的探索比较初级,带着更多想像的内容,所以一般人也容易理解
0 有用 weslattice 2022-08-07 22:24:23
不是特别懂
0 有用 三只小拇指 2019-11-29 17:16:43
弗洛伊德在自己心理学的地基上,纳入了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知识材料,搭建起了独特的思想大厦,提供了其对个体与文明关系的独特见解。自我保存的本能要求人类要进行合作,要将力比多的能量分配给他者,要将攻击性本能压抑。文明是通过压抑本能来确立的,而这又依赖于内部权威(超我)的形成。超我有着意识的监督和审查机制(良心),超我与自我的碰撞造成了人的罪恶感。因此文明的发展与罪恶感的增长密切联系在一起。文明总是不可避免... 弗洛伊德在自己心理学的地基上,纳入了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知识材料,搭建起了独特的思想大厦,提供了其对个体与文明关系的独特见解。自我保存的本能要求人类要进行合作,要将力比多的能量分配给他者,要将攻击性本能压抑。文明是通过压抑本能来确立的,而这又依赖于内部权威(超我)的形成。超我有着意识的监督和审查机制(良心),超我与自我的碰撞造成了人的罪恶感。因此文明的发展与罪恶感的增长密切联系在一起。文明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来对个体本能的压抑,两者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下去。 (展开)
0 有用 过于愚钝 2019-10-18 20:33:16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少的依赖嗅觉来表现和分辨性征
0 有用 Adieu 2019-03-27 14:30:30
我们的文明都是压抑产生的,压抑了多少多少的原欲,多少多少的冲动,所以人总有一种不满,常常在矛盾中。情与理的矛盾,从古到今从来没有解决过,可能永远不会解决。理性与情感的冲突,常常就是文学的由来。没有冲突,就没有文学了,文学完全就是写这种人无法克制的、没办法解决的一些遗憾。
0 有用 焚寂剑又掉了 2018-09-05 10:18:01
从个体到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