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 Opinion的书评 (178)

大而化之 2008-02-01 15:45:35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版

本书的脉络

应该说,这本书的脉络还是很一致的——但并不是很清晰的。可能由于李普曼本身以专栏作家出名,这本书似乎表现出了他缺乏长篇写作的驾驭能力。的确,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很深刻并有着悠远的含蓄暗示。可是,书中的脉络就被隐藏在这些段落和语句中了。看看李普特为了论证联邦宪...  (展开)
tenedor 2007-12-30 19:19:44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版

意志以及表象的世界

我一直觉得生活在这个年代是很郁闷的一件事情,你的所思所想,你一切自以为是的高明的见解,早在百年以前、千年以前就已经有人想得比你通透得多、深远得多了。这种感觉在读完《公众舆论》之后更加强烈。我最近想的东西,原来李普曼在八十多年前已经想过了。而李普曼《外部世界...  (展开)
德里克的牧羊人 2011-06-09 16:21:52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版

《公众舆论》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声明:本文写于2011年,部分分析已无法适应当前日渐极端的舆论环境,请酌情阅读 ———————————————————————— 《公众舆论》出版于1922年,此时的作者李普曼年仅33岁,但在这之前已经出版了《政治绪论》和《趋势与主宰》两部著作,并且经历了一战炮火的洗...  (展开)
奋斗女青年 2016-10-09 12:02:02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版

《公众舆论》读书笔记

一、 综述: 1、 文本内容。 我认为《公众舆论》主要讲了公众舆论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第一部分是总述,阐明了人和真实环境之间存在着由媒介构建的“虚拟环境”。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讲述了虚拟环境产生的内因和外因。我把原因归结如下: 外因:①审查和保密制度 ...  (展开)
火萤 2014-01-05 20:38:00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版

看了评论你们对本书的内容也就了解的差不多了,因为这是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看到这个题目本以为它会像常规思维一样分解概念,解释什么是舆论、舆论怎么形成、有什么功能等,然后以这些问题为起点继续前进。然而它是另辟蹊径了。“舆论”已是公众之间心照不宣不言而喻(其实很多词语都是这样,强行加一个定义上去反而使本来显而易见的问题变得很复杂...  (展开)
容安 2009-07-23 13:04:11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版

拒绝还是接受,这是一个问题

拒绝还是接受,这是一个问题 在《公众舆论》中,李普曼直截了当地指出了一个事实:我们是非理性的。不要对自身的理性抱过多期望,因为有一种特质如同影子一般紧随我们身后。无论你是总统还是杂货部小店员,不论你在决定关乎世界格局的大事还是仅仅在选择晚餐需要用到的材料,...  (展开)
Anjali 2006-02-27 22:34:06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版

身份认同的泥沼

1922年,Walter Lippmann的经典著作《公众舆论》问世,时至今日83年,读来却仍感到触目惊心,丝毫不感时间尘埃的侵蚀。固然其中很多事例今人不免觉得陌生遥远,但回味中仿佛纵览到近一世纪来人类崛起的、横行的传播产业,纠结的、消长的利益集团,以及蓬勃的、诡谲的公众舆...  (展开)
Corvus 2018-08-19 17:15:34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版

《舆论》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只是简要的记录,难以囊括全貌。 本文书名叫“舆论”,但其实更多的偏向于个人想法的形成以及影响因素,以政治角度。 第一章为导论,讲的是人的想法和现实的矛盾。 本文第二章探讨了信息到人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何种的衰减。 首先,信息源会被审查,有些信息会被保密。 其次,人...  (展开)
coffey去哪了 2011-09-15 09:03:35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版

zt:黄旦:舆论:悬在虚空的大地?———李普曼《公众舆论》阅读札记

“舆论”这个东西有点“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味道,触摸不着又无处不在。恰如王安忆《长恨歌》中所描写的,像无声的电波,在上空交叉穿行;像无形的浮云,笼罩着全城,而且会酿就一场是非的雨,是那种纠缠的、绵密细软的、飘飘洒洒霉透每个石库门角落的黄梅雨。美国看来也不例外...  (展开)
鱼草 2005-11-14 20:12:37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版

舆论与民主实践

李普曼写就《公共舆论》,目的是探讨民主的实现形式。“舆论”既是他书的主角,也是媒介,借由对“舆论”的经验分析,他提出拟态环境和成见的假说,借以表明用舆论实现民主是不可行的。但是,为什么李普曼会想到舆论对于民主实现所产生影响的问题? 整本书对于舆论和民主关系...  (展开)
2012-05-22 09:50:27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版

不求真相,只求清醒

不求真相,只求清醒 昨夜,已过十二点。四周光影黯淡。偶尔窗外有车辆开过,车灯一晃即逝,伴随突突作响的马达,路面的小石子被碾轧出细碎的声音。 我躺在床上,用手机百无聊赖地刷微博。一条微博吸引了我的注意。博主是某媒体出版人,他提出一个他自己仍在思索的问题。他说,...  (展开)
卧听南窗雨 2022-11-13 22:32:20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版

公共性的舆论与媒介审判伦理认知

“人的头脑可不是一卷胶片,无法通过快门和镜头即刻记录下面前的各种事物并存储成印象。人的头脑有着无穷无尽的想象力。我们对脑中记录下来的图像进行加工,在最大程度上将其私人化;这些图像或被淡化,或彼此融合,或根据实际情况被大脑强调、压缩。总之,一旦进入了大脑,图...  (展开)
遇见温凉 2018-06-04 15:54:00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版

阎克文旧版与常江新版对比

后续会继续更新 暂就导学内容进行对比。 一、关键概念【拟态环境】提出 旧版 新版 二、关于现代社会人类行动复杂性的阐述 旧版 新版 三、批判人类决策的盲目 旧版 新版 四、【舆论】的解释 旧版 新版 作为看过原版的人来说,不得不称赞常江老师的水准非常稳定,翻译的极为流畅...  (展开)
生薑汁 2010-02-01 14:22:30

看英文原版在這裡看

http://xroads.virginia.edu/~Hyper/Lippman/contents.html 中文翻譯太爛,沒辦法看啊。  (展开)
Lei. 2012-04-29 20:02:12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版

虚拟环境与刻板印象(Pseudo-Environment &Stereotype)——从两个概念看沃尔特•李普曼和他的《公众舆论》

2012,是沃尔特•李普曼的经典著作《公众舆论》问世的第九十个年头。都说真金不怕火炼,真理不会被时间的尘埃侵蚀,我不愿轻易地下结论认定李普曼的一字一句都是传播与新闻学中亘古不变的真理,但不能否认的一点是,李普曼作为舆论学的创始者之一,对于舆论传播现象的论述是...  (展开)
Perdonamibarco 2023-01-23 18:37:46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版

【搬运】常江老师解读《舆论》课件

在b站搜到常江老师解读本书的一节公开课,脉络清晰,受益匪浅。 拟态环境的形成-刻板印象-新闻与真相的关系-公意的制造-民主到底是什么-改革方案。 本来奇怪为何李普曼在最后几章提出这样一个理想主义色彩如此浓厚的方案,明明在前文是一个睿智犀利的现实主义者。常江老师的“...  (展开)
狗肉 2012-11-29 00:29:18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版

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全书概括 首先我们简要地整理一下全书的思路。 本书主要是在政治学和社会学范畴讨论舆论的形成过程和影响的。全书分为八部分,篇章组织相对散乱,这体现出作为专栏作家李普曼写作的个人特色,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李普曼在长篇幅写作时的功底不足,但总的来讲本书还是有一个清...  (展开)
以木为马 2008-08-24 12:05:29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版

公众舆论的困境与中国舆论现状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公众”突然成为媒体的热门词汇,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到重视(民生电视新闻更是不断地冲击收视率高峰),各种评论都以维护公众利益,反映民意的面目出现,而互联网网民“挺钉子户”、“打虎”等行动则更让人觉得公众舆论的大潮正在如此具体地向我们涌来...  (展开)
住在心里 2009-11-20 17:01:16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版

成见影响舆论

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探讨了舆论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按照李普曼对舆论的定义:“他人脑海中的图像——关于自身、别人、他们的需求、意图和人际关系的图像,就是他们的舆论。对人类群体或以群体名义行事的个人产生着影响的图像就是大写的舆论。”从全书来看,我觉得李...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后页> (共178条)

订阅Public Opinion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