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论语别裁》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而撰成的。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义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阐发。尤为新颖的是,作者将对原文的串讲撮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这在众多的《论语》章疏中是别具一格的。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编集的《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重要儒家经典。自西汉以来,《论语》所表述的孔子学说,迅速扩展,其影响遍及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识。有关《论语》的章句注流也累代不绝。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而撰成的《论语别裁》,就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
《论语别裁》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而撰成的。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义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阐发。尤为新颖的是,作者将对原文的串讲撮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这在众多的《论语》章疏中是别具一格的。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编集的《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重要儒家经典。自西汉以来,《论语》所表述的孔子学说,迅速扩展,其影响遍及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识。有关《论语》的章句注流也累代不绝。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而撰成的《论语别裁》,就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义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阐发。尤为新颖的是,作者将对原文的串讲撮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这在众多的《论语》章疏中是别具一格的。
论语别裁
上 篇
前言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下 篇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附录 孔学新语自序
在线阅读:http://www.guoxue.com/wenxian/nowwen/lybc/lybc.htm
论语别裁(上下)的创作者
· · · · · ·
-
南怀瑾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
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
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 而南怀瑾先生融会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中华文化的演变发展大致分两个阶段,比如一提起秦汉以前的中国文化,人们就拿孔孟思想代表一切,其实所谓孔孟思想只是中华文化中间主要一环,另外还有道家,墨家诸子百家,很多很多都是中华文化一个系统下来的。 中国历史上每逢变乱的时候,拨乱反正,都属道家思想之功,天下太平了,则用孔孟儒家的思想,这是我们中国历史非常重要的关键,身为中国人,这个历史关键是应该知道的,孔孟思想本来与道家是不分家的,这种分家是秦汉以后的事情,到了唐代讲中国文化以不是儒墨道三家,而是儒释道三家了,释,就是印度来的佛学代表整个印度文化的精华。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言 -
我们要把握真正的孔孟思想,只要将唐宋以后的注解推开,就自然会找出孔孟原来的思想。这叫做“以经解经”,就是仅读原文,把原文读熟了,它本身的语句思想,在后面的语句中就有清晰的解释。以这个态度研究《论语》,它可以说前后篇章贯而通之,因此我不主张改编。 三家店卖的是什么 唐宋以后的中国文化,要讲儒、释、道三家,也就变成三个大店。 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 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五四运动”的时候,药店不打,百货店也 我们研究孔孟思想,必须要从《论语》着手。并不是《论语》足以代表全部孔孟思想,但是必须从它着手。现在我的观念,有许多地方很大胆的推翻了古人。在我认为《论语》是不可分开的,《论语》二十篇,每篇都是一篇文章。我们手里的书中,现在看到文句中的一圈一圈,是宋儒开始把它圈断了,后来成为一条一条的教条,这是不可以圈断的。再说整个二十篇《论语》连起来,是一整篇文章。至少今天我个人认为是如此,也许明天我又有新认识,我自己又推翻了自己,也未可知,但到今天为止,我认为是如此。 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明代陈眉公的话,作为参考:“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文学好,知识渊博,那是枝节的,学问之道在自己作...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书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论语别裁(上下)"的人也喜欢 · · · · · ·
论语别裁(上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49 条 )




半部论语治天下|开卷倘留一笑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2 )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8.8分 6472人读过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9.1分 1710人读过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6)9.3分 921人读过
-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8.6分 60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1994年书单 (papi)
- 书单|雅心玲珑先生提到的相关书籍 (小周)
- 书 (麻生希)
- 我最爱的图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论语别裁(上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齊東野夫 2019-08-25 14:08:36
只适合入门。高中始读。工作后又读了几遍。
0 有用 greenhands 2010-05-11 10:41:24
如果是现在,我可能就给个3星,哪是别裁啊,歪解啊。可是在读钱穆版的论语后,再这本,觉得这里的歪解可能比钱大师的威襟正坐的解说,更吸引人,让人感到,论与原来还能这样读啊,还能读出些趣味。等于大师再出来胡说论语的时候,俺就感到俗语所说的“任何事,做的人第一个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材、第三个是蠢材”真是真理啊。当然,南大师肯定不是第一个歪解论语的人。
0 有用 陈乙未 2017-03-09 09:32:49
关于字词语意的理解,基本是胡说八道,建议对传统注疏比较了解之后再读这本。不过,老先生的传统文化的底子,还有家国之恨,都值得感佩。
0 有用 lv 2016-04-18 15:31:59
哈哈,南老师扯的开心,我看的也开心
1 有用 narnar 2010-03-04 13:23:30
从1995年开始读,直到2007年才读完,这套书陪我走过了几座城市和人生中重要的历程。其实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对《论语》,对作者的评注都有不同的感受。所以阅读别人只是对自己的一种引导,好书能让人独立思考,也许不赞同作者,但至少让你去想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谁能真得100%了解2000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真实想法和行为呢?所以吾以为“别裁”一次很到位,南怀瑾只是在与我们分享他个人的看法,而不是让... 从1995年开始读,直到2007年才读完,这套书陪我走过了几座城市和人生中重要的历程。其实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对《论语》,对作者的评注都有不同的感受。所以阅读别人只是对自己的一种引导,好书能让人独立思考,也许不赞同作者,但至少让你去想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谁能真得100%了解2000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真实想法和行为呢?所以吾以为“别裁”一次很到位,南怀瑾只是在与我们分享他个人的看法,而不是让我们作为教学大纲一样的教条性文件去照背。起码这点上他的古典系列是成功的 (展开)